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年少万兜鍪(八) (第1/2页)
看书网.,最快更新崇祯大明最新章节! 金陵。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1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改为应天府。1368年明朝建立,以南京为京师,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初京师人口逾7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27年建造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在南京称帝。1405年,南京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地、造船基地和始发港,郑和从南京龙江关启航,开始第一次远航。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行双京制,应天府和顺天府合称二京府。 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可此时的南京却是在一种兵荒马乱当中。 巨大的震动之后,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地龙翻身”,让金陵的所有人都是惊慌失措的乱跑。 因此而造成的伤者,不计其数。 应天府的官员们,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应对措施,并不如何的熟练。 就连一些卫所的士兵们,都是一阵慌乱。 此时正值黑夜。 平时能够看到满天繁星,此时却是伸手不见五指。 黑暗,加上突如其来的巨大震动,任谁都会茫然无措。 能够没有立刻炸营了,都算是运气好。 被关在马家府邸的马士英,郭维经他们,也被这一阵地龙翻身的巨大动静给惊醒了。 慌乱很快在几人的管理之下,平静了下来。 火把也被一根根的点亮。 也是运气好,没了外出的机会,府邸之中的下人们也开始减少,使用灯火的时候也就少了许多。 不需要迎来送往,自然也就不需要铺张浪费做门面给别人看。 “还真让唐世济那个狗贼,给等到了这个好机会。” 马士英颓废的坐在一个石凳上。 瞧着黑漆漆的夜空,听着院子外面一声声呐喊。 夜深人静,本就是休息的时候,却成了比白日更加让人惊慌的时刻。 张慎言没有理会马士英,他们没有被软禁的时候,他可是知道,马士英对于天人感应的说法,也是有意动的。 只是运气不好,和他们关在了一起。 反而绝了他仕途上的所有想法。 “地龙翻身应该距离南京很近,咱们这里都能够震塌一角屋舍,威力也应该很大才对,不知道外面的那些人,是怎么组织人手赈灾的。” 姜曰广摇了摇头道。 “别指望外面那些人赈灾了,只要这种事情不发生在他们身上,那就是他们将要发财的机会,那会去管别人的死活。” 没了一身的官职。 几人的看法,也就重新回到了理性的范畴。 毕竟当屁股决定不了脑袋了的时候,只有理性才能够让自己苟活。 “咱们还是些一封奏疏送出去吧,大灾之后总有大疫,不小心一二,是要出大问题的。” 郭维经又有不同。 没有办法让外面的那些人拿出真金白银去赈灾,那就只能够夸大灾后的严重问题。 只有把所有无解的严重问题,摆在台面上,引起高位上的官员和大臣们的惧怕,这件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才能够更快的落实下去。 “是个好办法,就看外面那些人的良心了。” 马士英振作了一点精神,在被人软禁之下,还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话语权,也是他所乐意看到的。 “良心?你可算了吧,还是写的惨烈一些,才能够引起那些官员和大臣们的重视,不然都是空口白牙,说白话。” 姜广曰是不相信外面那些人会有良心。 最多为了自身的安全,多下一点功夫。 人的经历是有限的。 闹腾了一阵之后,发现危险并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许多人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回去睡觉的睡觉。 继续玩闹的玩闹。 只有应天府的府衙当中,才是灯火辉煌。 府衙的外面的一段墙壁,因为剧烈的震动倒塌了一段,看起来黑窟窿东的,放入身上多了一个伤疤。 不过今晚注定没有人会去关心那段墙壁。 魏国公徐文爵、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和阮大铖等人齐聚一堂。 “果然来天灾了,真是老天开眼啊,现在都说说如何去利用这件事情,扩大咱们的声音?” 魏国公徐文爵敢于下令让士兵们把马士英的府邸给包围了起来。 就是不想坐以待毙的等着被皇上清算。 此时笑着对都御史唐世济说道。 当时提出这个设想的也就是唐世济,只是没有想到 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 “宣扬,立刻加大宣扬,让整个南京的说书人,立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一天到晚不住嘴的说,还有组织一些儒生们,给百姓们解释什么叫做天人感应。” 都御史唐世济也是不怯场。 一条条的说着自己的办法,而每一个办法,都是要配合着当地的儒生,做好宣传工作。 这是历史上堂堂正正的“屠龙术”。 用流言来把一场根本就没有联系的事情,相互结合在一起,造成那种你错了,看老天爷都怒了的气氛。 让身处其中的人,根本就顾不得随想,从而随大流的乱骂。 时间久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到时候,只要然个崇祯下台,还管他是不是莫须有。 历史上又不是没有人使用过这种手段。 谁也别说谁高尚多少。 “报。” 都御史唐世济正说的起兴,在南京的朝堂之上,他还是第一次滔滔不绝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然而外面的人,却是不懂规矩似得,打断了他的说辞,令他一时面色变换不停,恨恨的瞪着来人。 仿佛要生吃活剥了一般。 然而他心种也是这样想的,若是这名小兵,不能够给他一个合适的说法,那么进入大牢也不是不可以。 “说。” 定远侯邓文郁打破了沉默,让进来的小兵,身上的压力减少了一些。 “马大人的府邸传来了一封奏疏。” 都御史唐世济嘿嘿一声冷笑。 早就被软禁起来的马士英,还想着能够像之前内阁首辅时的钠盐个呼风唤雨? 阴冷的笑声,让小兵打了个寒颤。 “拿上来看看,要是马士英能够同意咱们的方案,咱们可就是多了一位帮手。” 灵璧侯汤国祚还记得,当时在都御史唐世济提出这一个方案的时候,马士英心中是有着意动的。 只是后来被姜曰广,张慎言,郭维经三人,给带偏了而已。 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一下。 小兵心惊胆战的走在朝堂中央,把手中的奏疏递给灵璧侯汤国祚。 拿到奏疏之后,本是随意的看着,可看到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