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_第三百七十三章有物指磨金镜净(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三章有物指磨金镜净(一) (第1/2页)

    最新网址:在张国维已经找到了如何在冬季来临之前,安置好所有灾民的措施时。

    而且这一部分的资金来源,都是一些想要置办工厂这种最能赚钱的产业人垫付的。

    而这些商人们的,全部都是来自雍州和冀州,只有衮州没有人做这件事情,当然,这也和当地已经几乎没有了富人有关。

    一些人触犯了大明律被送往了工程队。

    另外一大批人,带着所有的财富,全部都逃往了南京。

    张国维如今在这些商人的心目中,和财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要他开口,说那个地方需要建设工厂,都会有数不清的人前来。

    毕竟,好位置就那么几个。

    而为了产业不出现重叠,让当地的惊奇出现问题,张国维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

    从一开始的不明白这么做有什么用。

    到如今,已经模糊的察觉出,这样的工厂分布是能够促进当地财富增长的,也就是说税收增长。

    合理的规划,比一窝蜂似得,获得的利益更加稳定。

    这也是所有的商人们,围着他转的根本原因。

    不怕亏本啊。

    只要建设好一个工厂,就如同挖开了一座金山,谁不想要?

    在西安府和京师脚下,这两个地方,已经最早的做出了榜样,后来者也都赚的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因为钱太多了而被砍头。

    消息发出去之后,才过了三天时间。

    湖广很快就热闹了。

    以前来往的都是物资,和赈灾人员。

    现在来往的都是身穿华丽衣裳的商人,乘坐马车暂时来说还是很奢侈的,路段不好走,更重要的是,马车现在都在运送物资,稀少的很。

    “张老爷子要忙起来了。”

    看完训练新兵之后,孙传庭刚走出军营,就看到了外面拴着的一群马。

    还有络绎不绝,进出张国维物资的形形色色的人。

    跟着孙传庭一起长见识的秦良玉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部长一直都没闲着,只是最近的许多修路的工程,暂时停了下来,说是要重新规划线路。”

    她是真的不懂这个。

    “秦部长要是缺钱的话,可以向张老头要一两个建厂的名额。”

    他自己在衮州已经建了好几个厂房了,全部都是和棉花技术有关,摊子已经铺的很大,可没有精力再去做别的了。

    人才短缺是一个事实。

    就是他的夫人张家,全部算上,也不可能把大明的所有工厂都承包了。

    “都是为财而来?这地方什么都没有,还等着重建呢?还能让人发财?”

    秦良玉抬眼看去,临时的住处很多,虽然很简陋,可还算干净卫生,也是孙传庭和张国维他们要求必须做到的。

    她还记得,让所有人勤洗澡,洗手,讲卫生的时候。

    可是折腾了很长时间的。

    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容易,想要改变可就艰难多了。

    “不然呢?”

    大明的官吏的俸禄,其实已经很高了,可他们这些大臣和将官们,要想过得更好,做生意才是最快的。

    前提是要遵守大明律。

    不然你赚的再多,也都是官府的,你自已在后只能一无所有。

    “这些工厂都是做什么的?”

    沉默了一下,秦良玉还是问了出来,她手下也有人需要养活,就拿这一次赈灾来说,能够有足够的粮食。

    还是因为上一次离京的时候,皇上送给了她的那些礼物,换来的。

    而那些礼物出售之后,换取的金银,可比皇上奖赏的银子都要多好几倍。

    所以,对于做生意,她不是很拒绝,能够堂堂正正的赚到钱,谁不开心?

    “那要看当地需要什么了,不过目前看来,水泥厂是每一个县城都必须要建设的,不管是修路,还是以后建房都必不可少。”

    这样的建设方案,也是最合理,也最快速的。

    首先就是住房问题,然后才会连同四通八达的道路,而只有这两样解决了,湖广的建设才有可能结束。

    不过只要一想到,整个扬州的范围。

    修路倒是很快,就是水系发达,需要架设的桥梁可就很多了。

    因此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就是不清楚,朝廷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水泥厂?你们之前建设的那种修路的材料?这种厂子,也是可以让私人修建?”

    使用方便,还很坚固的材料,秦良玉瞬间就能够想到几十种军事上的用法,而这样的东西,必须拿在官府的手中才安全啊。

    “当然可以了,只要你能够招到制作水泥的

    人就行,这种东西很讲究技术的,要是质量不合格的话,是卖不出去的。”

    水泥厂他们孙家就建设了一个,目前来看,销路简直就是供不应求。

    单单的官府的采购,就足够许多人忙碌了。

    也就是最近他听说可以允许加班,产量才上涨了一成,而就这一成,已经足够一百亩地,忙碌一年的收益。

    “一个水泥厂,建设好之后,需要多少银子?”

    银子退出孙传庭的视线不久,可再次听说的饿时候,仿佛就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了。

    好在银元和银子的兑换,也不过是一两银子兑换一枚银元。

    算起来还很方便。

    “这个要看你建设的大小了,具体的价钱我也不知道。”

    孙传庭两手一摊,他身后有人给他管理财富,根本就不需要他亲自插手,所以具体的价格还真就不知道。

    反正每一个月的收益,看报表都是在上涨。

    “你要是想要一个价格表的话,我可以找人给你弄一份。”

    “好给我一份,要是可以的话,我也投一个,就是距离蜀中太远,管理不方便。”

    秦良玉看着远处的一圈人,都口要淹没那一处房屋了。

    不知道,今天张国维忙不忙的完。

    “其实你也可以不忙着建厂,等到皇上清理了梁州之后,你也是可以在蜀中建厂的,反正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孙传庭的建议,让秦良玉陷入了沉思。

    蜀中建厂是个好消息,可早一点走出这一步,也能够早点明白其中的诀窍,要是和其他人落后的太多。

    要想追赶可就不容易了。

    “我打算在这里先尝试一下,要是真的能够赚钱的话,到时候回到蜀中也能够有经验处理新事物。”

    秦良玉的想法是老成之言。

    孙传庭也明白这一点,想他一开始建厂,还是瞻前顾后,要不是王冲在边上点拨了一句,他还真就下不定决心。

    对于土地的追求,是刻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的。

    忽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土里刨食根本吃不饱,他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有人要抢他的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