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坐断东南战未休(十一) (第2/2页)
办法等岸。 因为在这一天,姗姗来迟的福建也跟着发生了一起反叛朝廷的势力。 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福建起义军数千人自长赖坑突攻瑞金县,应该是在二月二十二日。 此时却是压后了许久,改在八月初九。 此时消息还在路上,并没有传到南京,所以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 海上。 一直飘着的刘世勋,时刻在防备着琉球岛上的海盗前来大明的沿海打劫。 在天津卫发生的事件,顺着海路也传到了他的耳中。 当时只顾着给衮州运送物资,一路上也没有见到有那些人在周围窥视,也是大意了一下,好在并没有给大明造成任何的损失。 “杨廷麟和焦平他们的船队,现在到了那个位置?” 水军是分了两路进入衮州的。 衮州有水路,湖广的水系也很发达。 只要船只不是很大,顺利通行应该没有问题,而此刻有问题的偏偏就是他的手下没有多少小船。 全部是那种根本就无法在运河当中行驶的战船。 若是雨水丰沛的话没有问题。 偏偏全国都在闹旱灾,运河也有不知道少年都没有清理了,想要过去,简直是在开玩笑。 刘世勋有理由郁闷。 一开始还以为轮到他们拿军功了,谁知道,在各个衙门记录的好好的清理河道的条目。 却是只收银子,根本就没有动手。 最多是记上一笔“河道已经清理”,意思就是要朝廷拨款。 整个衮州都烂透了。 就是孙传庭进入衮州之后,也没有让那些逃跑的官吏留下多少财富。 “按照水运速度的话,应该已经到了南阳府,将军应该知道,也是到了里面,船速就会越慢。” 亲兵的说法,刘世勋很赞同。 水位低,还没有办法借助风浪,水道的岔路也很多,需要询问当地的船夫。 这一件件都是事情。 速度能够快的起来才是怪事。 而事实上,在杨廷麟和焦平进入卫辉府的时候,就开始兵分两路了,他们走的衮州,自然也知道李定国前去找了孙传庭进入了湖广。 后勤问题要解决,在现在没有比船只更 快的运输工具了。 武昌府,地龙翻身,百姓十不存一。 最近几年,连续的灾害,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之前是在西北一带旱灾严重,多少人拖家带口的逃亡湖广一带,想着能够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后来崇祯皇上御驾亲征,清理了一遍雍州,使其雍州虽然旱灾还在,可到底是能够活人了。 然而出走的百姓们累了,却已经不想跑来跑去的瞎折腾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 原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却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废墟。 在龟裂崩碎的县城里,一群饥民正在游荡,死气沉沉的犹如行尸走rou。 断裂的房梁,碎掉的瓦片,都被清理了出来,倒不是这些人在赈灾,而是想着在每一间到他的房屋当中,找到一旦吃食。 刘启新带着全家老小,混在了逃亡的队伍间,茫然向前蹒跚而行。 上一次从雍州逃亡的路上,老父亲去世了。 这一次自己的老母亲也没有撑过地龙翻身。 就在前天,一家人受到了苍天眷顾,竟然在瓦烁之间找到了一条被压死的老狗。 老狗烧着吃,省着些还能够食用好几天,就是这该死的天气,炎热的怕是只需要两天时间,rou就会腐烂。 当然,他们还需要好好的隐藏好才行。 如今这世道,有吃的才能够活着,要是被别人发现了,他们一家人很难保住这一点吃食。 又过了一日。 逃亡的队伍来到了黄州府,隔着一道长江,于对面的城墙遥遥相望。 江边没有官绅设置粥棚济民,只有稀疏的一些士兵,端着长枪在防备着灾民渡江。 虽然士兵很少,可没有哪一个百姓,敢于在这个时代去轻易的上前挑战一二,在头顶的天还没有换了的时候。 朝廷总是最大的。 而朝廷的士兵们,威慑力也是最大的。 “诸位百姓,你们来自灾情严重的地方,请不要把身上带着的厄运,带给没有受灾的地方。” 不一会,就有一名小吏来到岸边,扯着嗓门大声的告诫着。 此时刘启新他们队伍中的人,三三两两的就哭泣开来,走了不知多久,还以为遇到了官府中人,就能够得救了。 谁知等来的则是更加无情的对待。 “我们可以不过江,不过还请送过来一些吃食可好?” 这边实在忍受不住饥饿,高声喊道。 只是看起来已经使劲了力气,声音还是听起来有气无声,毕竟任谁饿着肚子,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声音喊出来。 “朝廷也没有余粮啊,你们还是回去吧,或许在别的地方,还能够找到一点吃食。” 小吏继续喊话。 南京根本就没想过前来赈灾,那都是要花银子的,招募新兵都不够,还得加税,加徭役,那还顾得了别人。 刘启新他们一阵绝望。 而这种绝望之下,也有人瞬间心如死灰的不想活了,“噗通”一下的跳进了江中,浮沉了几下,就再也没了动静。 仿佛跳下去的人,已经不想挣扎了一样。 任水流带着他的尸体,流向了远方,或许远方的世界,能够有一点人情味,能够吃饱穿暖,再也没有天灾人祸。 突然,一行人鲜衣怒马而来,为首者喊道:“给你们吃食也不是不可以,大家也都知道,吃饭都是要给钱的,对不对?” 有些饥民上前几步,纷纷大声的询问。 吃饭给钱天经地义。 现在他们是又累又饿,只要有口吃的,做什么都愿意,更别说他们在来的路上为了收集食物,可是搜出了不少的金银财货。 花出去一点,也不是不可以。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么我可就说好了,一块馒头十两银子,谁要是出得起价,谁就能够吃饱肚子。” 来人也知道,能够从废墟当中翻出来的财物,肯定不会是金元。 金元虽然好用,毕竟流传的时间短了一些。 “十两银子?你家的馒头是金子做的吧?” “还不如去抢算了。” “便宜一点可好,就算是可怜可怜我们了?” 刘启新也跟着嚷嚷了几句。 然后摸了摸自己的背包,包裹中的银两有很多,可他也不舍得换取馒头。 其他人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哪能轻易的送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