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声直上,蟾蜍窟(八) (第2/2页)
他以为,工程队当中的苦,已经是人间最苦了,而且是一辈子的苦,现在看来,完全是他想多了。 “会好起来的,大明也就最近几年才有了点起色。” 刘文秀说的也是实话。 可实话有时候也最伤人,这一点刘兴祚心里清楚。 “咱们去看看李邦华休息了没有,若是没有的话们也好合计一下,明天出战盖州的后勤工作。” ** 盖州市早在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东北重镇。 明洪武四年改盖州为盖州卫。翌年改筑新城。 到底是二百多年的新城,经过了岁月的痕迹,加上后来的占领着,根本就不会去深入的修复。 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围墙,圈起来的城镇。 翌日。 从早上出发,经过了永宁,沿着海边那条狭窄的小路,突袭到城墙脚下的时候。 城内的守军,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太阳快落山了,加快速度,趁着敌人还没有醒悟过来的时候,打巷战才是咱们的强项。” 停留在海上的战船,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打出一发炮弹。 就是刘兴祚他们推着的两门火炮,也只是远远的看着,炮弹运输过来不易,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里的建奴,早就荒废了军务。” “没办法,当年袁崇焕带兵从这里路过的时候,建奴也一样是视若无睹。” 刘文秀闻言一愣。 若是这个方向的敌人,每一个县城,都这么容易攻破的话,那就好了。 “别想太多。” 刘兴祚回头看了一眼刘文秀:“金尉长可是经常开着战船从三岔口往上游进军的,现在这里的守军应该是收缩了兵力,要不然咱们攻打起来不会这么容易。” 刘文秀已经看到了一面城墙上的痕迹。 痕迹很新,分明就是火炮打击过的样子。 “确实是如此。” 在两人交谈的时候,城内的枪声,响起的很快,落下的也很快。 “老大。” “叫我将军。” “是,刘将军,城内已经肃清,敌人很少,物资也几乎被搬空了,就是流民有点多,请下令开仓放粮。” 刘二一本正经的,说着官话。 “开仓放粮?难打城内还有粮食不成?” 刘兴祚一阵奇怪,这不像是建奴的作风啊,走的时候就算带不走,也会一把火烧的一干二净才算结束。 “哪还有粮食,没了,全部都被烧了。” “那你是说开仓放粮?” “话本上不都是这么说的吗?说是这样说了,咱们就是义军,就能得民心。” 刘二说起这个,脸上一阵得意。 他早就想要过一把这种开仓放粮,义军解救百姓的瘾头了。 在复州和永平的时候没有机会。 现在到了盖州,这不是机会来了? 刘兴祚被噎的不轻。 “我把你个夯货,还不快去看看后面的运粮队来了没有,开仓放粮不行,现在我就给你一次机会,咱们可以让城里的人,吃饱肚子,前提就是必须要干活。” 刘文秀的手段,刘兴祚现在学了个十足十。 好用不说,还不会被当地的百姓们疑神疑鬼的,觉得自己有可能被骗。 天色将晚。 城外已经支起了十个大锅,每一口锅里,都煮着稀饭,要是鼻子好使的话,还能够嗅到稀饭当中混杂着的鱼rou香气。 都是剃了刺的鱼rou。 在这种时候,可不敢把整体条鱼都放在锅里,吃饭的人若是被卡住了,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城内的流民们,都已经绝望的等死了。 就是开始那一两声枪响,都没有人爬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赵景麟瞧着漫长的队伍,从城内一直排到了城外,每一个人接过不是很稀的稀饭大瓷碗眼珠子瞪得溜圆,仿佛不敢相信,这一辈子居然可以吃上rou。 尽管都是住在海边的。 可事实上,他们还真就没有多少人尝过鱼rou是个怎样的滋味。 正如书上说的: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样。 捕鱼者,也不一定就是会吃上鱼rou。 “这些人,让我看到了,前几年老家遭灾了之后的场景,那时易子相食没有看到,可饿的两眼发绿的人,却是大有人在,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会想着支起打过施粥。” “人世间百姓们的苦,其实大部分都是相同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刘文秀也很庆幸,自己是活在了一个有希望的时代。 而且生活眼看着越来也好,在他离开京师的时候,可是看过一份公文,许多地方已经没有了饥荒。 就是幼儿和老人,也都有了妥善的安置。 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想象的事情。 慈幼局和养济院,以前也有,可有谁能够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银子谁都喜欢,可也不是分给那些老人和小孩子的。 他不想去猜测公文上面说的是真是假,只心中认定了是真的。 毕竟,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见过,谁胆子大的敢欺骗到崇祯的头上,或许其他的皇帝,只是看过之后,心中有数就成。 在他的印象当中,崇祯皇上可是会较真的。 你要是说那个地方真的没有了饥荒,皇上可是真的会派人悄悄的前去查看的,更何况还有无孔不入的锦衣卫。 到底要有多大的势力,才能够遮掩住自己的吹牛,而不被人发现? “往后会好起来的。” 忙了好一阵子,刚刚轻松下来的李邦华走了过来说道。 在见识了大明正在以飞快的速度繁华着之后,他就在感叹着自己的年岁已经老了。 也做给大明做不了多少事情了。 要不然以他的脾气,又怎么可能,连一点好处都不要的,只听了袁可立的话,就陪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刘文秀,越过大海,跑到复州这种地方来? “就是这贼老天,不让人舒坦,报纸你看了吗?旱灾又加大了,若不是今年开垦的田亩够多的话,粮食依然是个大问题。” 关于大明的报纸,不堪还无所谓。 毕竟离着远,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可看了最新一期的报纸之后,瞬间所有的好心情,就没了。 “皇上就没有想过,别让报纸上刊登这种消息,引起大面积百姓的恐慌,是要出大乱子的。” 李邦华很是不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可是流传了还几千年的古老办法,怎么到皇上的手中,恨不得大明的百姓什么都知道最好。 “遮遮掩掩的才会出问题,这样让所有的百姓们知道了目前面临的难处,也就有了心理准备,真要是过不下去了,还有官府兜底,你说的恐慌,真不至于,湖广的灾区现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刘文秀的说法,李邦华不怎么廷议,奈何一旁的赵景麟不断地点头,认为说的很有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