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章 陈登来投 (第1/1页)
,继汉 究竟要抄哪一首呢? 刘备冥思苦想,却突然发现,自己前世背诵的诗词好像全都忘记了……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一首比较应景,还是曹cao自己写的——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白遗一,念之断人肠。 而且,还不是一整首,只有这四句,其他的都忘记了…… 不过,仔细想想,用曹cao自己的诗,去骂曹cao自己,怎么想都觉得带感! 于是,刘备就看向陈琳,道:“孔璋先生,此情此境,我突然想到一首诗……” “你还会背诗?”陈琳露出一脸的惊讶,反问一声。 现如今,在刘备和郭嘉的刺激下,他已经放飞自我,不再有任何顾忌,只要找到机会,就对他们两人冷嘲热讽。 你这话说的…… 刘备翻了翻白眼,道:“你们先听我背一遍,再做评价——” 然后,就把曹cao那首诗背诵了出来。 “好诗!好诗——”郭嘉合起折扇,拍打着手掌,赞叹连连。 “这……”陈琳也感觉不错,而且,他还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听过这首诗。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他也时常与友人联络,并参加诗文聚会。 若是遇到不错的文章,很快就能将其传扬出去。 然而,他在之前,却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首诗! 于是,就面露疑惑,道:“使君,你这是从哪听来的?” “是啊,使君——”郭嘉也在一旁点头道:“我怎么从未听闻?” 刘备看到他们的表情,就微微一笑,道:“怎么?难道就不能是我自己的作品吗?” 反正现在曹cao还没有把它写出来,就算自己冒名顶替,也不会被人拆穿。 正所谓,作曹cao的诗,让曹cao无诗可作! “就凭你?”陈琳心中,一百个不信,满脸不屑的摇摇头。 不过,郭嘉却坏笑一声,调侃道:“孔璋先生,你这就不对了……” “想当初,就连汉高祖都曾做出一首大风歌,使君为何就不能?” “难道您也喜欢嗯……看人低不成?” 郭嘉说到一半,故意省略了两个字。 不过,陈琳瞬间就猜了出来,摆了摆手,道:“老夫不跟你们这两个小子一般见识!” 他打算回去之后,先找自己的友人询问一番,看看究竟是谁的作品…… 刘备拍了拍郭嘉的胳膊,止住他们的争论,道:“孔璋先生,请你把这首诗也写进檄文之中吧。” “唉……” 陈琳长叹一声,感觉很是惆怅—— 好好的一篇文章,先被你加了一通罪名,又要塞进一首诗歌! 只希望改好之后,你不会突然发现,还是第一版比较好…… 不过,刘备并不像后世甲方那样无理取闹,很快就认可了最终改版。 “使君——”郭嘉等到陈琳收起了纸砚,就对着刘备,拱手说道:“您要想接收徐州,最好能得到本地士民的支持。” “如今,徐州士族之中,以淮浦陈氏最贤……” “你是说陈珪陈登父子?”刘备瞬间就想到了他们俩。 “不错!”郭嘉点点头,仔细解释道:“陈珪陈汉瑜曾任沛相,如今虽在家中休养,但却老而弥坚;陈登陈元龙性格沉静,智谋过人,已被陶恭祖任命为典农校尉。” “使君若是能得到陈氏相助,必能在接收徐州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有道理!”刘备连连点头,自然要尽可能的把他们收到麾下。 于是,就下定决心道:“过些时日,我会抽出时间,亲自前往淮浦拜访!” “那倒不必——”郭嘉摆了摆手,道:“以使君此时的身份,只要一纸信函,就能把他们招来。” “此话当真?”刘备刚才还想着三顾茅庐呢,有些不信道:“这样……是不是太过随意了?” “他们此时……难道还有其他选择吗?”郭嘉抖开折扇,露出一脸的自信。 “那倒也是!”刘备点了点头。 现如今,徐州境内,陶谦已老,又经此一败,斗志尽失,自然就没有辅佐的价值。 而在徐州周围,兖州曹cao刚刚屠戮百姓,必将遭到广大士民的仇恨与抵制。 淮南袁术虽然士族出身,但却奢侈荒yin,腐败无能,又喜欢跟游侠盗贼掺和在一起,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所以,能够接收徐州的,也就只有青州的刘备了!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陈珪陈登父子就是所谓的本土派,谁能占得住徐州,他们就支持谁! 想到这些,刘备就转头看向陈琳,道:“孔璋先生,麻烦你再写一封书信,邀请陈元龙来此,共同商议讨伐曹贼之事!” “哎?” 陈琳看着自己刚刚收起的笔墨纸砚,顿时就愣在了那里。 …… 很快,陈登就收到了刘备的书信,回到家族,与父亲陈珪商议—— “父亲,刘使君邀请孩儿,前往彭城,商议讨伐曹贼之事。” “果然来了……”陈珪点了点头,心中了然。 “父亲,我们该当如何应对?”陈登递上书信,继续问道。 “如今,陶恭祖年事已高,经此一败,一蹶不振!”陈珪接过书信,放在一旁,道: “老夫已收到消息,他打算把徐州托付给刘玄德。” “日后,这徐州地界,怕是会最终落到刘玄德手中!” “嗯!”陈登也同意这个判断,点了点头,道:“可惜,刘使君在青州改革税制,对豪强士族征收重税,恐怕会遭到不小的阻力……” “那又如何?”陈珪摇了摇头,道:“现如今,徐州内外,谁还有能力阻止他?” “那我们?”陈登抬头看向父亲。 “去吧——” 陈珪摆了摆手,叹气道:“我们又有什么选择?两相其害取其轻罢了……” “喏——”陈登应诺一声,很快就率领家将,赶往彭城。 …… 等到他赶到彭城,刘备已经指挥大军,把周围的尸体全都收拾起来,有的焚烧,有的掩埋。 最后,他又让人在城外立下一座石碑,把这次屠城惨剧,详细的刻在上面。 如此以来,就相当于在曹cao身上,钉下了一根坚固的耻辱柱! 只要这座石碑还立在那里,曹cao就永远洗不清屠城骂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