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9章:岂能无鬼 (第2/3页)
摇头笑,“不是,是隧道中断了。” “啥隧道中断了?” “是的,也就是说,隧道挖着挖着,没了。” “那咋办啊?” 众人也都被苏亦给勾起好奇心。 然而,他给出的答案,总是让人无语。 “当然,是继续挖了。” 噗! 正在喝水的沈明,都直接喷了。 连连咳嗽之后,望着苏亦,“你这家伙,就知道吊大家胃口。” 好在,苏亦的答案,也不是那么无聊,“是继续挖没有错,但又重新开一条探沟,不过还是按照小石碑所指的方向挖的。第三条探沟发掘下去,很快,就发现两道东西走向的石墙。两墙南北相隔8米,而且还是用花斑石条砌成,由1层至17层向西斜下,全长40米,隧道的等级也开始提升了,从砖隧道变成了石隧道。” “石隧道都找到了,应该距离地宫不远了吧?” 是佛山馆的陈志杰问的。 他话不多,但专业水平还是有的。 “是的。” 苏亦给出肯定的回答。 “到了石隧道尽头,出现了一道横贯南北由明砖砌起的大墙。墙高8.8米,厚1.6米,厚厚的墙基由4层石条铺就,石基上方用56层城砖和灰浆砌成,顶端有黄色琉璃瓦檐,这就是小石碑、小石碣所记载的金刚墙。” “金刚墙的中央是一个‘圭’形的砖砌的门券,上窄下宽,由于陵道填土多年的侧压力,它凹进去约两厘米多。圭形门券上的砌砖没有用灰浆,是干垒起的,这对发掘人员拆墙提供了便利。” “可以断定,进入圭形门券,里面就是埋葬帝后的地宫了。” “折腾那么久,终于找到入口了,不容易啊。” 有人感慨。 苏亦点头,“差不过一年的时间,从1956年5月17日工作队在定陵挖下第一锹土,到1957年5月19日找到金刚墙的封口,正好是一周年。” “金刚墙的发现立即在文化界引起轰动,大批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学者及政界要人纷纷赶到定陵一睹金刚墙的真容。” 沈明说,“看来,大家都对地宫充满好奇啊。”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人类的共性,不仅仅是我们考古人,我们考古人需要做的就是讲未知变成已经呈现给世人。” 这话是杨式挺说的。 在场也只有他最有这个资格。 “其实,不止社会各界的人士赶到定陵参观金刚墙,媒体记者也闻讯赶来,记者一来,长陵发掘委员会做出反应了。” “啥反应?” “除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在定陵现场拍摄外,其他新闻单位的采访一律谢绝。受到特别关照的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也懂得把握时机,直接派人跟队要拍摄打开地宫的独家镜头,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应该是会公布于众的。” “真的假的?”沈明问。 “应该不假。”苏亦说。 “这些画面,我们真的可以电影里面看到吗?”白槿忍不住发问。 对于这一幕,这个姑娘充满了期待。 “会的!”苏亦说。 这一刻,他的眸子明亮如星,在下午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前世,仰视确实有定陵发掘的相关纪录片播放,苏亦也不止一次看过。 其中,就包含工作队在拆卸金刚墙墙砖的画面。 当时,发掘工作人员身穿土灰色的工装,带头藤条编制的矿工帽,要是不了解情况的话,还以为他们是在挖矿而非考古发掘。 “真想早日看到这一幕,好想去定陵看一看。”周雅琴幻想着说。 “地宫就在眼前,可以说全国文化界上下都在期待着它的打开,然而,如何打开,对于考古队的众人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还有啥难题啊?直接拆砖墙进入里面不就行了吗?”有人说。 “你小子懂啥,进入陵墓地宫之前,不是应该要烧香跪拜,然后再烧跟蜡烛吗?不然,就是对沉睡的先人的不敬,会出事的。” 秦大爷瞪了一眼说话的青年,老神在在的说。 苏亦哑然失笑,七十年代鬼吹灯啊。 “秦大爷说的没错,地宫深幽莫测,谁也不知道墙壁的背后有什么机关暗器在等着大家。因为,在发掘到金刚墙以后,工作队里面就传言纷飞,裕陵村的村民跟发掘队的工人,都在相传陵内有飞刀、暗箭、毒气、陷井这些机关暗器,只要有人进入其中,必死无疑。如果仅仅如此,还不是最让人紧张的,最让人紧张的是。” “地宫有鬼?” 秦大爷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着他的冷幽默。 “老秦头别闹,听人家举人老爷爷好好说故事,你整天就把鬼挂在嘴边,建国以后不许成精,你不知道啊。” 秦大爷说,“你们懂什么,这鬼啊,是建国以前的,是明朝的。” 噗嗤! “听秦大爷这么说,应该是一位陈年老鬼了。” 苏亦笑,“还别说,这一回秦大爷猜对了,在金刚墙发现10天之后,一个身穿破衣、头戴苇笠的老头,悄悄地出现在工地一角,逢人就说。” “说啥了?真有鬼?” 这个时候,众人也不淡定了。 苏亦说,“老头说,我家藏有祖传陵谱,上面清楚地写着这定陵地宫里有一条小河,上面飘着一只小船,要想见到万历皇帝的棺椁,必须踏舟而过,有一万丈深沟,沟底铺满铁刺,上面铺一条翻板,要想渡船过河、踏板越沟,必须是生辰八字相符者才能成功,不然必得丧命。” “唬人的吧。” 有人不信。 秦大爷是信的,“我就说嘛,必须要命硬的人,才可以挖皇陵,你们还不信呢,现在信了吧。” 这些传闻,不仅秦大爷信,很多人都信。 这些传闻也是有根据的,民间的传闻、野史的记载、神秘的老者构成了一个个谜团,对发掘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小苏说的这些还是有根据的,并非唬人,很多墓葬为了防止盗墓者盗墓,是会涉及一些必要的机关的,而且,墓葬年代久远,里面会产生非常多的有毒气体,在进入之前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的,不能轻易下墓。” 有了杨式挺的解释,众人不在质疑。 大家开始好奇,发掘队会做什么样的应对。 “这些传闻,有人信有人不信,发掘委员会的领导,认为陷井、暗器的说法,可信度不高,理由是定陵建成已300多年,即使有这些防护设施,也早失灵了。至于说陵墓里预先就放有毒气,那是夸大的传说,因为当时还不可能掌握化学的毒气。但地宫里的防腐等材料肯定不会少,光凭这大陵300多年的历史,里面的气体对人体多少会有些毒害。” “所以,为而稳定军心,发掘委员会的领导也开始亲临现场,除了夏鼐先生,郭先生,吴含、邓拓、文化局局长郑振铎先后来到发掘现场并告诫工作队员:宁肯信其有,不要信其无,要做好妥善准备,以保证人身与文物的绝对安全。” “看来,领导还是关心大家的安全的嘛。” “领导也不想出麻烦啊,毕竟之前的麻烦够多了。” “领导当然是从大局出发。” 众人讨论。 沈明、吴宗鳞还有曹子均等人也都加入讨论之中。 等他们讨论完毕。 苏亦说,“郭先生是学医出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