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四章露沾草(二) (第2/2页)
“这个就是下马碑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皇上祭祀孔子也是要下辇而进。” 说道此处,高弘图苦笑一下,立刻闭嘴。 皇上自从进了孔庙,就没有骑马和坐轿,那需要他来多口多舌。 这么一想的话,似乎现在的崇祯皇上,真的要比历朝历代的皇上都要“平易近人”。 接下来就是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等等。 由于面积很大,走了一圈下来,天都快要黑了。 住宿的地方,实在曲阜的一处客栈之中。 本来是有人想要给皇上安排在孔府的,崇祯没有答应。 翌日。 雾蒙蒙的细雨,飘在半空中,等到快要落在地上的时候,立刻就消失不见。 远山含烟。 崇祯凭栏而望。 本来是还想出行的,看样子又只能等着了。 出门在外,万事不由人。 黄豆耐旱,现在大明的人,每天早上一碗豆浆,两个包子,就是标准的早餐习惯。 崇祯的伙食,也都是这个样子, 外面不比皇宫。 不过他吃的要比皇宫里还舒坦。 “走,去找李长庚他们商量一下行程。” 崇祯看到走进来的王冲说道。 王冲拿着包子的手一抖,心中暗道:皇上又要祸害两位大臣了,希望这两人身体顶得住。 他是知道,昨晚两人可都没有睡好。 半夜起来还小声嘀咕了好一阵。 反正他是困得不行,只是翻了一个身,没有参与进去。 当然,两人当着他面这么做,也不过是想要他给皇上说几句好话,不要在折腾了。 前面的两朝大臣们是真的混蛋。 那是人出了问题,可不是儒学给出了问题。 跟在崇祯身旁的卫江,瞧的好笑,然而脸上还是面无表情,只要他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心里的方法。 大厅。 李长庚和高弘图长吁短叹的看着面前的豆浆,根本就难以下咽。 手中的包子,也都快要凉了。 听到楼梯上的脚步声,两人转头看了过去,正是崇祯往楼下走来。 这家客栈,他们已经全款包了。 整个客战之中只有他们的人,就连伙夫和店小二,也都不需要。 做饭的厨子,崇祯的侍卫当中就有这样的手艺人。 “怎么,两位没有睡好?我怎么看着精神不振的样子。” 崇祯边走边说。 心中却很清楚,就是他昨日的言行,把两人给吓住了。 他也知道,当日自己心中是有点极端。 说的那些话,也都是没有经过脑子。 毕竟,哪有皇帝那样说话的,即便是心里再不爽,也不需要立刻在面子上表现出来呀。 “这里在以前,经常都是很热闹的,自从孔家去了工程队之后,热闹不在了,繁华也就不再了。” 只要有人来,特别是那些读书人。 有钱,还有闲。 消费起来,足以让这个地方,人声井沸。 高弘图瞧着远处的街道。 小孩子在大人们不留心的时候,从屋子里跑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块红薯,边跑边啃。 很快,这就像是一个信号。 接二连三的有小孩子出门,集合在了一个角落里。 小孩子们的游戏,大多都是扮演好人,或者坏人。 可在这里就和它处不同了。 人群分成了三分。 一群扮演官兵,一群扮演百姓,另一群怎么看都是在扮演孔家。 最后的目的就是把扮演孔家的人给判刑,也不知道是谁这么有才,胆子大的敢这么做。 要知道,就在不远处可是有三孔在呢。 大人们要是看到了,绝对要吃一段竹板炒rou。 看到这个,高弘图的眼神就更加的忧郁了。 孔家倒下,曲阜的百姓们,就都是这样吗? 难道一点人情都不记得了? 他心中不是很理解。 “你要是看过孔家的卷宗,肯定就能够理解了。” 坐在旁边的李长庚,看出了高弘图心中的想法。 “都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可人家孔家就这么做了,兼并土地,使用手段拿到自己想要的店铺,还有逼着别人卖儿卖女,如此种种,你若是需要的话,到了京师我可以给你从大理寺找出一份来。” 高弘图瞪大了眼睛。 这些事情,在他心里还以为,是在为了抹黑孔胤植,从而让大明的大明律更加显得威严,有说服力。 政治手段吗。 几千年来,不都是这么用的。 只要有人说的好听,即便是干了天怒人怨的缺德事,也一样没事。 可要是不会说话的话。 即便是本事再大。 那都是别人脚下的垫脚石。 高宏图看着李长庚的认真样子,迟疑着问道:“真的假的?” “真的,不过你要是不信的话,也可以认为是假的。” 李长庚的话模棱两可。 就是让你去猜,反正真假我就不告诉你,不过你可以去找,去听。 反正曲阜的百姓们,都还活着。 只要有心,总能打听出来一点东西的。 “怎么地?还在生气,我给你们打招呼,居然敢答应,可知犯了什么罪?” 崇祯坐在旁边,面对着门口,嘿嘿一笑的问道。 “在以前是怠慢圣上,还有···,反正是死罪。” 说起这个,李长庚就对崇祯佩服万分。 别的皇帝都是生怕自己的威严受损,对于这一方面的罪行,可是判的相当严重。 也就崇祯皇帝,对这种事一点都不在意。 可正是这种不在意,却威严日盛。 平时还好,遇到的正事的时候,谁都不敢大喘气。 “知道是死罪就好,总有人怀念之前的大明,他们实在怀念什么?是生怕自己死的不是那么莫名其妙?” 崇祯张口就来。 该喷的时候,崇祯是从来都不留余地的。 有了对比,才能够知道,现在的朝廷到底有多好,做官的不用提心吊胆的突然人就没了。 经商的也不用惧怕忽然之间自己家破人亡。 就是老百姓,也不用恐惧,再饿肚子了。 这是一个好时代。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将要被淘汰了的人来说,那就是一个坏时代。 崇祯忽然想到了一个叫做孔乙己的人。 他的这个时代,像孔乙己这样的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教书识字,那都是有去处。 只有那些不像孔乙己的人,才活的很难受。 毕竟像孔乙己的人,人家是讲规矩的,也守规矩,不管朝廷怎么变法,人家都有活路。 不像的,才是不守规矩的。 已经不守规矩半辈子了,突然让守规矩,那不难受死了?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