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 (第3/3页)
,对徐云说道 众所周知。 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面,眼下这个时期各国的方案有很多种。 比如李维斯特在锥形流场中用流线追踪法设计出进气道的唇口,来近似匹配二维进气道构型。 霓虹的高嶋伸欣则用密切锥方法完成了这一步。 英国的斯达克则采用的是变楔角法——这位其实也挺可惜的,要是英国当年多支持他的研究,英国说不定会先完成乘波前体的研发。 而钱五师采用的则是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的耦合设计,即便在后世也算是相当大胆了。 没办法。 如果不另辟蹊径。 徐云的方案压根就没有落地的可能。 至于钱五师拿出的这份文件,可不仅仅是早些年那么简单。 这些文件都是他从海对面提前寄回来的宝贵资料,在当时堪称孤本,珍贵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等到金贝儿背刺举报钱五师,钱五师与妻子被监禁之后,他就再也没法带出或者邮寄任何东西回国了。 当然了。 也正是因为 有这几份在海对面做过的数据,钱五师才会选择和徐云莽这么一波。 接着很快。 钱五师画出了一条豁口面的激波型线,并且将交点d位,写到了内转式进气道基准流场的中心体上。 接着又写下了一个流速公式: qa2kk-1p00 这是完全气体在一元等熵定常流动下的描述,在1954年就已经被推导出来了。 写到这里后。 钱五师的笔尖微微一顿,对徐云道: 徐云知道这不是自己该客套的时候,因此立刻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上辈子在成飞工作的时候,徐云曾经听一位搞流体的同事说过一件事: 激波这东西产生之后,熵会增加,但滞止压力却会减小。 同时呢。 激波前后的滞止温度不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面积-流速关系会出现一个只有通过超算才会知道的误区: 不导入压缩性系数的话,整个公式将会完全报废。 因此在钱五师询问意见后,徐云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钱五师不问,徐云就会主动开口。 而在徐云身边。 钱五师闻言也点了点头: 于是很快。 钱五师便计算起了背压比。 所谓背压比。 指的喷嘴出口静压力与喷嘴上游滞止压力之比,不过在设计方案中指的是锥流场与气体的耦合比。 当锥流场刚好达到临界条件时。 外部气体达到音速,同时气体质量流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背压比即称为最大背压比。 这个概念有点类似后世的mbpr,不过释义上更接近下游。 接着很快。 徐云也估量了一番自己的右手状态。 今天他的右手还没用过,负载为0,因此他便也拿起笔和纸协助写了起来。 众所周知。 如果激波为正激波,且不考虑激波厚度,那么激波控制体的形状就会很对称: 你比划个剪刀的手势,然后指尖向下。 这就是激波控制体的图示了。 而控制体cv基本方程,则由三个连续方程组成: dΦdt=ddt∫vdv=t∫vdv sunda Δn=)t Δtt lit→0t ΔtΔt=σv→da→=σsαda 其中t为时间; fx为控制体内流体的受力在x轴上的分量; v为流体速度失量; a为控制体表面面积失量; v为控制体体积。 同时考虑气体稳定流动,再假设速度、能量在激波截面上是均匀的。 便有∫csv·daa。 随后徐云把截面态联立在了一起,准备继续推导下去。 然而半分钟后。 徐云忽然眉头一皱,嘴里啧了一声,轻轻摇了头: 「不行,要是这样 拟合的话,就没法继续计算了.....」 结果话音刚落。 徐云的耳边忽然传来了一道声音: 徐云顿时一怔,顺势朝发声者看去。 转过头后。 发现数算小组的那位被叫做什么的圆脸中年人,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自己身边。 徐云见状扫了眼正在低头计算的钱五师,压低声音解释道: 说罢。 徐云便摇了摇头,准备试着思考另一种方法。 然而令他有些意外的是。 圆脸中年人闻言后没有再说话,而是同样低头拿着笔和纸写了起来。 徐云见状也不再说什么,继续做起了思考。 过了大概三四分钟。 中年人忽然将算纸递到了徐云面前,说道: 徐云这会儿还处在思路断档期,被人反复打搅,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想法的。 反感谈不上。 但不耐烦肯定有点儿。 毕竟这可是后世的2023年都已经形成定式的准公理,在徐云看来没太多讨论的必要。 不过出于对这个时代先辈的敬重,徐云还是决定先帮忙这位同志找出问题,给他简单的上上一课。 结果在看到算纸内容的第一时间。 徐云便顿时童孔一缩。 只见此时此刻。 算纸上赫然写着一段推导: 【已知d/u=ma2u/2 ma2u】 【以及y=pd/pu√^1/2】 【对以上二方程进行联立,建立二维柱坐标下的可压缩粘性气体的连续性方程、n-s方程、能量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 【通过变式可知,截面态会在扩散段后半段中逐渐增大,引入气体边界层影响后可得最终式......】 【∑fv=tvv→db →)da......】 看着面前的计算结果。 徐云在内心激烈震动的同时。 下意识问了一句话: 名叫大于的圆脸中年人闻言扶了扶眼镜,很是憨厚的笑着说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