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三章不见襄阳登览(一) (第2/2页)
读报的习惯,想当年,要是大明有这样的火器,哪还有建奴什么事,也是老夫太过小心翼翼,明知道火器好用,却没有想过继续改良下去。” 说起这件事,袁可立心中也是一阵叹息。 训练火枪兵,他做过,后来的徐光启也做过,就是孙元化还是一样的训练方法。 都看到了火器的前景,可就是因为朝廷没有多少的银子,想要改良下去都没有机会。 不要说火枪了。 就是火炮。 大明的铸造技术都是一流的,奈何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总是说,铸造不如购买。 硬生生的,葬送了大明火器的发展。 袁可立还不知道,那些提出购买火炮的人是怎样的想法。 不过是因为购买东西,有油水可捞而已,不然谁会通过廷议? 另外一点就是,购买真的是很便宜。 倒不是大明的火炮铸造真的很贵,而是在铸造的过程中,上下其手的人太多了,无形中就提高了铸造的成本。 “算了,不说这个了,那时要是大明真的而有了现在这样厉害的火器,大明的士兵也拿不到手,多数还是会被送到建奴的手中,助纣为虐的人,在当时可是很多的。” 袁可立说着说着心头就是一阵郁闷。 他当年在辽东面对努尔哈赤的时候,自己带领下的军队,身上的装备还没有努尔哈赤的好。 而且他一眼就看得出,这些装备,可都是大明最新生产出来,送往边军的。 让敌人用着最新的,最好的装备,来打自己,也就只有曾经的那些朝臣们,才会搞得出来。 当时若不是大明的精锐很能打的话。 怕是山海关以外,都是建奴的地盘了。 “这一点错误,以后的大明应该不会再犯了,叛逃到皇太极手下的那些大臣,现在也都被发配到了宣府镇做工,据说这些人干活很卖力。” 听到干活很卖力这句话的时候,袁可立哧的一下就笑出了声。 想到那些家伙,变着法子的把他赶出朝堂,结果就是去做工,不知道这些细皮嫩rou的人,到底还剩下了几两力气。 若是做不出来活。 被硬生生的饿死了,怕是会流传千古吧。 “他们 啊,只知道朝堂争斗,干活怕是不行。” 袁可立嘿嘿笑道。 对于自己从前的那些同僚,点评起来可是毫不留情。 “何止干活不行,在当年跟着皇太极出关的时候,一家老小,可都差不多死绝了,他们往后,也就没有下一代了。” 崇祯都弄不明白这些人的心里,倒是怎么想的。 对于弄死自己家人的建奴们不恨,却偏偏对救他们与水火的大明人,却是恨得不行。 是做奴才做惯了。 还是说,这些人本性就是如此? “死绝了?” 这些事情,袁可立是不知道的,也而没有人在他的面前提起过这些。 此刻袁可立闻言,还真的是一愣。 “是啊,死绝了,回来的全部都是脏兮兮的老人,别说儒生的风骨了,只剩下一身的rou骨头,还有几件破衣裳。” “作孽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是当年齐心协力的把建奴们赶尽杀绝的话,他们现在的荣华富贵,儿女成双,不知道应该多开心。” “不说他们了,我推你出门转悠一圈,好好的看看大明的京师。” ** 今日的大街上,依旧如同往日的熙熙攘攘。 随着大明的官道修建的越发的长远,除了几个地方的天灾之外,所有的人日子都是越过越红火。 京师是首善之地。 繁华自不必说。 崇祯推着车子,车子上就做着袁可立。 似乎已经有很久都没有出过袁府了,袁可立对任何东西,都感觉很有兴趣。 老百姓们不认识崇祯,可有人认识,只要是远远的看到皇上推着的车子,心中就对袁可立羡慕不已。 一个人,一辈子。 等到老了,想要出门,还有皇上给推着轮椅。 那是怎样的无上殊荣。 “你我以后,要是老的走不动路了,会不会有皇上上门拜访的时候,被人推着轮椅上街逛逛?” 得到消息的李长庚,在就扔下了文渊阁中的差事。 跑到了一处高楼上,看着前面的街道。 “你想多了,要是你能够做出袁大人的这种功绩,或许会有这样的待遇,不然,哼哼!” 站在另一边同样看着接到的高弘图,也一样是满脸羡慕。 可羡慕又怎样? 忽然他想到了另一位好友--孙承宗。 孙承宗也是在辽东待过的,按理说本事也是不小,可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可以随着陆鸿轩出去清理湖广的差事。 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不要太大。 本来,孙承宗是能够做出一些功绩的,奈何魄力不足,泯然众矣了。 到后来,推荐出来的那个袁崇焕,更是坑的不少人,乱了方寸。 “皇上最近可都没有来过文渊阁。” 在以前,崇祯经常不是去文渊阁,就是去军部。 又或者是去道院。 可这次回到京师之后,除了军部和道院,就再也没有去过文渊阁,细微的差别,让他们干活都提不起精神。 “皇上会去的,最迟半个月的时间。” 李长庚语气复杂的说道。 需要向辽东移民,这样的大事,皇上不可能不过问。 尽管辽东的战事,还没有停歇,可大明因为受灾,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们可是需要安置的。 就现在来说,没有比辽东更好的地方了。 “咱们在曲阜的是时候,是不是真的做的过了?” 高弘图本来还以为,可以借着那个机会,让一些两袖清风的儒士重新走进皇上的视线的。 可最终的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了。 不但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还恶了皇上。 以后再想要,找到那样的机会,估计很难了。 “过分了,咱们拿的是大明的俸禄,做的是皇上的官,可最后却是给儒生们办事,你说过分不过分?” 李长庚没有说的另一件事就是,那些儒生们还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人。 吃不来苦,还做不成事。 只会解释一些经意。 那玩意,皇上随口都能说出不知道多少的道理。 还都让人挑不出毛病。 最多拿出来玩玩,要是用这些道理来治国,怕是建奴又要卷土重来了。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