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坐断东南战未休(二) (第1/2页)
,崇祯大明 奴才于奴才之间的竞争。 也是很残酷的,虽然身份都一样,可一个受宠的奴才得到关爱和权利,可是很大的。 孔有德跪在地上,已经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那种杀人的目光。 平时努力交好的千户们,也都一个个的视他为眼中钉。 可他能有什么办法? 他也不想要啊,却偏偏不能不要。 正如有些人说的:我给你的,你就必须拿着,不给你的,你就不能抢。 听起来霸气,可其中作为下位者的无奈和心酸,也就在这当中了。 “听说你读过书,知道很多的知识。” 阿敏一时半会还真就找不到赏赐的东西,给官职肯定不行,就算是满人给他阴奉阳违,关键打仗的时候还得靠他们。 所以权利不能给,免得自己晚上睡不着觉。 赏赐女人更不可能了。 他可是知道盛京的那些儒生们都是什么样的,只要有了家,那就干贪他们的财物,来补贴家中的困难。 想了想,为了表示亲近,还是有办法的。 “奴才读过几年书,还算知道点东西。” 孔有德低着头,看不到阿敏的表情,自然也就猜不出阿敏的想法。 “这个好,晚上我睡觉之前,就给我讲讲《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皇上都喜欢看,里面肯定是蕴藏着大道理的,早上的话,就给我倒夜香,这可是有些人八辈子都求不来的好差事。” 阿敏很满意自己的赏赐。 在第一次见到孔有德的时候,可是横看不顺眼,竖看不顺眼。 现在是怎么看都顺眼。 要知道,能够给他倒夜香人,可都是最亲近的美人,能够和自己最亲近的美人相提并论,其看中就可想而知了。 趴在地上,以头触地的孔有德身体一僵,面上扭曲的,恨不得上去给阿敏几个耳光。 一边打,还要一边骂:你家的赏赐就是倒夜香,亏你想的出来。 然而心中即便是再愤怒,也不敢抬头拒绝。 就是一旁的尚可喜,心中都是一怔,想笑不敢笑,只能死死的憋着,看起来仿佛就是羡慕激动之后才有的脸色。 眼角余光扫了一眼两旁的千户们,却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场景。 这些人竟然是真的在羡慕。 而且那种嫉恨的眼神,恨不得在趴着的孔有德身上,刮下来几块rou。 仿佛在用眼中的怒火说:这样的好事,怎么么能够轮得到一个大明叛臣。 扭曲的认知,让尚可喜头皮发麻。 第一次清晰的认识到。 建奴就是建奴,哪怕是改了国号,现在叫做大清了,也依旧改变不了愚昧。 然而想到自己,当年也是吃了屎了,会从皮岛跑出来给建奴投降。 在皮岛自己虽然官职卑微,可到底活的像个人样。 要说后悔吧,是真的后悔,悔得肠子都青了,却又离不开阿敏的“照顾”。 实在是矛盾的。 尚可喜现在还对大明的劳改恐惧着。 要是他知道,在工程队里劳改,都要比给人做奴才有尊严,不知他会做何种选择。 尚可喜和孔有德的思虑也只是瞬间就结束了。 “奴才谢主子赏赐。” 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孔有德已经控制住了心中的想法,哪怕是他现在心头恨得想要把阿敏给干掉。 也装作了欣喜若狂的模样。 “嗯,好好干,我亏待不了你。” 强者从来都不会去关心,弱者心里想的什么玩意。 阿敏很满意孔有德的回应。 接着看向了同样一脸“激动”的尚可喜。 “你继续盯着边市,一旦有了货物,立刻全部给我买回来,到时候赏赐也一定不会少了你的。” 再次听到赏赐,尚可喜的脸都又快要扭曲了。 神特么的赏赐。 这玩意就是在侮辱人,你们管这个叫赏赐,可此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是要脑袋还是要尊严。 不用想他就会做出判断。 当年从皮岛跑出来,身上就已经没有尊严了,现在就是阿敏让他给洗脚,也是毫不犹豫的“在所不辞”。 “奴才谢主子恩典。” 一边激动的回答,一边在心里默念“韩信也曾经受过胯下之辱。” 若是被韩信知道了尚可喜的想法,绝对会从棺材里爬出来,狠狠的给上几个嘴巴子,拿老子相比,你不配。 只可惜,韩信葬在了关内。 关外太远,感知不到。 湖广的一场地龙翻身,让不知多少人都彻夜难眠。 有人欣喜,自然也就有人焦虑的坐卧不宁。 欣喜的是,对手遭难了,自己就能松口气做自己的事情。 坐卧不宁的则是。 自己的决战要到了,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不但可以达到对手,自己还能够从中渔利。 盛京的皇太极亲自领兵已经出发了。 跟随的还有杜度等人,几乎是除了广宁和西平的军队,算的上是全面出击了,在大明的手中失败了,就要在蒙古人的身上找回来。 用汉人的话说:这叫做,墙外损失,墙内补。 ** 林丹汗西迁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得罪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离统一蒙古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 当时漠西和漠北原本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纷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蒙古诸部几入绝境。 而各部的抵抗也大大削弱了察哈尔部本身的力量:“插之疲甚、饿甚、穷甚”,其兵员严重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 皇太极早就看准这个机会,决定发动对林丹汗的决战,彻底征服漠南蒙古。 而此次大明无法插手关外的战争,就是上天对他们满人最好的恩赐。 想着大明不是干旱,就是地龙翻身。 而关外却是风调雨顺,简直就是上天都在恩赐于他们,想要失败都难。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乌喇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叶赫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 此时乌喇那拉氏中两人,悄悄的脱离了队伍。 行军打仗,特别是人多的时候,最容易掉队,少一两个人一时半会还真就发现不了。 宣府即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有简称“宣镇”者。 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 此时林丹汗正在宣府镇中训练兵马。 这里离边市是他所认为最安全,也最近的一个地方。 边市里面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