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六章何处望神州(八) (第2/2页)
子孙后代,也一定会以他为荣。 就是最近要吃一点苦头。 不过苦尽甘来,也算是一种磨练吧。 生的最后再出一些不孝的子孙,弄出一些大事端出来。 “若是把朝鲜全部拿下,很肯定要算,就是不知道到时候会派谁来治理。” 袁崇焕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自己就让手下绑着,身上在写一封奏疏。 姿态做足,给大明送一个小国家,总能换的整个家族的平安不是。 想要富贵,那就看崇祯对他是一个怎样的态度了。 “那祖家呢?他可是也跟着出力了。” “出力了又怎样?你不会以为崇祯收拾了大明内部,不会对外扩张吧?就凭朝鲜这个样子,想要打下来,还不是随随便便?” “也是,咱们只是占了个先手,拿着以后崇祯能够打下的疆土,换了咱们一家的平安?” “是这个理,没错。” “可怜祖家人,现在估计还在做梦。” 祖大寿没有做梦。 他们也是很忙的,忙着四处抓捕被召集过来,打算去往黄海道的朝鲜士兵们。 他们所处的位置很优越。 刚好能够拦截住从咸镜道来的所有人,而所谓的三面包围夹击的情形并没有发生过。 在平襄,他们祖家已经在训练当地人的事情上落后了一步,现在也刚好能够借着这个机会补充起来。 “大哥,这次战役胜利,咱们控制的势力范围就很大了,不知会被分发到什么地方。” 这几日,祖大乐对朝鲜的地图是爱不释手。 他属意的位置就在前面不远的咸镜道,经过了解,在咸镜道的上方,也就是北道的镜城都护府,居然有朝鲜和建奴开市的地方。 而且这个位置很是微妙。 现在大清也已和大明建立了贸易关系,他们也就可以接着这个小市场,拿到需要的物资。 到时候掌握了财富,也就掌握了袁崇焕和何可纲的那些手下们的忠心。 这个他是和大明的那些后勤部的人学的。 很管用,就是花费太大。 “你心里不是已经想好了位置吗,还问我做什么?” 祖大寿也觉得这个是个好地方,而袁崇焕和何可纲之随意把他们祖家派往这里,也是想要把咸镜道给他们。 以此换取其他地方的占有权。 这也是他在抓捕经过的朝鲜士兵时,想到的深层意思。 “那咱们可要趁着何可纲和袁崇焕顾不过来的时候,把整个咸镜道拿下才行。” 祖大乐跃跃欲试。 眼看着祖家的兴盛就在眼前,说不激动那都是骗人的。 只要用心经营个十来年,绝对会以更强大的势力,吞并其他的地方。 毕竟这里有个市场啊,可以随时的补充自己的所需,而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前往大凌河堡的位置。 祖大寿望着京师的方向,他心里只希望大明内部的那些大臣们给力一些,最好把崇祯向外扩张的野心给拉住。 有着大清的屏障。 只需要经营几代人,朝鲜就是他们祖家的了。 不管何可纲和袁崇焕多么强大,没有子嗣,才是最大的问题。 ** 于此同时。 大明,京师,皇宫之中。 崇祯还不知道,等到他空闲了,一定会拿下的朝鲜,已经有人在想着办法替他拿下了。 今日得空。 抱着自己的儿子朱慈烺坐着旋转的木马,一圈又一圈的晃悠着。 经过了镜片点燃纸张的神奇实验。 整个京师当中,本就稀缺的凸透镜,更是有价无市。 弄得晁刚和洪承畴,不得不赶紧整顿军纪,不然他们队伍当中分发下去的那些望远镜,绝对会被拆卸干净。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 谁都想要试试,是镜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真的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法术。 不远处的秋千上。 周皇后一边晃悠着,一边远远的看着崇祯抱着朱慈烺,逗得“咯咯”傻笑。 同样坐在秋千长椅上的张嫣,看看周皇后,有看看远处的崇祯,只觉的自己仿佛是个多余的人。 不由的撇撇嘴。 “在这么下去,儿子可就和你不亲了。” “不会的,现在还小,别看两人玩的高兴,只要两天没见,就绝对会认不出来,想抱都不给抱。” “我想说的是,你们两个在加把劲,多生几个,到时候,也让我带上一个玩玩啊。” 周皇后脸颊嫣红,唾声道:“什么叫加把劲,那种事情,就不是使得劲大就能成的。” “了得,经验丰富,jiejie甘拜下风。” 张嫣越说越来,还动手动脚的。 “不和你说了,心里一天到晚的尽不想好事。” 周皇后说不过,手上似乎也比不上张嫣的灵巧,腾的跳下秋千,远远的跑开。 正在此时,游乐场的门口,王承恩的脑袋晃动了一下,被眼尖的崇祯看到。 抬手一晃,木马停下,顺手就把朱慈烺递给了走过来的周皇后,末了还在朱慈烺的小脸蛋上轻轻的掐了一下。 柔软的脸蛋,光滑的就像刚刚剥开的鸡蛋。 “乖,和你娘一块玩去,爹爹有事,闲了再陪你玩。” 也不管小家伙听不听得懂,在额头上又亲了一下,才转身离开。 这几天无事,好好的过了过,君王不早朝的舒坦日子。 崇祯伸展着懒腰,别过了两位皇后,走出了门。 “衮州的消息?” “是,皇上。” “孙传庭遇到了什么困难?” “孙少将军说,衮州的其他地方,清理很快,就是曲阜的孔家该如何处理。” “还能如何处理?按照大明律来,犯法的就去修路,若是有人负隅顽抗,那就当场击毙,反正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了,享受的荣华富贵也已经够了。” 王承恩可不敢接这个话茬。 崇祯看了王承恩一眼,对于这个时代的人,面对孔家,确实难以下手。 若不是他来自后世。 估计也会在面对孔家的时候一筹莫展。 留下绝对是个祸根,要是不放,引起的轩然大波,也不是某些人能够轻易应付的了得。 “算了,我去找李长庚商量一下,到时候发一张公文。” 崇祯需要的是儒家的文化。 但也只能是文化,不能够参与到治国,和道院中去。 从儒生们登上朝堂开始,就没做过基建能够让人提气的事情,反而是各种让人跌破下巴的奇葩事件层出不穷。 最后还给美化一下,从各个方面来看,似乎还真的挺有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