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一章鼓角临风悲壮(一) (第2/2页)
怕是一场大风,都能够吹得找不到主力舰在什么地方。 “是的。”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凤阳府的衙门。 在外行走了不少天,都是来去匆匆,崇祯他们就是连一个热水澡,都洗的不是很爽快。 吃了一顿准备好的接风宴。 很快就休息了下来。 其他人不清楚,崇祯觉得自己走的路太长,累了。 虽然中途,找了一点事情去做,也歇息了一下。 “你说,为何总会有人,去的费尽心思的揣摩上意?还要费尽心思的去搞那些一看就是假的,还劳民伤财的面子行为?” 屋内没有其他人,只有卫江在旁边守着。 他是侍卫长。 经常见到,听到的都是大明的机密。 可他们这些人的保密措施就是,只做保护工作,从来都不去谈论朝堂上的事务。 对于皇上的问话,卫江很为难。 好在崇祯也不但算让卫江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做官这些人也是拼了,可为何不把心思都放在该放的地方呢?” 在上一辈子,崇祯也用这种方法,对待过自己的上司。 比较有意思的就是。 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利益,反而让他花费不小,到了最后实在负担不起了。 反而被自己的上司,批评为不懂的人情世故,情商很低。 拜托。 那都是要花钱的。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充分的认识到了人性的贪婪,上司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做事怎么样。 而是会不会给他面子。 会不会给他送礼,给他好处。 “权利啊。” 崇祯起身站在了案桌前,墨汁设计在就被研磨好的,宣纸也铺的很合适。 就是毛笔的放置位置,都是他在御书房的时候,最习惯的位置。 崇祯瞧着这一切。 陌生中,又有些熟悉。 给他安排住处的人,应该是把他给琢磨透了。 随即摇了摇头,若是把这么细腻的心思,用在治理民生上面,或许此人还真的能够名垂青史也不一定。 “把孙传庭给我叫来。” 在下码头的时候,一顿批评之后,原以为会改正,结果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 是孙传庭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让朕给他一个好 机会? 还是觉得朕稀罕他这么做? “是,皇上。” 卫江心里不由得为孙传庭捏了一把汗。 一个这么大的人了,又不是不了解皇上,还要在这上面作死。 这和当年最为皇上护卫的魏晨,有什么两样? 御书房的摆设,都被人给复制的一模一样,这些人想要干什么? 卫江作为侍卫,心底都开始发毛了。 一双手不自觉的按在了挎着手枪的位置,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立刻开枪救驾。 另一边。 李长庚和高弘图,住在了一起。 两人正在查阅的是整个衮州的所有执政方案,若不身边没有人的数算厉害,他们怕是都得把广州的账本都拿出来查一遍。 “妙啊。” 高弘图看着治政方案上面的每一条,都是环环相扣。 经济和交通,以及周围的治安,都在同步的发展,那一项都没有拉下。 他在南京为官的时候,可真的不敢这么想。 任何一项政令下去,都得在朝堂上扯皮一两个月才成,而且是那种谁都可以发言的扯皮。 不是自己管的,也想要插上一手。 不这么做话,似乎就不能够体现出官的威严和权利。 “妙什么?没一点新意,都是京师一开始治理雍州和冀州的办法,都不知道改一下,万一不适合当地的民生怎么办?” 李长庚一目十行的看了好几页。 都是大同小异。 没有出彩的地方,也没有任何违规的cao作。 只有不断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完善。 “李首辅,这话说的苛刻了,不管是用那种方法,只要有用,能够更好的治理民生问题,那都是好办法,” 古人还有萧规曹随的。 不也一样让大汉屹立不倒几百年。 高弘图可不管是不是老办法新用,只要没有发现更好的治政办法,那么这一种套路,就是最实际的。 李长庚一怔。 失笑道:“说的也是,对了,你对今天孙传庭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放下手中的文件,端起了旁边的茶水,大口的喝了一口。 原本品茶,是用的小杯子,可架不住皇上用大杯子牛饮的。 于是风气就被带偏了。 而京师也就流行开了,用大杯子喝茶的那种潮流。 深受不少人的喜爱。 当然也有不喜欢的人,总觉得那是在有辱斯文。 “孙传庭?他的做法没啥问题啊?” 高弘图一愣,在他的印象当中,上位者下去视察巡按的时候,不都是这样的排场吗? 难道如今的官场已经变了风向? “你刚刚进入朝堂不久,许多事情都还没有弄明白,可该看的也都看到了,就连你也觉得正常的话,恰恰就是不正常。” 难得李长庚说了这么多的话。 而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孙传庭做的差了,皇上已经生气了。 而皇上生气的后果就很严重。 高宏图瞪着眼睛,看着喝茶的李长庚。 “怎么就不正常了?” “孙将军是名将官,是要带兵打仗的,不是给皇上奉承,搞排场的,不说这一次的排场花了多少钱,就是因此而耽搁的整个码头,到底损失有多大,高部长算过没有?” 打仗要花钱。 搞建设也要花钱,就是赈灾还在花钱。 大明如今的税收是很多。 可花出去的就更多了。 在文渊阁的时候,每一天从他手中流水一样出去的钱财,李长庚都不敢细想。 “就这?” 高弘图还是不解。 “就这还不够?” 李长庚吹胡子瞪眼的问道。 接着仿佛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你想啊,今天孙将军来了这么一次,是不是下一次别的地方官员也要来一次?全大明的县城可不少,这么折腾下去,累积到一起的话,会有多少?” “都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在许多时候,一点小问题,就会引发大-麻烦,只希望,孙将军不要越陷越深才好。” 随着李长庚的解释,高弘图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和以前的朝廷往来不同。 讲究人情,讲究礼尚往来。 忽然之间,人情没了,就连礼也要没了。 这样的大明,不是礼乐崩坏了吗?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