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三章心应折(三) (第1/2页)
崇祯大明第四百七十三章心应折盛世。 不是一个朝代是不是很富有。 也不是那一个时代的文章做的花团锦簇,诗词写得绝妙无双。 而是武力已经达到了一种,让周围的许多国家,无力抗衡的地步,当然经济和文章也是不可缺少的。 要是只有文章传世,就说成盛世的话,那也只是文人的盛世。 其他的黔首,日子过得如何,不用想都能够知道。 若是朝代很富有的话。 也是不行,不过是旁人眼中的一块肥rou,随时都会上来饱餐一顿,最后继续养着,等到什么时候,看着长肥了,油水多了。 再刮一层便是。 所以。 史书上的记载的,真正的盛世,总是很少的。 如今的大明,还没有达到盛世的标准,可已经有了盛世开端的模样。 打遍天下无敌手是夸张了一些。 可打的周围,没有对手,一点都不夸张,一年前林丹汗带领着的蒙古人没了,现在眼看着皇太极带领着的建奴,也快要没了。 只要听到这种消息的人,谁心里不念叨一句:大明威武。 也就只有威武。 百姓们刚刚吃上饭,天灾还不断,在知道建奴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所有人都盼着,皇上能够把精力,大多数都关注到百姓们的身上。 然而,实际上,崇祯对于大明的经济问题,一直都没有放松。 说实话,用出来的经历,可要比打仗,多了好几倍。 可打仗分出胜负,只是一刹那。 经济想要起来,需要的时间就会很久了。 刘世勋在和郑芝虎聊天的时候,很是弄明白了许多的问题。 那就是,海商为何会赚到那么多的银子。 行商各国。 和国家之间做生意,所得的利润,可要比挑着货担走街窜巷,赚的多了。 然而在海上行商,需要的就是战舰护卫,能赚钱的路线,总是会聚集起更多的海盗,去做无本买卖。 刘世勋手上的渤海战舰,历史是厉害,奈何太少,所有的水兵经验都还不足,长行走在海上,若不遇到战斗的话。 自然是一切无忧。 可要是打起来。 胜负难说。 所以要练兵,就只能从剿灭海盗开始。 他是倾向于给人去做海商护卫舰的,以此来积累足够的经验,就是不清楚,军部会不会同意,皇上会不会同意。 奏章已经发往京师了。 每天就算着时日,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回复。 而李定国最近就很忙了,他需要给所有的纺织厂继续下订单,时局的变化,需要更多的棉衣御寒。 辽东是打下来了。 可依然需要人去治理,苦寒之地,除了卫武军转业的那些人,根本就凑不够人数。 至于杨廷麟,已经带着船队,继续运粮去了。 对如今的大明来说,朝廷缺少的不是钱财,而是粮食,真金白银的交易,已经打消了郑家的所有顾虑。 今日。 阳光明媚,凤阳府的码头上,人声井沸。 每一次运输船的到来,都是码头工人们最开心的时候,养家糊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辆马车,轻快的行驶了过来。 不大一会,就进入了一间库房之中。 “老大,你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大伙们都快要重新推举首领了。” 留下的守在凤阳府,忐忑不安的手下,激动的看着刘香说道。 去了京师,时间长,路途远。 连一封书信,都要在路上走十天半个月,谁知道,他们这样的大海盗,跑到了天子脚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大明律他们也都看过。 虽然说得都很好,可关键是没有多少人相信啊。 大明的官吏,在许多的人眼中,那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只要看上了某人的银子和脑袋。 有的是办法让你倾家荡产,又或者是充作政绩。 “你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下一次就让林宜丰带着你们去京师好好的看看,看看人家都是怎么生活的。” 不去京师,根本就感觉不到大明具体到底是有了那些惊人的变化。 凤阳府的变化也很大,他走的时候是一个样子。 回来之后立刻就觉得陌生了,若不是还有人带路,说不得就找不到码头该怎么走。 “对了,让你们给大明运粮,现在运输了多少?” “四十八船了,每一船都结账了,价钱给的都还不错。” 说起这事,一开始这些海盗们,还以为自己要往里面补贴许多银子的,然而开始运粮了之后。 忽然发现,做海商,是也没有给官家做事赚钱。 虽然不是很多,却胜在安全。 不用和天斗,也不用和那些眼红他们货船的海盗们斗。 尽管他们也是海盗中,最凶残的一支船队。 “不是说了免费送吗?怎么还给钱?难道你们主动开口要了?这些可都是人情,你们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 难道在他离开了船队之后,说出来的话不好使了? 刘香心中暗道。 他可是留下了林宜丰的,就凭此人的脑子,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人给夺权了吧。 最近可没有听说有大的海战要打。 这名手下苦笑道:“是大明的人必须要给,我们也没有办法,郑家的运输船也都一样,还说:做生意都不容易,哪有让人亏本干事的,若是这样,以后还有谁敢接朝廷的活?” “行了,不用说了,我算是明白了,咱们这些靠命吃饭的人,总算是等来了一次上岸的机会。” 刘香说着,一指身后的马车。 “上面就是一万册的大明律,最新版的,运回去给兄弟们好好的看看,不识字的就让人读给他们听,务必领会到位,只要不触犯大明的律法,所有的麻烦事都找不到你的头上。” 这名手下,早就看到了满满的一车书。 虽然他人在凤阳府,可船队中的些许风声,还是能够传过来的,据说为了抄写大明律。 就连不识字的人,都在拿起笔杆子,照猫画虎的临摹。 抄没抄完还不清楚,为此很是学会了一些读写,算是半个读书人了。 而用掉的墨汁,都快要让海边的海水,全部变成了黑色,写秃了的毛笔,都已经让厨子们做饭的时候,不需要寻找额外的木材了。 “是,老大,我立刻就去安排,刚好有一艘船要回去修整一下。” “嗯,干的不错,你一直都在凤阳府,不知道刘将军回来了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