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章沙龙 (第2/2页)
生有点纳闷这小子是谁啊,够滑头。 看似一番玩笑的举动,却为骆涛挣了一个大名头,张伯驹唯一收藏弟子,不是唯一弟子,先生曾收一位梨园弟子,专工余派老生。 骆涛有时没事也会学上那么几句附会风雅,张先生的唱可是真真向余叔岩拜过师的。 …… 几人又闲聊了一会,骆涛就用耳朵听他们讲绘画的专业知识,中间从不多嘴,今儿来就是为了学习。 “嗬,今儿我不是最后一个到了”王先生未进门,就把声传来了。 几人起身相迎,骆涛并未上前。 王先生便和骆涛打了一声招呼,“您小子今儿怎么也来了” “劳您问,今儿来学习,望王老不吝赐教” “跟我学习家具就成了,别的少学,贪多嚼不烂”王老径直坐在骆涛的身旁,好言劝告着他。 这话别人说还有点说服力,您就算了吧,自己玩得劲了,还不让人家玩这就没道理了。 “师父赶明我去您家,登门拜师学艺,还劳您给挑个好日子”骆涛也顺杆子上,还无耻得让王老生给挑日子。 “哈哈,这小子今儿可是嫌到了”没等王老回话,张先生便开怀大笑道。 王老问:“张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三位先生相互印证,又说了刚才骆涛拜张先生之事。 “您小子真会顺杆子上”王老揶揄了一下骆涛,便又承诺什么时候去都行。 小院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京剧名角谭老,书画鉴定大拿启老,相声大师侯老,这都是大家啊。 见过了礼,他们开始了谈笑风生,说趣事聊创作。 骆涛不开一言就听这几位先生聊,谁叫他是最年轻的一位哪,学习才是硬道理。 期间侯老还说了好几个小笑话,启老也是这年代最高明的“段子能手”,他说的段子就很高雅,都是些文人趣事。 老先生一笑和国宝一样,两个字就是可爱,骆涛就喜欢这么风趣幽默的先生。 没想到他还就喜欢跟年轻人聊天,他见到骆涛时还开玩话道:“今儿啊是老松不少,但这青松就这一棵” 这一句话便让众人的目光就一下聚焦过来,众先生也没有问骆涛是什么人?猜想是张家的后辈,不然不会在此。 骆涛是一一握手问侯。 启老言后便也坐在了骆涛身旁,和骆涛这个小年轻逗闷子,一会的功夫两个人就在言语上有了碰撞,真是相见恨晚。 骆涛也询问启老不是去各省市鉴定文物去了吗?启老说身体略有小恙休息了两三月。 两个人小声谈论,王老则闭目倾听,张、谭、侯三位各唱了一折《桑园寄子》。 分别用余、谭、麒三派演唱,各派各有其独特的韵味。 听说侯老的名字,还因喜爱麒派而改了一个字。 三位先生清唱京韵,启老则充当鼓师,王老和黄先生有时也会打板喝个彩。好吧,个个都是多面手,就骆涛是个废物。 聊了很久中饭时候,王老厨神附体,围裙一围炒的菜那个香啊,雪菜烧黄鱼、火腿菜心、鸡片烧豌豆这是拿手菜也给做上了。 王老善长用最简单、最家常的食材做出最好吃的菜,是有名的“烹调圣手”,还有“学人第一美食家”的盛誉,尤其那道“油闷葱”,汪曾祺先生称赞:“王世襄的葱,就达到了大拙至美的境界。” 厉害吧,不服不行,骆涛吃过菜之后,骆涛感慨道:“今后恐怕要饿肚子了” 启老疑惑不解道:“小子,还没吃撑就说胡话了” 骆涛忙解释道:“今儿吃了王老做的菜之后,再去吃别人做的全然就没了味口。” 当一个人的味蕾得到了满足,一切的称赞都会脱口而出。 众先生笑道:“哈哈,言之有理” 饭后又聊了很长时间,把先生们一一送走,骆涛才向先生告别去接媳妇。 推荐票√√√月票通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