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九章叔子独千载(一) (第2/2页)
院有着最精巧的产钳,最熟练的稳婆和最干净的孕生条件,尽管所有人都是穿着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随着名声的传扬,还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种产子成功率,让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识的选择妇幼院。 而每一个孩子的出声,妇幼院都会有着详细的登记和统计。 想要知道大明的人就增长情况,看这个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一项数据。 没有压制人口增长的年代,更取消了徭役和赋,百姓们也就没有心思继续隐匿人口了。 李长庚心中已经猜测到皇上要这些东西是为什么了。 人口的增长,就预示着,来年大明的粮食也一定要跟着增长,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不然的话,越是盛世,人口越多,最底层的百姓们就也是贫困。 没有了战争和天灾的消耗。 从土里种植出来的哪一点粮食,可养不活更多的人口。 吃饭的压力,会瞬间让一个朝代,走向灭亡。 虽然残忍,却是事实。 对于皇上的担心,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早就上书了奏章,其中所阐述的东西,就是在最近的十年之内。 大明不用担心人口负担。 然而,随着天灾不断,粮食的危机,也就随时来临了。 这件事就不得不重视起来,好在还有海上的鱼获,作为一种食物来源,不然今年的大明,即便是有外面的粮食,不断的运送进来。 一样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很快,高宇顺就拿来了新生儿的增长数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大明的百姓们,可是真的能生。 几乎每一家,今年都有一个新生儿出生,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管男女,那都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都只要男孩的话,那么自己的孩子,又要去哪里娶媳妇?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重男轻女有所缓和,可到底还是缓和的不够大。 接着一看了一份往年的新生儿出生情况,崇祯有发现了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今年生过孩子的,在去年也在生孩子。 似乎这一年几乎都没做什么事。 就是在家里怀孕生子了。 高宇顺办事还是很精明的,崇祯只要了今年上半年的生育情况,他就把连续两年丢拿了一份过来。 对比着看,总是最直观的。 “嘶”。 崇祯都不敢深想下去,生活过的好了,连孩子的出生率也在不断的刷新着高度。 若是一直下去的话。 就算是大明弄出了杂交水稻,似乎也没有办法养活更多的人口。 “你来看看这个。” 崇祯看罢之后,沉默良久,才把手中的数据,递了出去。 李长庚双手接过,也仔细的看了起来,在之前他是有过这方面的考量的,却没有深入的真实了解过。 只是凭着经验,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些推着车子,抱着孩子的人多了起来。 当时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些人为了骗取大明的财政,可真是下本钱。 然而,现在看到了这份更加具体的数据,心中就是一阵恐慌。 恐慌来的没有任何的征兆。 仿佛从纸上,他就已经看到了饿殍千里,白骨盈野的场景。 人口的增长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虽然这也算是政绩,可过犹不及啊。 “皇上······咱们是不是······” 李长庚颤抖着嘴唇,说了一半的话,就再也说不下去。 整个大明的人口承受能力,他们是有过精确的计算的,随着各处食物的获取范围加大,一开始是不用顾忌人口的增长幅度的。 毕竟,经过了战争,也经过了天灾和人祸。 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了。 崇祯了解李长庚的心思,剩下没有说出来的话,那就是需不需要大明使用特殊的手段,让人口稍微增长的慢一点。 “其实,这是好事。” 崇祯率先定下基调。 看着人口增长势头很猛,可要是分散到全世界的范围,就像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一样,根本就看不出来多少。 “辽东的移民,得加快速度了。” 崇祯深深的看了李长庚一眼。 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的下降,也会随着百姓们的认知,而悄无声息的降低,这一点不需要官府去用命令去调节。 不过,崇祯认为的事情。 李长庚可不这么认为,只是皇上定下了,那么必定有了解决方案,自己还是不要继续反对的才好。 按照经验来看,反对是无效的。 还会被皇上,加大力度的推行。 他们的内阁,能够做的就是提出问题,至于解决问题,那都是皇上的事情,他们只需要具体的cao作就成。 毕竟,从过往的经验中分析,只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最后都会成为无解的问题。 到头来还不是要重新来过。 出力不讨好不说,还影响官府在民间的威信。 一次简单的会谈,李长庚很是奇怪的发现,香山县的奏章,本来是和荷兰人交流的事情,为何最后变成了,如何解决大明人口的问题。 尽管奇怪,却也不能不先放下这个疑惑。 “皇上,孙传庭他们来信说,他们需要一批人,却学习荷兰语······” 依旧是话只说一半。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大明这么厉害,只有被人学习大明的语言,那需要大明学习荷兰人的语言? 可他的想法,不是皇上的想法。 未免说出来之后被皇上给否决了,还不如让皇上自己来决定这件事。 “外语啊。” 崇祯眉头一簇,学习外面的语言,是和别人交流的第一步,完后还要翻译外面的一些著作。 可现在大明面临着的就是,人才的缺失。 自己的官吏都不够用,那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这种人才。 “你可以在外面,以官府的名义,召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可以给出一个吏员的薪酬和编制,若是做的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在大明做官。” 按照当前的状况,崇祯暂时是不打算专门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了。 就看民间是不是有这样的能人。 就算是不识字,只要能够学会那边的语言,交流没问题也是可以的。 “是皇上,臣记下了。” 民间的口技之类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些人现在也算是一种特殊人才了,李长庚心中想着。 往后看样子,还得对这样的旁门左道,重视一下。 万一到时候,大明有用到的时候呢?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