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第2/2页)
也就是说,只从军三年。 毕竟许牧许诺的,三年内,必定扫平天下! 至于三年后,他们若愿意留在军中,还可以继续留下。 若不愿意,可以卸甲回家,主公府会帮忙分配差事以及田宅! 总而言之,只要从军,可以享受这些平民老百姓一辈子没享受过的特权! 在阅兵结束后。 皇宫前围观的数万百姓陆续回家。 然后口口相传。 把主公府募兵的事告诉了自家亲人。 第一批作出反应的,是那些刚满十八的热血男儿。 他们上面有长兄,可以照顾父母。 也已成亲,妻子大多都怀有身孕。 与家中商量过后。 这些出身农田的少年们…… 当晚,第一批来到了洛阳城外的卫所里。 “我们要应征!” 很快,卫所里便有专门的小吏前来负责登记。 并且给他们第一笔入伍费! 实打实的一贯钱! 几乎相当于正常农户一年的开支! 这些少年们却是意气风发,对钱财不屑一顾,将钱袋子直接给了随同而来的亲人们,然后在卫所之外,向各自的亲人告别。 “父亲,孩儿不孝,这三年不能尽孝膝前!但主公说的没错,我们能有今天的日子,都是前线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父亲曾送我在乡间私塾念过两年书,孩儿颇明白一些事理!覆巢之下,绝无完卵!丈夫身许国,此心久已决!” “爹,孩儿没读过什么书,但孩儿也知道,谁要破坏咱们的日子,征我们的税,就是我们的敌人!孩儿杀敌去了,爹多保重!” “没什么说的,大哥,照顾好母亲,我此去,必觅个万户侯回来!” “欢儿,三年后,为夫再回来看我们的孩子!” …… 在卫所之外。 一幕幕分别的场面。 感动中带着悲壮。 经过了这次阅兵仪式的渲染,以及许牧的演讲。 第一批赶往卫所参军的少年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是为了博取功名,有的为了保护如今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但无一例外。 这些少年,都被白天一幕给震撼到了。 本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被许牧一激,全部都踊跃应聘入伍。 在听到卫所外喧哗的声音后,张须陀闻讯走出,见到卫所外,被数百人包围着,感慨不已。 “民心可用啊,三千万民心所向,招募二十万军队,易如反掌尔!” 起初,主公说让百姓自愿应征,他颇有些不相信。 毕竟自古以来,百姓多畏死。 除了秦朝那个变态时期,民风彪悍,所有百姓都为了搏一个军功,拼命上战场。 所以才有了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局面。 如今主公用善政外加阅兵,来鼓舞这群百姓,收获的效果,其实并不比商鞅变法时的军功激励差。 相较之下,这样的效果其实还更好。 因为百姓们捍卫的是自己的利益! 上战场之后,将更加尽心尽力。 这样的兵培养起来,将非常快! 当夜。 洛阳城外的卫所里,便招募到了一千余百姓。 大部分都是少年。 在这个意气风发,气血上涌的年纪,他们反应最快。 而在第二天…… 那些淳朴的百姓,年纪更大的他们考虑了许多,也纷纷前往了卫所。 首先,入伍费一贯,可以缓解他们家庭里的燃眉之急。 其次每月都有军饷俸禄。 还比他们做差事时赚的更多…… 他们都可以通过军营,送给家属。 在了解清楚了种种优惠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卫所! 在第二天的时候,洛阳城外的卫所,招募到了两千余人! 而且应征入伍的人……已经开始排成了一个长队! 场面十分壮观。 在卫所之外,按照许牧的要求,贴上了各种应征口号。 诸如“我们在军中等你”,“是男儿就来从军”,“喜欢什么女人,真男人喜欢的只有钢刀”…… 总而言之,都是十分通俗易懂,鼓舞人心的口号。 让这个时代没有遭受信息轰炸的百姓直接上头。 …… 三日之后,仅仅是洛阳城,便招募到了八千余新兵! 张须陀和房玄龄都异常兴奋。 与此同时,阎立本的一连串的绘画,也全部批量生产了出来。 通过主公府下发到了全郡三十六州,开始全面募兵。 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绘画,那些没能看到当日阅兵的百姓,都可以还原当日震撼场景。 并且…… 在洛阳引发的大规模从军热潮的带动下,很快,全郡三十六州的百姓,也开始在卫所之外,排起了长队。 男儿何不带吴钩,成为了河南郡三十六州所有男儿的共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