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林花谢了太匆匆(十) (第2/2页)
是皇家开办的明庭宝行引起的。 许多聪明人已经看出了,经营钱庄往后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都在把钱庄中的一些股份套现撤离,只留下一些还不知道风声的百姓们承受损失。 ** 皮岛的袁崇焕眺望着登州的方向。 现在已经四月份了,林花都已经谢了,渤海也已经解冻了,可到现在为止,就没有见到一条船前来。 两地之间的消息,仿佛因为一个冬天的冻结,还没有开始融化。 “是不是南京有变?” 祖大寿关心的问道,已经一个冬天了,皮岛的所有准备已经做好了,就连镇江的建奴,也已经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货物。 现在就等着商船的到来,解决燃眉之急。 皮岛上的粮食,只够一个月使用,这还是他们从海里捞鱼,解决了许多吃饭难的问题。 “我怕的不是南京有变,而是衮州有变,你也知道,登州就在衮州境内。” 南京有变,只是南京的朝臣们,觉得利润太少,想要抬价还价弄出的戏码,他在辽东的时候,也经常见到这种商人的本事。 然而要是衮州有变,那就是皇上想要拿下衮州。 即便是南京的大臣们再不乐意,也得捏着鼻子忍了。 造-反? 只要不是刀架在脖子上,那些大臣们是不会醒悟的,也没有勇气面对崇祯战无不胜的火枪兵。 除非是已经有了可以相持的把握。 袁崇焕猜的不错。 天津卫的水军没有多少,当地的造船厂,打造最多的也就是大型的捕鱼船。 那种楼船,还要架设火炮。 目前为止也只有四艘可用,巨大的船身,一左一右两排最新款式的火炮,放弃了原本的点火装置。 用的炮弹也已经很接近崇祯记忆中的那种现代化炮弹了。 使用方便,瞄准也方便。 只是楼船上的水兵,都很稚嫩的很,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见过大海是什么模样。 也第一见到这么大的楼船,是作什么用途的。 而船上的所有人都是新人。 新的战船,新的水兵,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一点点的从浅水处,走到了深水处,摸索,记录,还有试着开炮射击。 当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使命,就是查看一段 登州到皮岛的海路上是不是有商船来往。 若是有的话,就上去交涉,然后押解回天津卫进行看押。 至于他们的商船和货物,那就是意外的缴获了,可以按照战利品的方式被大明估算价值,分给他们做奖励。 当然只是价值的十分之一。 可那也是很多了。 一艘船二百人,平均分下来,也不算少了。 “最近几天都打起精神来,其它的战船最少已经开张了两次了,就咱们天津乙号一次也没有遇到,就问你们眼不眼红?” 每一艘楼船的船长,都是尉长的官职。 天津乙号的船长叫做刘世勋,一个很年轻的少年人。 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则是在崇祯十年登上武进士,兼通诗史。历任楼子营镇守备,山西行都司佥书,山海左翼都司、游击。 也不知怎么地,就被招进了军队,最后还被送到了大海上。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只,心里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可连续在船上待了差不多半个月。 就死活都不想上船了。 若不是崇祯定下的军法严明,他还真的会当了逃兵。 因为他不缺钱。 只是在坚持了半个月之后,在大海上一炮打死了一条差不多和楼船大小的鲲鹏,立刻就不想离开了。 能够打死传说中的神话生物。 就算是最后死在了海上,他也甘愿。 一个空有武力的汉子,居然会因为海船的威力而臣服,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随即就在后来的岁月当中,展现出了一个合格的水军将领的本事。 认真说来他在四艘楼船之中,算是最厉害的一位水军将领,然而在大海上许多时候还真的得讲点运气。 别人的楼船都已经开张了,就他的到现在都没有遇到一个敌人。 被好事的手下,说成是“福将”。 神特么的福将,不就是拿不到更多的奖金吗? 敌人不来怨他了? “船长,快看,咱们这次要发达了,好多的商船。” 一名瞭望手,拿着望远镜,站在最高的瞭望台上,大声的喊着话,还顺手敲响了旁边的一个大铃铛。 接着就从背后的箱子里,拿出了各种颜色的彩旗,挥舞着旗语。 大海之中,风声很大,他站的很高,再大的声音,也会被海风吹到更远处,只有旗语才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交流方式。 “有情况,有情况。” “快,炮手酒味,火枪手也做好准备。” 一阵忙而不乱的船上动静,很快就在此平静了下来。 就如同平静的海面,只有底下才蕴藏着巨大的暗流。 刘世勋也拿着望远镜瞧着远处,一艘艘的大船,出现在了视野当中,一共有七条大船。 看不出上面都装着的是什么。 不过吃水的深浅,还能明白,自己遇到了一条大鱼。 “船长,敌船太多咱们是不是给其它几艘战舰消息?” 副手也是个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根本就不明白,打仗从来都不是靠着人多才能够取胜。 “不需要,那些船只都是商船,上面没有火炮,现在听我名利,立刻追上去,不放过一艘敌船。” 刘世勋精神一震,那么大的一条鲲鹏都能被他打死,烤来吃rou,几艘破船又能够翻出多大的风浪。 “告诉手下们,咱们是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能不能发家致富,可就要全凭这一次是不是能够全部缴获敌方物资了。” 一番很直白的话,就仿佛水面上的土匪一样,意外的很能提升士气。 并不是每一个留下做水军的人,都和他一样。 大多数还是为了高额的饷银。 比陆军的那些士兵高了一半的饷银,值得这些几乎没有见过银子的少年们,豁出性命来争取。 大多是都是没有办法适应海上的生活,哭着离开的。 他们幸存下来的就是幸运儿。 “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个我喜欢。” “谁不喜欢,总算是遇到敌人了,这次看他们另外的几艘船有什么话要说。” ······ 刘世勋的话,让这些稚嫩的少年们,一瞬间就忘记了人数少对战人数多的恐惧。 一个个的算着,这次能够往家里寄回去多少银元。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