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章十年之变和女记者 (第1/2页)
……… 关于股份制度的话题,这两年可是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我国在1980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股份,由于大环境的不允许,便一直活跃在每一次的经济会议桌上。 1984年京城出现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西昌虽然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是一家股份制公司。 但是并不符合当下法律法规,也只是私下的产物。 讨论了这么多年,股份制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家都沉浸在承包制的福利中。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承包制已经渐渐不适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马盛利一听是要搞股份制,他立马就蔫了,这可不是他所想要的结果。 他摇了摇头,便不在说话。 他做出的反应很快就被大家尽收眼底,做为冀省乃至全国都知名的承包第一人,他现在的影响很大。 别人见他都不怎么看好,这风往一边倒的那就更加的顺畅了。 好在大家都有点素质,并没有哄骆涛下去,毕竟骆涛先前还是讲了不少他们可以接受的,比较新颖且有用的观点。 大家也不议论就都看着台上的领导和骆涛。 这意思再过明显了,没有人想接着听了。 骆涛也识趣,便停止了自己失败的演讲,应该是他们的失败。 “感谢大家能百忙之中抽出一下午来这儿听我白话,非常感谢。”骆涛从那一寸讲台走了出来,先向大家鞠个躬,然后再向领导示意。 便正式宣布了他的这个不是演讲,也不是报告的谈话结束了。 申季澜领导也是不认可骆涛的股份制,因为这要是推行开了,他们辛辛苦苦扶持起来的企业,真得就不是他们的了。 不过,作为一方大员,他还是非常有风度的带头站了起来鼓掌。 骆涛无喜无忧在阵阵掌声中离开。 “骆先生,今天你作的报告非常精彩,真的让我们耳目一新,……”申季澜打着官腔,同他们握手。 “我也要感谢申领导和几位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但愿是精彩的吧!……再会。”骆涛同他们客套了几句,便一一握手,算是作别。 这不是一路人,那话自然说不到一块去。 “那好,你们慢走。” 天空仍然下着雨,徐乐撑伞侍立在骆涛身后。 司机得到了可以走的信号,就非常快速的打开后车门,朱霖先上车,骆涛又和他们说了两句,礼节照顾全,才上车离去。 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待骆涛乘坐的车子走远,冀省的领导便回去又招开了一个小会。 会上就有人阴阳怪气道:“这位骆先生可是十足的资的架子,我们是没法比的。” “呵呵呵,我以为他能给我们讲讲致富经,没想到他是来判我们死刑的。” 这人话音刚落,就引得众人大笑。 “什么股份制?这就是从我们身上割rou,我们一旦没了自主权,厂子就该姓别的了。”这位的话是最狠的,上来就是上纲上线。 申季澜虽然不认同骆涛说的那一套,但又不得不承认骆涛的背景和经商头脑。 咳嗽了两声,望着他们,语气非常温和道:“不管怎么讲,他现在都是大红人,也是个有本事的,这几年人家向国家捐了千万,这还是不得不让我们佩服的。 会上不是也说了吗?个人看法,建议嘛,咱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至于上纲上线的话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申季澜他这人还是有封疆大吏的觉悟,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他心里明白着呢! “咱们开这个会,主要就是想和大家谈谈联营这个模式……” ……………………………………………………………… 奔驰在雨中,马路上的一辆小轿车内。 “哥,我觉的您说的很对,怎么他们都很不在意啊?”徐乐这两年虽然也在商场里锻炼,但他哪里知道股份制和承包制的区别。 他认为好,不外是因为西昌一直都是股份制,准确点说是骆涛一言堂。 再加上,这几年西昌又从来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他这便认为股份制好,至于这其中的风险,便被他抛之脑后了。 “你不懂,这里面复杂着呢。”骆涛睁开微闭的双眼,说了一句便对这个话题没有谈性,道,“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朱霖一路上都没有理会骆涛,她是在生骆涛出风头的气。 女人的心很细,也很敏感,自上一次出了风头,她就劝骆涛收敛一点,骆涛也是照做。 本来今儿这次报告会,朱霖就提前有过吩咐不要出风头,随便讲讲就好了。 骆涛也是那么做的,稿子也是按着老婆大人的精神写的。 可惜到头来还是改不了爱装13的毛病。 回到酒店,骆涛主动认错,“媳妇我错了还不行吗?……咱就别生气了,不值当的。……” 她象征性的扭动身子不让骆涛碰她。 “哼,你这人怎么就这么记吃不记打,……你在台上是说的痛快,我在台下听的提心吊胆,……那话要是到了有心人的手里,又不知道整出什么幺蛾子。” 她说的是比较严重,可是除出那十年预言之外,其它的东西都是拾人牙慧,没有那么可怕。 她为什么这么担心,主要是因为国内对白猫黑猫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过。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就算骆涛受到了什么损失,他内心也可以说无愧组织,自己提前帮他们指了一条后人已经验证的路。 至于他们信不信,就是他们的事了。 不过,骆涛还是希望能改变一些事,改变一批人的命运。 “放心吧!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再说了我说的那些问题,别的地方都已经发生了,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再者我又不是祸国殃民的人,就是说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不至于……言论自由。” 骆涛起身给她倒了一杯水,递给她,“对不起我的女王大人,来,喝点水压压惊。” 她接过了茶杯,脸上的愠色已经没了,“什么事到了你这张嘴里就变成了轻描淡写,我可告诉你,以后少说一些不维护团结的话。” “哎!”得到了老婆口头原谅,骆涛就不顾着自身疲劳,给他揉肩捶背。 她享受了一会儿,“手里一点劲都没有,还是算了,来,你趴那儿,换我伺候你。” 骆涛非常听话,起身活动一下身子,然后趴在床上。 没一会儿朱霖就上手了,从脑袋到脚后跟,全身上下都要保养一下。 “啊………疼……” 这场不和谐,又十分闹人的大雨,从上午一直下到深夜。 “陈老师,您说总编拿的那稿子能不能发出去?”一位年轻的媒体人坐在椅子上,头几乎要贴在桌子面上,问对面坐着喝茶的一位戴眼镜的老编辑。 他闻言,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年轻人见之,便抬起了身子,不是很正经的坐着,手里转动着笔,“唉!那么好的一篇稿子,要是不发出去,真是我们报界的一大损失。” “嚯,小王,看不出来你还有这眼光。”老陈编辑露出关爱的眼神,以极快的手速拧上茶盖,用有点嘲笑的语气调侃着那年轻人。 这小王也不在意,也可能是习惯了,没羞没懆接话道:“陈老师,这不是我眼光好,是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