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自谋出路 (第1/2页)
“你愿重返军中,替为父平定叛逆?”平衡之道,刘焉才是用得炉火纯青的人。 他不但会培植避祸益州的南阳、三辅的家族以抗衡益州本土士家,一样会平衡自己儿子的关系,因才施用,择其优点而培养。 他可不知道自己将会命不久已,他考虑的可不只刘瑁刘璋二人。还有老大老二在朝中任职呢! 其实相比刘瑁刘璋,长子刘范更加适合这个位置。不论是能力还是野心,都跟他非常相似。 刘瑁:“益州兵与东州兵将士不睦,之前有孩儿在,他们都因父亲之故而有所收敛。没有这层关系压着,儿恐其相互掣肘,难以速胜,不过徒废粮饷罢了。” 刘焉有些惊讶地看着刘瑁,以前只知道他颇有勇武,能带兵打仗。现在看来却有些大将风度。因为刘瑁所言确实是目前前线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 刘瑁受伤后,刘焉调杨怀前往犍为主持战事。 可杨怀根本压不住前线将士,要身份没身份,要勇武没勇武。益州兵还好,可狂傲的东州兵及青羌兵根本没人理他。 战事进展不顺利,杨怀也只好如实禀报,不敢隐瞒。 “你看看这个!”刘焉递过一卷竹简,正是杨怀送回的战报。 战报内容跟刘瑁分析的大致相同。 等刘瑁看完,刘焉又从怀拿出一张在白绢上书写的信。内容不多,信息量却巨大。 大概意思是,关东诸侯联盟解散,董卓退回长安,纳李儒之计,大肆分封群雄,令天下大乱。董卓占三辅拥凉州而拒中原,眼下有吞并益州之心。校尉贾龙与董卓私通书信,欲内外结合,征讨刘焉。董卓遣司徒赵谦领兵南下攻打益州,欲与贾龙、任岐南北夹击,攻取益州…… 两个主题:一、天下乱了。大肆分封的目的就是让精力旺盛的诸侯们相互攻伐争斗,自己打着玩去。二、赵谦领兵南下,直指益州。 刘瑁看完,陷入短暂的思考。 刘焉等了片刻,见刘瑁不语,便开口问道:“汝以为当前之局,吾该如何破之?” 刘瑁:“当速破贾龙、任歧叛军!” 刘焉:“哦?何人去拒赵谦?” 刘瑁:“不用拒!” 刘焉:“为何?” 刘瑁:“益州天险,不利行军,从长安到益州艰险重重,且粮草难以为继。董卓敢出兵。无非贾、任二人可以为后勤,只要能与贾任交接,便可补给无忧。我们只要在其入川之前,击败贾任,断其依仗,赵谦必退!” 土别三日,当剐目相看。 没想到两天前还是个颓废的烂酒鬼一样的刘瑁在新婚两天后,突然开了窍了。 这分析,恐怕益州众臣中没几人能做的比刘瑁更好了吧?冷静、果断、一针见血。 刘焉真的怀疑那些在他耳边说刘瑁“有勇无谋”的人是不是别有用心了。自己的儿子明明很优秀! 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刘瑁”已经非彼刘瑁了! “好!便依你之言,你收拾一下,尽快返回军中,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务必在赵谦大军入川前击败任歧,斩杀贾龙!”刘焉对贾龙明显是带有恨意的,说到他的名字时语气都加重了几分。 “儿领命!只是,父亲……”刘瑁欲言又止。 “怎么了?舍不得新婚的妻子?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为儿女私情羁绊?”刘焉面露不悦。 刘瑁连忙摆手:“不不不!儿非此意!军中猛将不足,儿是想向父亲讨要几名益州将领。” “哦,原来如此!”刘焉的面色缓和了许多:“只要能速败叛贼,要将给将,要兵给兵!你想要谁?尽管道来!” 刘瑁:“儿想调用蜀郡张任和巴郡甘宁!” 刘焉:“张任乃贾龙旧部,恐其心有异呀。甘宁何人,可以为将矣?” 刘瑁很奇怪刘焉为没有起用张任,这下总算明白了。 “张任勇猛,在蜀中有威仪,可镇益州兵。虽曾为贾龙旧部,但贾龙造反多日,他并未响应,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心向汉室之人。儿以为可用!” “甘宁曾为江水匪贼,在巴郡颇有名声,后弃匪修学、改邪归正,现应在巴郡从仕。亦为可用之人!” 刘焉:“恐其匪性难改,不服管教也。” 刘瑁:“父亲能收东州之兵以衡益州士族,吾岂不能降服二将?” 刘焉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点了点头:“吾即刻下令调将,汝即刻去准备,三日内出发!” 刘瑁心中狂喜,肯答应就好!只要将二人留在手下,总是有机会说服的。 手中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