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四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二) (第2/2页)
” 皇太极把杜度叫来站在身旁,闭口不提在喜峰口战败的任何事宜。 都是失败者,从来只听说过成功者坐在一起吹嘘着自己成功的经历,还没有多少人会拿自己的失败说事。 除非是已经站的很高了。 回顾往昔,觉得也是一件乐事,拿出来消遣一二。 “其实,盛京的繁华,一直都在,只是皇上只在宫中处理政务,没有多少时间看到民间的盛景。” 杜度很会说话。 不但好听,还仿佛就真是如此。 皇太极不是没有怀疑,可在此情此景之下,他还真的需要这样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就算是明知是骗局。 花费的代价很大,他也认了。 “阿敏没有回京?” 看了一圈,皇太极没有看到阿敏的踪迹,装作随意的问道。 “没有,臣回来的时间也而不久,不过有些事情还是知道一二的。” 杜度落后半步,小声的说道。 在周围都是乐声的遮掩下,离得远了,旁人就是想要听清楚都得费劲。 “说来听听。” 皇太极对于阿敏心中很是纠结,防备有之,可对其能力还是很信服的。 “广宁陷落,莽古尔泰阵亡当场,一万勇士都成了大明的俘虏,西平也在同一时间失陷,阿敏撤退及时,只带了六千人封锁辽河的最窄河道,以防大明火枪兵过河,让局面迅速恶化,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杜度慢慢的道出实情,皇太极对阿敏的看法也在慢慢的转变。 能够顾全大局,独自带着残兵败将,重振旗鼓,防守在最关键的地方,这些不但需要的是勇气,还得要有了不得的兵法做支撑才行。 只有六千人。 而且还不是精锐。 能够让大明的士兵过不去河道,显然是想了不少办法的。 这一次他出盛京联合林丹汗向大明发难,其中对付火枪兵的办法,实际上也都是从阿敏送出来的奏章中学到的。 “咱们储备的军械,还能不能够满足一场战役?” 皇太极走的时候,带走了所有的箭矢和兵器,总觉得一定能够攻破大明的防线,好好的劫掠一番,回口血。 谁知事与愿违。 现在就要看看,后方在他走后,有没有积累出来一点物资。 “勉强够用一场小战役,咱们大清缺铁,所有的箭矢,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箭头了,已经,已经······” 杜度说着说着就再也说不下去。 打仗吗。 赢了就会赚的盆满钵盘,要是一旦输了,那很可能亏得什么都剩不下了。 林丹汗如此,他皇太极也是如此。 “已经什么?” “已经开始用回咱们原来用过的石簇箭头了,目前因为熟练的工匠不多,生产的速度跟不上。” “咱们的物资储备,已经拮据到这个地步了吗?” 杜度不敢回话。 “可惜,咱们盛京附近,没有任何一处铁矿,不然那会受制于人。” 皇太极满心的不甘。 进城时见到的盛京盛景,已经让不能让他再开心了。 “是啊,如今也就食物还足够多。” 杜度低着头说道。 食物足够多,是因为他么丢下更多的手下,少了那么多大负担,储存的食物,也就足够剩下的人吃好长时间了。 虽然感觉有些残酷。 可那都是事实,在食物不够多的时候,多消耗一点人口,就是最好的一种让自己活下来的办法。 而且活下来的必须是壮年,最能打的哪一些人。 弱者是没有任何生存权利的。 “那些汉八旗的人现在情况如何?” 皇太极在问起汉八旗的事情时,却发现杜度的表情很是奇怪。 而杜度之所以奇怪,就是因为,他一位这些汉八旗的人会不听话,出来捣乱,已经做好的大开杀戒的准备。 就是然给他手下的五千人,全部死完,也在所不惜。 然而,让他无语的则是,那些汉八旗的人,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居然都不知道反抗,其中一些人还振振有词的喊着。 生是大清的奴才,死是大清的鬼魂,誓要和大清共存亡。 问了就说是“忠义”。 也不知道这个“忠义”到底是作何解释,反正被范文程和宁完我这些汉臣们教导的不错。 有人能够把奴才,做到“忠义”这两个字上面,是他从来都不敢想象的。 不知为何,每次想起那些被大明叛臣们带回来的四书五经,都是心中一阵发寒。 是什么样的学问,才能够教出这样的一群人出来。 要知道,他们的身份可不是他们这些满人啊。 地位低下,做着最苦最累的活,稍不留神就会被主人给打死,反而是甘之如霖,要么是那脑子都坏了,要么就是其中有阴谋诡计。 杜度把自己知道的,都一一的告诉了皇太极。 别说杜度不信,就是皇太极都仿佛看到了鬼一样的上下打量了杜度好长时间,让进城的队伍,一度因此而停滞不前。 随即阴沉着一张脸,沉声道:“吩咐下去,以后关于儒学这些东西,一个字都不要相信,不过兵法韬略是可以学的,工匠的学问也是可以学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忠孝仁义,给朕有多远扔多远。” 皇太极怕啊。 怕自己的满人,以后学了这个东西,一身的血性也会跟着消磨干净。 本来在战场上,和大明的火枪兵们都打不过,要是没有了血性,生存都成问题。 忽然他发现,从大明带回来的那些罪臣们和他依为左右手的那些文臣,就是在崛他们大清的根基,难怪大明的小皇帝崇祯,会把这些人送去修路。 治国的本事没有,骗人的本事却是不少。 好在发现的时机还早,要是晚一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那,那些汉八旗的人?” 杜度试探着问了一句。 “还是暂时观察一段时间,万一当中有着什么诡计,可就是一场滔天大祸。” 一时间,想不出好办法的皇太极,暂时只能这么办。 杜度正要退下,却又被皇太极叫住。 “对了,这次的迎接礼仪,肯定不是你能够想的出来的,不会也是那些朕从大明带回来的人弄出来的吧?” 皇太极问的很轻。 杜度却嗅到了一阵危机。 “是的。” “果然,这样的学问就是在腐化人的意志,时间久了,花费巨大,从而让自己不愿意再去看民生是个什么样子,衰败也早就注定了。” 皇太极琢磨着。 虽然这样的盛大欢迎,有着各种不好的地方,可他为何这么喜欢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心态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