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四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十二 (第2/2页)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崇祯一眼,只见到皇上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自己的心也跟着“噗通·噗通”的跳个不停。 把他拉出去顶替罪名,然后撤销了慈幼局和养济院这样的机构。 是现在最好的一种平息事端的方法。 就像以前,皇上弄得那个官办医馆一样,看病的人排着长队,有病没病都想要让大夫开点药方,最后拿着药方去卖钱。 而且还是卖给官府。 最后实在玩不转了,就干脆换一个更见简单的妇幼院。 现在还不是好好的。 “那就从律法上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因为人多势众的,就因为人多的有理了。” 崇祯心中一片冰凉。 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好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点保证民生的机构,就这么被那些蠢货给这挺的快要投河自尽了。 然而从那个方面入手。 崇祯还真就没啥经验。 “去给我把骆养性找来,还有那几个叫什么来着···哦,公孙明,还有那个···姬辰,这个姓名倒是很少见,把他们也都给我找来。” 崇祯的打算就是,让懂大明律的人来看看,怎么才能够利用好律法,还需要骆养性给提供更多的消息。 他还就不信了。 通过多方位的手法,就压不下这股歪风邪气。 至于提升养济院和慈幼局门槛的想法,只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就不再去想了。 只要有了门槛,他相信在所有的机构当中,腐烂最快的就是这两个机构。 最底下办事的人,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很宽松的办事规矩。 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 完全可以把养济院当做一门生意来做。 ** 公孙明,姬辰,张小二一直都在大理寺干活。 在去了一趟曲阜,审判了一次孔胤植之后,他们手中的案件就很少了。 有着明确的大明律。 也不会有多少有争议,很复杂的案子会从底下传上来,让他们来审理。 而在此期间,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整理大明律,看看其中还有那些地方不是很完善。 然后又到民间去了解,最底层的人,到底对那些律法觉得很矛盾。 当然。 最近他们 做的最多的,就是对大明的商业律法,进行了很大的修正工作,就等着皇上过目,然后刊行天下。 随着商业的发达。 许多律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脉搏了。 必须通过各种数据,进行最好的优化和调整,不能够让所有的商人们赚不到钱,也不能够让商人们出现坑蒙拐骗,欺负穷人的手段。 “你来给我看看这个,这一条,做慈善要不要收税,就算是收税,又该收多少?还有就是怎么才可能杜绝,打着做慈善的幌子,来合理合法的避税。” 公孙明一口气说出了他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按照情理,做慈善就不应该收税。 可不收税的话,总会有商人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避税,这样一来,大明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要是漏洞堵不住的话。 想必来年,他们的俸禄都不一定发的出来。 朝廷没钱,意味着什么,他们心中可是一清二楚。 历朝历代最先崩溃的就是朝堂,接下来就是财政,这两样完了的话,国家也就再也起不来了。 “我这也在忙着呢,我说一个你们听听,有人遇险,身边也有人看着,没有去救要不要判罪?是要区分有能力救人?还是没能力救人?救人之后要不要给点奖励?” 王小二抓着脑袋上乱糟糟的头发。 苦恼的问着周围的几人,他整理的是关于民法的一部分,算是补充一些细节。 也不是什么轻松的活。 其他的小吏可不敢参合到他们这三种人之中去,每一条律法的提出,每一个可能的提出,都是能够让人崩溃的。 小吏们就想不明白。 同样都是人,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怎么思考的东西,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完全弄不懂啊。 “你们两人就别吵了,我这个关于道观和寺庙的条例还没有写完呢?还有这个,有些地方的风俗,本身就是违法的,现在在推行大明律的时候,也出现了反常现象·····” 姬辰自己都没有想过。 有一天会面对这么复杂的律法编撰工作。 之前他还以为大明律已经很完善了,可深入的了解了皇上的想法之后。 这种东西就是永无止境。 可不是很早之前的“约法三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东西就必须去改变,不然就会出大问题。 而怎么才能够合理的做好律法的完善度,就很考验人的逻辑能力了。 虽然最后还是要拿到朝堂上,让所有的大臣们都讨论一番,直到挑不出毛病了才会刊行天下。 可中编撰律法的事情,比当年编撰《永乐大典》都难搞。 毕竟《永乐大典》还是有参照物的。 现在的大明律,已经大部分推翻了原来的规定,正在重新梳理。 三人听完各自的牢sao。 大眼瞪小眼互相看着,诡异的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语。 “好吧,打扰了。” 三人在沉默了一下,异口同声的说道。 然而这样的互相问话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们目前来讲的常态化。 三人摇了摇头。 靠在椅子上正在闭目养神,想要养眼精神继续下一个环节,从最简单的律法开始。 忽然听到外面一群脚步声响起。 大理寺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不愿意来此。 毕竟大明最大,最坚固的监牢,可就设立在这个地方。 虽然现在已经用不上了,所有的罪犯都已经送到了工程队,可也总有上了年纪,根本就干不动活的人,还在里面“养老”。 三双眼睛,齐刷刷的看向了门口。 不一会,就看到了来人。 “呦,人齐着呢。”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太监,抱着拂尘四下看了一眼。 太监的年纪还很年轻,正是王承恩手下的一名太监高宇顺。 “见过高公公。” 三人是见过此人的,在王承恩忙着管理慈幼局的时候,就是此人在维持着宫内的一些运转。 “客气,都客气了,咱家来此,是奉了皇命请三位入宫一趟。” 高宇顺很干脆的说明了来意。 三人暗中对视了一眼,都从中感受到了不安。 皇上春秋鼎盛,太子也暂时只有一个,按理说不会让他们参与这种事情啊。 挥着忐忑的心情,三人应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