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五) (第2/2页)
起来干硬的路面,其实滑溜的,一不留神就会出大事,后面跟着车队的护卫们,也是一个个的在注意脚下,根本就提不起行走的速度。 阮大铖一直都不喜欢坐车。 颠簸不说,还没有一点安全感,只是这一次没有办法了,才派他来和孔家接触。 “一群混蛋,都想要银子,却都开口闭口的说谈银子俗气,有本事不要和我抢生意啊。” 被连续的颠簸,阮大铖不由的破口大骂。 南京城那么多的官员,偏偏就选中了他,若不是现在还想着兵部尚书的位置,他那会跑到山东来。 快到孔府曲阜的路上,才好了许多。 总算孔家人,还知道在自家门口修路。 ** 孔府阮大铖来过。 每一次到来,心中总有一种憧憬和羡慕。 世间的世家不知几繁,可能够流传到如今的似乎就只有这么一个。 他自己许多时候也在想,如何才能够把阮家,也像孔家这么长远的流传下去,可做了许多的准备,都是无用功。 就如同那些诗句中说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年世家,谈何容易啊。 “懋甲兄,今日可要多叨扰叨扰了。” 收回散乱的思绪,瞧着桌面上的菜肴,阮大铖的眼角就不由的抽搐,早就听说过孔家的家宴,从来都是奢华无比,堪比皇帝的国宴。 现在见了果真名不虚传。 烤花篮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等等十六道,这还是最简单的家常菜。 他自己在画舫上,也是一个舍得银子的风流才子,可也绝对不会这么奢侈。 “哪里,哪里,以后还要阮兄多多指教才好。” 几人互相谦虚了一阵。 才借着酒宴转入了正题。 “你们说的登州商队,我可以入股,不过有一件事情,你们也得明白,崇祯要清理衮州,山东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们孔家若是失势,别说登州商行了,就是皮岛的袁崇焕,估计都得狼狈逃窜。” 孔胤植不想去猜,也不想说那些弯弯绕 ,一切都是利字当头。 自己要抵挡崇祯的变法,就需要外力介入。 不然单凭他们一家,可没有底气和皇帝对着干。 “这个南京的所有大臣们,都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只要崇祯不打算妥协,那么大明就要乱了。” 阮大铖此时说话的底气很足,对于崇祯也是一点都不忌惮,虽然上次还借助国丈周奎的手,建立了商行。 可事情的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快。 本来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已经不需要了,眼看着衮州要是能够拿下,崇祯的手上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他们这些大臣们,就算是想要投降,或者告老还乡,在崇祯的政策之下,也是被清洗的对象。 心存侥幸的都在修路呢。 “你们有办法解决火枪的问题了?” 听到大明就要乱,孔胤植心中就是一惊,没想到南京的那些人,真够可以的,居然也弄出火枪了, 原本上一次福王时间,就是一个混乱的开端。 谁能想到,福王的手下,可那个叫做刘良佐的总兵,一点作用都没有,那一次可是着实吓了所有人一跳。 生怕崇祯拉着队伍,一路的打到南京去。 从那时开始,他们收集到的消息,都在说明一件事情,就是不解决火枪,这仗就没办法打的起来。 “这个就是秘密了,你只需要知道,我们也有一支一万人的火枪兵就行。” 阮大铖是见过了那些火枪兵的,和原本大明自己生产的三眼火铳真的而是两回事,不但射程远,攻击力还很高。 完全可以取代弓箭的应用。 最重要的是,训练新兵的时间能够大幅度的缩短。 当然这也是崇祯的手上,兵员源源不断的真正原因,能够快速的补充新兵,那么战争就能继续打下去。 直到一方没有银子,或者是钱财不够用了为止。 “这样啊,那么登州商行的股份,我孔家只占一成,剩下的算是支援你们拨乱反正的大事业。” 孔胤植迅速就做出了决定,只见他摸着下巴上的胡须道:“不过那种火枪你们要是多的乎啊,孔府也打算买上一批,价格好商量。” “那玩意很贵的,差不多五十两银子一杆火枪,而且你还不知道,南京城的不少铁匠,可都跑到了崇祯的手下,想要找到一些手艺好的,都没有办法。” 阮大铖说起铁匠,心里就是窝火,以前还嘲笑崇祯本工匠当宝贝,殊不知只有读书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现在好吗。 自己要用的时候,手上已经没人了。 想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工匠,可不比读书识字容易多少。 “五十两银子啊,照这么说的话,崇祯的手上还是真的有银子的。” 不打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他是知道崇祯的手上,差不对有多少火枪兵的,最少三万人是有的。 一人一杆火枪,三万人就是多少? “你小看了崇祯的国库,单凭县府的那个商业集市,就是日进斗金,南京许多人现在眼红着那个钱财,也想要建立一个,只是到现在还在扯皮,拿不出一个章程出来。” 眼红崇祯弄出来的生意的人多了。 可能够成功的有几个? 说实在话,南京的商人们照猫画虎都弄不来,更别说理解其中的某些东西了。 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崇祯玩的而是产业链,而他们只是选了其中的一环,自然利润看起来没有崇祯的高了。 孔胤植一愣,险种暗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失败。 “那么我在这里就恭喜你们能顺利完成大业了,到时候开创一个堪比宋朝的伟大朝代,也是指日可待。” 以前还可以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以后可就要反过来了,变成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 “哈哈哈,说不得崇祯失败了之后,也会躲在某个角落唉声叹气的说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了。” 阮大铖哈哈一笑,说着说着,自己突然一愣。 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皇后姓周,而崇祯的皇后也姓周,是不是真的是历史的轮回,刚好让他们给遇到了。 即便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可以前的天人感应学说,依然在儒家之间有着很广阔的市场。 历史的巧合,回到了现实,总是能够给某些人一种胆气的。 而这种胆气,通常都被他们称作为天命所归。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