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三四章 鸡肋少年杨修 (第1/2页)
蔡邕坐在自己的办公房间之中,桌案上摆放着一些公文。 不过此时的蔡邕,并没有去看那些文书。 他手中正捧着一本书在这里看。 这书,正是刘成所弄出来的课本。 这些东西,对于蔡邕而言,自然是浅显无比,但是他却看得津津有味。 一边看,一边不由的暗暗点头,觉得克德所编撰的这些课本非常好,浅显易懂,中间又不失圣人的微言大义。 可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用这样的课本来教授的学生,能够大大的降低开蒙的难度,让更多的人接受开蒙。 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识字。 能够令得文教大兴。 这是一件大好事。 一旦做好,功在千秋。 好多人都在猜测,自己女婿,成为汉王之后,会不会立刻就带着兵马,准备再次作战,用战功这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结果自己女婿并没有穷兵黩武,而是直接开始兴文教! 这可真好! 虽然自己好女婿,所弄得这些课本,有些不一般了,与一般人认知所不一样,所教授的内容也不同,但这无伤大雅。 学问到了后来,将会殊途同归…… 正这样面露笑容,津津有味的看着,有文吏过来报告,说是外面来了一群读书人,说是求见中书令。 公文已经处理的差不多,这几本书也看的差不多了,蔡邕想了想,就起身朝着外面而去,想要看看这些人准备做些什么…… “见过蔡司徒! 见过蔡司徒!” 见到蔡邕之后,那些前来的人,纷纷与蔡邕见礼。 蔡邕对他们还礼,笑着道:“好叫诸位得知,如今我已经不是司徒,而是中书令,诸位今后可莫要称呼错了。” “见过中书令!” 这些人无奈,只得重新与蔡邕见礼。 蔡邕笑着还礼。 “诸位此时前来寻我,所为何事?” 蔡邕望着这些人,开口笑着说道。 有人上前一步道:“乃是听闻汉王准备大兴教育,有些愚见,想要与蔡司……中书令说一说……” 蔡邕闻言,面上笑容变得强盛了几分。 “你们也知道了汉王大兴教育的事?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你们这是准备前来为之出上一份力的? 真好,真好。” 听到蔡邕所说的话,这些人瞬间就愣了愣,想了好久的话,一时间竟然有些不太好开口了。 “确实是准备出上一份力的,汉王准备大兴文教,乃是大好事……” 这人顺着蔡邕的话说道。 “就是……我等之前的时候,有幸看到了汉王殿下,准备使用的教材,心中一时间有些震动,觉得……这似乎有些不妥。” “奥,哪里不妥了?” 蔡邕脸上依旧带着笑容。 “既是教育,那自当以圣人之言,以儒家经典,进行教书育人。 可汉王殿下所准备的教材,却不见儒家经典。 三字经,弟子规这些,倒还好说,虽不是儒家经典,但也比较符合的儒家经意。 就是这……寓言故事,还有那自然一书,与那算术…… 实在是有些不妥…… 而且,我等还听闻汉王殿下,准备让女子入学,这等事情,过于有违纲常。 女子何须读书,有什么用处? 但不如省下一些钱财,用在其余关紧的地方…… 中书令您为当朝大儒,又为汉王之泰山,您一定要劝劝汉王殿下。 教育不是这样兴的……” 有了这人开口之后,其余的人也都开始开口说话。 你一言我一语。 他们觉得,这事情十有八九能成。 毕竟眼前的这位,乃是中书令,又是大儒。 本身就会对教育的事情感兴趣。 见到那刘成不用经典教授学生,心中必然不快……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等人想错了。 “诸位,我的看法与诸位完全不同。 我觉得汉王所准备推行的课本,极为不错。 三字经,弟子规,通俗易懂,读之朗朗上口,虽不是儒家经典,却句句不离教义,处处都是圣人的微言大义…… 寓言故事一书,通过一些小故事,教人道理,虽然简单,却引人入胜,让人发醒。 算术一书,极为巧妙,我亦在学习,有所涉猎,皇叔数字的称呼,便是我率先提出来的。 皇叔数字,简便易书写,里面有许多精巧的算法,引入算术之中,能够极大的促进算术的发展……” 蔡邕脸上带着一些笑容的出声说道。 说出来的话,令的那些满怀希望与信心而来的人,心中不由的一沉,满是意想不到。 蔡邕为天下名儒,对这种离经叛道,不以儒家经典,来教授学生的事情,绝对会分外反对才是。 这怎么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可这终究是难登大雅之堂,会误人子弟的! 学问,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不可儿戏。 教授学问,需要用经典才可以,才能够正心,正身……” 有人不想放弃,出声与蔡邕辩论,企图将蔡邕说服。 蔡邕看了他一眼,敛去笑容道:“事情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学问也是一样,需先易后难,一步步的来。 你我都是读书识字之人,谁都经历过开蒙,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 也知道我方所说之话对不对。 经典之中所记载的种种道理之类的东西,当时开蒙之时,有几人理解? 纵然是有先生进行讲解也一样是懵懵懂懂,真正明白,也是随着年岁逐渐长大之后,才逐渐明悟的。 既然如此,为何就不能将之进行一些改动,添加一些新的东西进去? 为何还要因循守旧? 为何就不能将之变得简单,降低开蒙的难度,增加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做到寓教于乐? 汉王准备推行的教学,以及所准给的教材这些东西,我都是支持的。 这是一天大的好事! 将会令的文教大兴! 我也将会大力支持。 非是支持汉王,而是为文教兴盛而尽一份力。” 蔡邕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将之展开,让众人观看。 众人去看,发现这是蔡邕以个人名义写的公开信。 对这件事情大为盛赞,并号召天下有学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