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满眼风光北固楼(七) (第2/2页)
也是给了更大的审判权限。 而且不用受旁人的干扰。 ** 审判在衙门。 这是公孙明亲自交代的。 曲阜的衙门,是他见过修建的最奢华的衙门,其中的衙役也都是本地人,确切的说都是孔家的下人。 在进入衙门的时候,公孙明就清晰的感受到。 曲阜与其说是大明的曲阜,还不如说是孔家的曲阜。 若不是外面还有这孙传庭的军队跟着,他认为自己根本就走不进来,到了门口就会被人乱棍打出去。 律法在此地,成了孔家鱼rou乡里的利器,不但没有保护到当地的百姓,反而真的成了别人调侃中的两张口。 有理没理都莫要进来。 今日,他就要在这里,完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断狱。 断一个千年世家,在最近几十年来的所有案子,更往前的也有,还很多,可那个因为年代久远,也就不多考究了。 踏进衙门之后。 大堂之上安静的几乎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一排排的座位上,坐满了人,有农民,有商人,也有工匠,还有一些读过几年书的书生。 这些人都是来陪审的。 算是如今大明律中一个特色。 两旁分别是两个台阶,看新旧程度,都是临近布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审判的要求来。 “开堂。” 年轻的公孙明坐在主位上,两旁分别也有着协助他断案的人员。 在他们同一个班级,同时学习大明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努力用功,论对法律的熟悉,和他都是差不多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考试的时候,比这些人多了一分。 随着公孙明一拍惊堂木,一声开堂就从大堂之中传了出去。 衙门之外,也有着很多等待着审判结束之后的百姓,其中一些人还在小声的哭泣,也有的让低着头看着脚尖。 男女老少,仿佛都没有活干一样,就为了来看看情况,见见世面。 随着孔家的下人进去,不大一会被带了出来,一直到最后轮到了不在说话的孔胤植。 外面的人暂时是不知道里面的情况的。 大堂之中审判过的人,由于证据 充分,审判的速度也就很快。 “你可有话要说。” 公孙明宣读了一遍孔胤植干过的那些事情,由于太多了,只捡了重点宣读。 差不多两刻钟才宣读完毕,陪审的人员很复杂,此时听着公孙明宣读的罪行,无不咬牙切齿。 就是其中的两位书生模样的人,也是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几句,也找不到方向。 孔胤植抬着头看着前面坐在高台上的年轻人。 此人他在之前刚刚知道名字。 年轻的脸庞,毫无表情的眼神,仿佛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像是在看待一个案件。 “这些罪名我都认下了,不过我要见皇上。” 被士兵们围着,带到了衙门,他就知道,在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就是身上披着的“衍圣公”头衔,也都没有任何的作用。 仿佛在大明的律法之下,就算是孔夫子重生,也得遵照律法行事,没有任何的一点例外。 而现在唯一能够救他的,也就只有京师紫禁城中的皇上了。 也是他大意了。 没想着在崇祯第一次登基的时候,上表声援,也没有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就开始活动关系。 别的地方的所有官吏和儒生们,都在看着他。 而他却是在看着其他人。 结果就是,在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下,成了台阶下的“罪犯”。 纵观历史,似乎只有他这一代的“衍圣公”似乎遭了罪一样的成了,类似于那种亡-国之君似得。 看起来可怜,又可悲。 “可以,在你被法办的时候,皇上就有过交代,你要是不服气的话,也额可以上京一趟。” 公孙明把公文一手。 判决书上立刻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轮流的传递了下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写着自己的名字。 就算不会写字的人,也要按着手印。 孔胤植最是识时务,爽快的签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在护卫的带领下,走向了另个出口。 一边走一边想着,崇祯已经把他的所有行为都料到了。 就是不知道,孔家得到家业,最后会落在谁的手中,大概率是没有人敢于顺便的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药。 “今日审判完毕,退堂。” 又是一声惊堂木拍响,公孙明疲惫的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好一会才整理文件,装进了一个特殊的盒子中。 随着陪审的人员出去,衙门大堂中的审判结果也就传了出去。 意外的让外面等着的百姓们,喜极而泣的叫好。 “公孙大人,这次断狱结束之后,是不是就要调回京师,进大理寺了?” 说话的是协助他断狱的一名副手,叫做姬辰,在如今算是一个稀少的姓氏,现在的年龄和他相差仿佛。 “不会,我还要回去继续学习大明律法。” 姬辰若有所思,继续学习律法是假,修改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的大明律是真。 而这种说法,他也在许多老人的口中听到过。 只有另一位前来协助他们断狱的副手,完全不知道两人在说什么? 只因他才是平民家的孩子,叫做张小二,一个对律法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年轻人,当然也正是因为熟悉,和他出身低微的眼界,并没有办法看清整个大明到底需要怎样的严谨的律法。 说白了,还需要继续磨炼才能够出师。 要是能够参与到以后的大明律的编撰中去,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天赋好的人。 真的是老天爷的宠儿,无论是在那一个行业都能够成为最顶尖的人才,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平台,刚好能够发挥他的所长。 毕竟穷人家的孩子,不容易出人头地啊。 “过几天这里的事情结束后,我也要回去,若是顺路的话,也好在讨论一下现在的大明律。” “算我一个。” 张小二顺势接了一句。 让公孙明和姬辰一愣,他们不是看不起张小二,能够和他们一起前来曲阜,做下这种前所未有的大事的人物,都没有一个简单的。 而正因为了解张小二,才能够从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一些他们自己忽略了的东西。 “好,顺路的话,就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