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8章推销股票如同卖白菜 (第1/2页)
,1979闲鱼人生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同时也是灶王节,俗称祭灶。 祭灶在我国是一项影响很大的民间习俗,这源于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古人,他们对火的崇尚。 南北方对于祭灶这个传统习俗,除了在形式和寓意上一样,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时间不同。 北方祭灶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祭灶是腊月二十四。 其实很久之前南北方过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 这个时间是从晋朝开始出现,流行于宋朝,范成大有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既然时间早就约定就俗,为什么后来南北方的小年还是出现了时间差? 这个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偏差,清朝皇帝每年都会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举行祭天大典,可能也是为了省事吧!便干脆在这一天也把灶王爷给提前拜了。 皇帝为了杜绝形式主义,便身体力行地改变一个传统习俗。 其他地方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 时间亦或者地点不同,但是大家的目的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送灶王爷上天。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为了来年能有好运,家家户户在灶王爷上天之前,都会好好的拜上一拜,说些好听的话,贿赂一下灶王爷。 在贿赂灶王爷之前,得先要把灶王爷请回家,早在两天前,老爷子骆少逸赶庙会的时候就把灶王爷老两口给请到了家里。 纯手工的木板水印杨柳青神像版画,和蔼、肃穆、善静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盛装端坐,给人以庄重的感觉。 待到小年一到,趁京城市区内还没有完全禁烟花爆竹,先放一挂小鞭,给灶王爷老两口提个醒。 由于,现在京城二环之内确实很难看到土灶,这请来的灶王爷自然而然不可能贴在灶台上,而是贴在墙上,看着冒着蓝光的灶火。 然后按着老礼,老娘苏桂兰拿着糖块在灶火旁热化,然后抹在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嘴唇上。 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嘴上抹了蜜。 就算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不喜欢吃,怕得糖尿病,这可由不得他们老两口。不乖乖就范,那只能用伺候他们配合。 谁叫我们华夏民族对神从来都那么友好。 既然说不服你,那我们就选择感化你。 这一天除了祭灶王爷,拜托他到玉帝老儿那里说几句好话,还要参加义务劳动,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以迎新年。 过了小年,这腊月便都是好日子,这几天却无其他事情忙碌,就要为新年开始准备。 从自身的卫生条件开始,先洗个热水澡,然后理理发。 老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做这些都是寓意辞旧迎新,将一年不好的事情、烦恼减掉、辞去,用全新的自己来迎接崭新的一年,寓意着新年新气象。 “这小子,不就是理个发么,见着我躲什么躲?” 苏桂兰见小十月跟着他妈理发回来,十分热情的迎了上去,准备关心两句,却没有想到一碰面,小十月低着头有意躲着她,也不打招呼,一溜烟儿,跑回了他自己的房间。 “妈,这小子在生我的气呢。” “怎么事?”宝贝孙子不在状态,苏桂兰肯定要了解一下。 朱霖便把事情跟她那么一说,老太太愣了愣神,随后就是一乐。 “你说你,孩子不喜欢寸头,那就不剃么,干嘛强迫他。 我去看看。” 老太太转身解下腰间的围裙,轻声走进了西厢房。 朱霖这才小声嘀咕了一句,“寸头不是也很好看吗?” “好看是好看,但是寸头却不是咱家十月中意的发型。”停车晚了几步的骆涛,刚进院便听见了朱霖的嘀咕,毫不留情的反驳道。 小十月除了刚出生时,头发不丰茂之外,到了周岁之后,一直都是长发飘飘,小小美男子,文质彬彬的奶油小生形象。 现在居然给他换成了硬汉形象,他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 朱霖剜了他一眼,“马后炮。”甩下这么一句话,便回了屋。 “咳,我这怎么是马后炮么,明明是事后诸葛亮好不好。” 骆涛可不承认自己是马后炮,这话说出去太难听了,不如事后诸葛亮听着文雅,有内涵。 “丫头,还吃呢?”小丫头真是有大将风范,遇事一点不慌,穿着厚厚的冬衣,一个人趴在石凳上,默默承受着石凳冬天的温度,小嘴舔着糖人。 她看了看骆涛一眼,又看了看手里的糖人,道:“爸爸,我就这一个了。” 这孩子说这话,那就太打击人了,就不知道委婉一点,爸爸就是再贪吃,那也不可能学胡同的张二伯欺负小朋友。 撇了她一眼,之后也不理会这个家里最护食的小丫头。 小丫头看着如同大饿狼的爸爸回了东厢房,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慢慢扶着石凳起身,这是不打算把石凳捂热再走。 亦步亦趋,十分小心回了西厢房。 …………………………………………………………………… 收拾干净利落之后,便老实等着除夕夜的到来。 好巧不巧,这时候居然还有一些琐事找上门。 “什么?一个叫王十的人,上门推销他们公司的股票?” 一听到王十这个名字,骆涛立马来了兴趣,一个喜欢爬山的男人,必定是一位有趣的人,不然是得不到年轻女人的喜欢。 对于他推销股票,骆涛对这个则没有太大的兴趣,这玩意儿这几年他没少买,从第一股飞乐前前后后也买了几百万。 有的已经石沉大海,有的还在蒸蒸日上。 对于这些骆涛都不是十分关心,毕竟,他现在最不缺这些十分庸俗的东西。 之前还同这位有过书信往来,两人在年龄上虽然差着几岁,但骆涛却是这个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