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何处望神州(一) (第2/2页)
,有时候就是会犯一些迷糊。 “要是这么下去,朕手下的军队,又会回到大明以前的那个样子,那个士兵不是被人家的孩子。” 说到这里,崇祯就是想要李长庚清晰的认识到。 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是由士兵和将官组成的,当然武器也占了一部分。 此时将官和士兵,因为某些问题不和,很可能会出现那种军令不同的情况,而到了那时一切在想要改变,已经晚了。 没有士兵信任的将官,也没有把士兵当做自己人的将官,无论是哪一种这仗也就不要打了。 李长庚仔细的想了想,也勉强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降级计宏博就是为了给牺牲的士兵们一个交代,而福利不变就是给将官们吃一颗定心丸,你们的功劳,大明还是记得的。 就是两头都要照顾,不能厚此薄彼。 而他之前的想法之中,并没有考虑到士兵的存在,就像很多时候都在说为民着想,可事实上在真的利益面前。 “民”也就被忘在一边了。 他已在的告诫自己,这种只喊口号,不做实事的想法不对,可总是不由自主的会按照以前的习惯去做。 好在隔山差五的皇上都会来此看看。 并没有发下多大的错误。 “我想,我明白了。” 李长庚汗颜的尴尬一笑,只有坐上这个内阁次辅的位置,才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在影响着整个大明。 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明白了就好,就怕一知半解,很费劲的。” 崇祯抬眼,魏晨就立刻把煮好的茶水斟满。 “对了,刘世勋建造战船的款项朕已经答应了,天津卫造船厂也要开始倾向战船了,你手上的那些捕鱼船要压后打造。” 仔细想来也是可怜,天下九州,他已经占了两州了,却只有自己亲自建立起来的一个造船厂。 其他的位置要么不适合。 要么就是招不到造船的工人。 而他手上的天津卫造船厂还是道院全力配合才勉强运营起来的,一边打造民间的捕鱼船练手,一边打造战船。 速度慢不说。 培养起来的人手也是不足。 “我查了一下资料,永平也是能够造船的,只是需要大量的熟手才行,我听说高桂英部长,在京师外找了一片地,已经建起了技术学院,要不让她多开一门关于造船的课程,这个应该能够解决一大难题。” 建设学院,招募人手,都是高桂英一手做成的。 也不知道她在京师有多大的人脉,居然可以做的井井有条,没有任何一点错漏的地方。 只是学院刚刚建成,还没有开学。 崇祯也就一次都没有前去看过。他却不知道,最近见不到的骆养性,在跟着高桂英干活,而且干的还都不是他的本职工作。 要不然单凭高桂英一人,来到京师人生地不熟的,到目前为止能够起一个地基都算是速度快了。 “这个可以有,到时候她的学院开业典礼的时候,提上一句。” 本来崇祯还打算自己建学院的,既然已经有了现成的,那也就不费事了。 就是以后需要更专业的技术,再开一个学院也不迟,毕竟现在大明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一些。 就是各个地方的官员都还不齐整。 他算着日子,最少还得两年时间,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到那时滚雪球式上涨的识字率,应该能够暂时满足日益壮大的大明。 “衮州既然已经清理了一半,孔家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不知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孔家越是平静,崇祯就越是不敢大意。 洪武大帝那么厉害的人,也只是把孟子的塑像给推到了,他自己现在除了手上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其实啥也不是。 就算张鹤鸣使劲的鼓吹他的政策,他的变法。 除了在雍州和冀州这两地之外,没有那个地方的人会给他说好话。 毕竟他砸的可是所有读书人的饭碗啊。 从大明开国时候起,读书人一旦有了功名就是能够不纳税,现在到了崇祯的手上就不成了,不但要交税,还把商税,矿藏资源税提升的更多。 若不是商业和矿藏来钱很快。 许多人还真的吃消不起。 然而,在冀州和雍州之外,这两样的税收,却都没有给京师上缴。 典型的就是,收税的时候,你的政令是对的,至于免徭役,查贪腐的问题,那就是不对,可以不听。 双向标准,玩的溜得很。 崇祯经常听骆养性说过这件事情,却因为所有的公文下达下去,没有人会多看一眼,不经都是针对他们自己的,谁愿意执行? 也就在金陵小朝廷上,需要争权夺利的时候,拿出来用用。 不过是为了清除异己,掩人耳目罢了。 还不敢扩大规模的那种。 “孔家的事情,应该是全天下读书人的事情,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是孔家在看金陵的读书人怎么办,而全天下的读书然又在看孔家该怎么办,两者都是在互相猜测,互相等待着结果。” 李长庚说的这些,让崇祯耳目一新。 对于政治技巧,他是只懂得一点皮毛,若是没有人给他点拨透彻,他真的而是不明白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 “也就是说,两两相望,而事实上都在等着朕做出最后的决策?” 崇祯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 若是自己真的用现在的大明律来对待孔家的话,那么孔家绝对会被送去修路,而且是一辈子,乃至于几代人都别想翻身的那种。 其他的读书人则会更加惊惧。 从而导致许多地方上不在稳定,毕竟此时可没有出国一说,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造反。 而且是必须成功的那种。 生灵涂炭这些人可不看在眼中,人家想要的就是读书人的特权和荣耀。 要是自己松手了,对孔家轻拿轻放的话。 那么自己好不容易变法出现的一点成果,立刻就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而且反噬的会更加彻底。 毕竟没有人想要他再来一次对朝堂大换血的举动。 首先军权不会让他触摸了,在接下来,一句不要“与民争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各种工厂,也会悄悄的转移到某些官员的手中。 道院就更不要说了。 再次高举“奇技yin巧”的大旗。 从今往后,也就不要想着有科学这种事物出现。 至于已经出现的火枪,没看已经把建奴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了吗? 既然这样是不是就需要讲点仁德,资助建奴一点好处之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