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二) (第1/2页)
,崇祯大明 有了一个梦幻开局。 还有当地人刘兴祚的配合,更有刘文秀时不时拿出来的食物最为奖励。 周边隐藏起来的那些百姓们,都开始打起精神干活了。 而在这一刻,刘文秀从没有发现,这么一点地方,居然会藏着这么多的百姓,不需要挨个去数,只按照一些工程上的人员分布。 很快就能够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 差不多有三万五辽人就在周围隐藏着,据刘爱塔说说,当年阿敏来袭,就在复州,砍了两万颗脑袋。 可见当年的那一场失败,引起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造船,捕鱼,修路,建房等等。 刘文秀都布置的不错,其中李邦华和刘兴祚没有任何插手的余地。 倒不是他独揽大权,而是他的这些方法,李邦华和刘兴祚根本就理解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承诺给当地人的一些口粮,建设速度再次加快。 于此同时。 京师外面的田野上,一片欢腾。 秋收开始了,四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那些打谷子的机械,就是道院研发的打谷机?” 袁可立的眼神还不错。 距离还很远,就能够看得清楚。 “没错,就是农具厂的产能不足,要不然今年收割稻谷的速度应该更快一点。” 崇祯穿着常服,本来前几天就想着出来看看京师外面状况的,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 也是他懒了一点。 今日出门,还是袁可立拉着他的。 “产能”又是一个新词。 袁可立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其实镰刀的普及,已经起了大作用了。” 之前大明禁止的东西很多,庄稼汉收割粮食,使用的镰刀,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一个是铁矿产量不足。 另一个就是怕有人造反。 当时崇祯让农具厂,生产了差不多两万八镰刀,很快就销售一空,让他差点以为是有人倒卖出了辽东。 后来发现,是自己的百姓手中根本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工具。 在接下来就是菜刀,剪刀了。 只要百姓们手中有了闲钱,这三样刀具,就是必须要购买的。 此刻被袁可立提起普及镰刀,崇祯内心一阵尴尬,虽然百姓们使用木器不是他弄出来的,可好歹是他们这一阶层禁止铁器流通出来的产物。 “我让人查了一下,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普及,估计明年就好多了。” 有了水利锻造,像镰刀,菜刀和剪刀这样的工具,生产起来就块多了,奈何市场是个无底洞,需要的人太多,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为此崇祯还开放了民间农具厂。 据他所知,有六家分别生产这三样东西,依然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倒不是他不想让人多开办几个这样的工厂,实在是铁产量跟不上来,他得首先满足枪炮的需求,然后才能够考虑其他的东西。 “明年吗?” 袁可立喃喃自语。 眼看着大明日新月异,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的衰老,心中蓦然的用处了一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冲动。 看着身旁年轻的皇上,心中又有了一些欣慰。 能够把大明的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本事已经很大了,而且身上还没有什么坏毛病,仔细想想历史,怎么看就是一代明君。 就是对儒家的不是很友好。 “算算时间,刘文秀应该已经到达红嘴堡,和刘爱塔他们联系上了。” 袁可立忽然话锋一转,转到了辽东的战事上面。 “说起刘文秀,你不应该派李邦华前去的,年纪大了,就在中原歇着,教教学生们也是极好的,何必出去受苦呢。” 崇祯承认李邦华的才能,只是如今的大明在就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经验什么的,也一点都用不上。 跑那么远,眼看着秋收过后,就要进入冬季了。 那么大的年龄,就是在遭罪。 袁可立脸上一阵尴尬,本来是一番好意,谁知道随着他对大明某些东西,了解的越多,就是到自己画蛇添足了。 参谋们给出的方案,他也看到了,按照如今大明士兵的能打,他根本就看不出一点的破绽。 神奇的居然是,希望建奴们能够多撑住一会,不要一推就倒。 免得显得他们上一朝的文臣武将们,多么的无能似得。 “哎,老夫考虑不周,让皇上见笑了。” 老脸一红,转头就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可惜了,早年无论是我,还是沈有容和李邦华,都在编练火枪兵,一直都没有弄出名堂。” 他还记得,当年李邦华 在易州练兵的时候都是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演习大炮。 而他自己在登莱也是在积极演练水军。 然而,建设不易,放弃却很快。 不管是李邦华的办法,还是他在登莱演练的水师,都是人走如灯灭,啥都没有剩下。 对于官吏的贪婪,他们心中是有数的,可贪婪道了这种地步,大明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时运不济罢了,其实就是弄出名堂了,以当时朝廷的开支,也饿不足够全部换装,而且要是建奴们拿到了大明的火器的话,你猜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崇祯不是小看当时大明的朝堂。 聪明人有,还很多,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大明考虑的。 就连当时的神宗皇帝也在贪财,中官有所进献,都被称为孝顺,更别说底下的人了。 上行下效啊。 你要是不去贪财,那就融入不进朝堂,崇祯看过李邦华的一些隐秘消息,就是因为李邦华奏疏上批评了一点贪财的文章。 就被神宗给调走了。 更不要说是别人了。 可以说,那个年底啊,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贪赃枉法是正事,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 当地崇祯看到这一点消息的时候,心中队伍无语,恨不得去皇陵,把神宗给叫起来,好好的聊一下,是不是应该在神宗的身上,也贪一把。 袁可立不用去猜。 在当时的朝堂之上,真要弄出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不需要多久,就一定会出现在建奴的手中。 而且是崭新的那种。 最后,还会因为出价高,把造枪的工匠,都会卖给建奴。 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人,谁管这些火枪,是不是最后会打在自己的身上。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往回走去。 很快就上了官道。 “水泥是个好东西,当年要是有水泥的话,辽东的建设应该会更快一点。” 袁可立是看到什么说什么。 有太多的话,曾经憋在心里不吐不快,在高阳县的时候和孙承宗没有多少话可说,都是失败者,也就不揭疮疤了。 和高弘图倒是聊得来。 可也是雾里看花,许多东西,都是要过许久,才能够想明白到底有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