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九章 大人!时代变了!(一万两千字奉上,拜求订阅!) (第2/3页)
徒,就是要讨伐,不能对其软弱。” 手下之人被朱儁气势所感染,心中豪气顿生。 但对于有人真的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帮忙,却不报太大的希望。 毕竟,现在的形势跟之前是真的不一样了。 攻打董卓,过于困难…… 徐州这里,徐州牧陶谦,在明白了朱儁派来的使者的目的之后,立刻亲自接见了陶谦的使者。 “回去告诉朱公,就说讨伐董卓,兴复汉室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朱公既然有这样志向,我陶谦必定要出手帮忙!” 陶谦望着朱儁的使者,满是正色的出声说道。 看着陶谦的样子,再听听陶谦说出来的话,朱儁的使者,一时间都显得有些呆愣。 说实话,对于徐州一行,他其实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 毕竟徐州牧陶谦陶恭祖的脾气,出了名的怪。 之前袁绍号召天下共同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此人根本就是懒得动弹。 只是出面组织了一个类似的讨董联盟,在那里放出一些风声,没有任何实际的动作,在那里自己玩自己的。 从头到尾,都没有出一兵一卒。 当时尚且如此,就更加不要说现在了。 现在可是许多人都不支持自己家主公,对自己家主公的行为,嗤之以鼻。 依照陶谦之前的表现,他是真的不看好这一趟的行动。 若不是主公那里给他下达了死命令,让他必须前来,陶谦这里他是真的不想来。 却没有想到,居然出乎预料的在陶谦这里听到了这样的话。 不过,他很快就又冷静下来,怀疑这陶谦与一些人一样,也是说人话不办人事, 陶谦像是看出了这人的心思一般,望着他道:“是不是对我答应的这样干脆利落觉得很惊奇?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做才对?” 使者闻言,下意识的点头。 旋即想起这样做有些不合适,连忙又摇头否认。 陶谦并不恼怒,反而是笑着开口道:“我之前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袁绍那人不是一个能成事的。 这人私心太重,做事情看似很果决,实际上最是优柔寡断。 我不想将手中的力量,送到这样一个人的手中白白浪费了。 这样过于可惜。 也会将忠于汉室的力量,给迅速的消耗了。 此时朱公竖起义旗,讨伐董卓,我说什么都要出手帮忙。 朱公与那袁绍不同,朱公是真的想要讨饭董贼,兴复汉室。 而且朱公的能力也极强,是一个知兵的。 我保存实力,为的就是等待真正的讨董义士出现。 现在朱公竖起义旗,我陶谦焉能不有所表示?” 听到陶谦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朱儁派来的使者,对着陶谦恭敬施礼,心中分外感动。 “天下之人,若都如陶公朱公这般,何愁董贼不灭,汉室不复兴?” 陶谦摇摇头道:“这次的事情,也并不好做,董贼已经坐大,想要对付并不容易。 我有一些消息,不知道朱公知晓不知晓。 一是董卓准备向凉州用兵,凉州韩遂马腾等人不会坐以待毙,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那里将会有征战起。 二就是因为长安城中起了谣言,天子亲自下场,导致刘成贼子兵权被董卓收掉。 此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需要慎重考虑。 这两样消息作为参考,若是好好把握,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番商议之后,朱儁派来徐州的使者离开。 在离去的时候,携带五千石的粮食。 这是陶谦对朱儁先一步的支持,也是用来表达自己态度与诚意的最好办法…… 徐州还是很富有的,主要是之前的战斗,没有牵扯到徐州,徐州比较安稳。 而徐州牧陶谦,在这些时间里,也并不是一直都在划水,而是趁着机会休养生息,派遣手下进行种田。 手中掌握的粮草钱财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少。 “主公真的要对右车骑将军进行支持?” 朱儁的使者离开之后,谋士陈圭来见陶谦。 陶谦点点头道:“必须支持,朱儁这人与袁绍等人不同,是一个真的做事情。 他站出来竖起义旗,必须要支持。 不然的话,在今后只怕就更加没有人敢举起义旗讨伐董卓了。 想要兴复汉室,更加艰难。” 陈圭点头,然后开口道:“主公觉得这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大吗?” 陶谦摇摇头:“不知道,没有把握。 主要就是不知道那杀猪皇叔是不是真的被剥夺掉了军权。 如果二人真的闹翻,那这一次有很大的机会。 但就怕二人是演戏给人看……” 陈圭闻言叹口气道:“人心隔肚皮,这个时候,很多事情真真假假分不清,谁也不会轻易将自己心中真实想法说出来。 这事情,需要慎重一些。 主公的想法,属下是赞同的,这时候确实需要与董卓开战。 最为重要的,倒还不是将董卓击溃,而是将天子迎接出来,让天子摆脱董卓贼子的控制。 天子的作用太大了,拥护在天子身边,就占据着大义,天然就比一般人高出一些。 听闻袁绍那里,最近正在谋划着让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陶谦点点头,然后开口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继续隐忍了,不然到了后来,最怕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将亲自联系孔北海,济北相,以及刘兖州等人,邀请他们一起出力,助朱儁成事。 若这一次再不成,只怕到后来想要将董卓铲除可就难了。” 陈圭点头,表示对陶谦话的认同。 二人又在这里说了一些事情,便分开行动了。 陈圭离开之后,陶谦坐在这里思索了一阵儿之后,提笔开始写信。 让人比较奇怪的是,这第一封书信,并不是写给北海孔融的,也不是写给兖州牧刘岱和济北相鲍信的,而是写给平原县令刘备刘玄德的。 在写好信封好的第一时间里,他就让人拿信件,前往了平原县那里,将之交给侄女婿刘玄德。 送信之人离开之后,陶谦执笔,开口喃喃道:“玉不琢,不成器。 看你像一块璞玉,但出身太低,需要好好雕琢一番,才能成才,才能服众。 这是你的机会,希望你能够把握住……” 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