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五章家里的讨论(下) (第3/4页)
说客讲了句话: “就你们那破地方,封锁起来鸡蛋都吃不起!” 以上这句话由钱皋韵先生亲述,记载在了钱皋韵先生疗养机构燕达养护中心出版的《金色年华往事如歌》这册书里。(我收货了以后才发现图网比当当便宜了十五块钱....) 因此归国以后。 钱皋韵便得到了一个小五柳的绰号。 “嗨,刘部您误会了。” 听到刘渤生的打趣,钱皋韵连忙摇了摇头。 随后他看了眼身旁紧张兮兮的杨承宗等人,慢慢解释道: “是这样的,有些参与了气体交换膜研发的同志担心会因为这次的失败被调离岗位,没法参与新一轮的气体交换膜研究。” “不瞒您说,刘部,现在这些同志的心里都窝着团火呢。” “要是因为追责被调离岗位,他们就没法亲手在研发领域复仇了......” 听到钱皋韵这番话。 “.......” 电话对头的刘渤生沉默片刻,说道: “皋韵同志,你放心吧,咱们和毛熊那边还是不一样的。” “眼下既然知道是毛熊人动了手脚,那么这件事情就肯定不会追责到个人身上,更不可能把谁谁谁推出来当替罪羊。” “所以你可以让那几位同志尽管放心,大家前期的成果组织上都有数,不过下次......” 杨承宗一直凑在钱皋韵身边听着话筒,闻言立刻答道: “刘部,您放心吧,下次要是出了问题,您把我脑袋拧下来当夜壶就成!” “......” 刘渤生对杨承宗的声音并不算陌生,闻言忍不住哑然失笑了起来。 他就猜到了是杨承宗提出的想法..... 硬要说起来,杨承宗比刘渤生还要大几岁呢。 但干劲儿却丝毫不逊色于20多岁的年轻人。 随后刘渤生又与钱皋韵和杨承宗交流了几句,安抚了一番情绪,便结束了通讯。 不过在挂断电话后。 刘渤生的脸色便顿时一沉,握着钢笔的手掌都施加了几分力。 别看他在电话里和钱皋韵他们有说有笑的,还有心思打趣钱皋韵“小陶渊明”的绰号。 但实际上。 在听说毛熊人往设备上做了手脚的消息后,他险些气的把桌子都给掀了。 要知道。 “真空阀门”小组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一年,结果眼下出了这么摊子事儿,超过80%的成果都要推倒重来。 在刘渤生的高度看去,人力和财力其实都好说,时间成本才是损失的大头。 更关键的是...... 毛熊专家在离开华夏前留下了不少设备,其中有相当部分在核武器的研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毛熊在其他设备上也动了手脚...... 想到这里。 刘渤生的手臂上瞬间出现了一排鸡皮疙瘩。 不行。 必须要把这个情报汇报上去! 心思辗转间。 刘渤生的左手便已经覆盖到了电话上,准备拨通某个号码。 不过正在他准备提起话题的刹那,刘渤生面前的座机便先一步响了起来。 滴铃铃—— 刘渤生见状动作一滞。 待铃声响了五六声后,方才拿起了话筒: “你好,我是刘渤生。” 电话对面很快传来了一道很好听的女声: “刘部,十院院办来了个电话,现在在二线。” “我明白了,请帮我转过去吧,谢谢。” “不客气,您稍等。” 都—— 话筒中很快传来了转接的盲音。 大概过了十多秒钟。 刘渤生听到了一声卡哒声——这代表着电话转接上了。 气体交换膜的失败以及可能潜藏的设备问题令刘渤生有些急躁,因此电话接通后,他先一步便开口了: “孙院长,雷达数据的推演有结果了吗?” 令刘渤生有些意外的是。 此时电话对头响起的并不是孙俊人的声音,而是一道带着淮安口音的普通话: “渤生同志,你好啊。” 而在听到这道声音的刹那。 刘渤生便勐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讶异的道: “翔....首长!” “嗯,是我。” 首长的语气依旧很平和,并且仿佛隔着电话线便看到了刘渤生的意外与局促,笑着打趣道: “怎么,渤生同志,难道我不能给你打电话吗?” “不不不!” 刘渤生飞快的摇了摇头,连忙解释道: “绝对不是,主要是太意外了....我以为这是孙俊人孙院长的回电......” 电话对头的首长轻笑了一声,似乎满足了自己的恶趣味: “渤生同志,今天我刚好在十院视察一些工作,所以就让孙院长把回拨电话的机会让给了我。” “另外那位接线员同志你也别怪她,是我让她别告诉你的。” 听到首长的这番话。 刘渤生的心中顿时闪过了一丝恍然。 难怪孙俊人的助理黄婷婷一开始会那么为难呢,原来今天到十院检查工作的是这位大老...... 而就在刘渤生思索的同时,电话对头的首长又说道: “好了,渤生同志,咱们的寒暄到此为止,聊聊正事吧。” “刚才孙院长已经把情况和我介绍了一遍,我现在也替他和你同步一个消息。” “那就是根据雷达小组的计算推导,这个叫做气象...哦,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和设计架构都是可行的。” 可行的。 听到这三个字。 饶是明知电话对面的那位来头惊人,刘渤生也不由童孔一缩。 他在桌上迅速翻动了几下,找出了此前自己画了个圈的那张纸。 目光在上头的韩立二字上顿了顿。 这个据说被老郭从工厂里捡回来的七分熟,居然真的掌握了连海对面都没有掌握的技术? 这可不是单纯的某项技术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某个极其庞大的信息量。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 他身上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技术? 想到这里。 刘渤生不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先将注意力拉回现实,对首长问道: “首长,既然这个理论有可行性,那咱们现在是按照这个方案实施研发,还是......?” 首长这次没有直接给出答桉,而是对刘渤生问道: “渤生同志,你应该知道,我对科研方面的了解程度有限。” “所以在下决定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和俊人同志——哦,忘了和你说了,俊人同志现在就在我身边。” 刘渤生连忙表情一肃: “首长请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