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四章大河上下(二) (第1/2页)
崇祯大明第五百五十四章大河上下随后,老人就说了,周围遍布的工厂。 足以养活周围的所有人。 若是不想进工厂干活的话,也可以跟随工程队去修路,反正工作是不愁的。 当然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工厂,比码头上的活,要轻松许多,还不用cao心收入,时多时少。 老人很健谈。 腿脚也很灵便。 “我是渡过大明律的,按照你老的年龄标准,已经可以领大明的那个叫做退休金的东西了吧。” 刘香看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嘿嘿,老夫就是闲不下来,自从修建了这么一架大桥之后,一开始上面走过的人并不多,可这一次河道结冰,上面的行人才多了起来。” 老人这次说话,完全就没有在重点上面。 听得刘香还得在脑子里不断的补充。 “老丈心善,要不是你,估计很多外乡人,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走。” 刘香恭维了一句。 惹得老人哈哈大笑,事实也是如此,自从河道结冰,他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引导一些外乡人,通过大桥的。 为的就是收获一些人的感激。 就像他曾经在水上讨生活,拉人过河的时候一样。 他还知道,就在对面的码头上,也一样有像他这样的老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条河,只要有码头的地方。 就会有他们这样的老人,或许这一代人过后,会让许多的后辈们,再也记不起当年乘船渡河的那种一去不复返的岁月。 可他们还是想要让更多的人记得。 这一条河上,曾经有过他们这样的一群船夫。 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只要河面不结冰,就风雨无阻的撑船,运送南来北往的船客。 当然,他们也而不怀疑,以后是一个好时代。 而且比他们现在的这个时代要好的多。 “看到那架桥了吗?老夫就送你到这里了。” 老人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气不喘,脸不红,仿佛在大雪天中,只是活动了一下身子。 刘香看了看老人衣服里面的一层棉衣,心中了然。 就连百姓们,都穿上了这种御寒的衣物,那么大明在出口的物资当中,就绝对会有这种货物,他得抓紧时间找人了。 巨大的财富就在眼前。 可不能轻易的让它溜走。 “多谢老丈领路,现在的大明变化可是真大,差点就不认识路了。” 刘香摇了摇头,他说的是真话。 短短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里就变了一个模样。 外来的陌生人,若不是有人领路,还真得迷路了不可。 永定河上面的卢沟桥刘香见识过。 卢沟桥桥面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桥墩、拱券以及望柱、栏板、抱鼓石、华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筑,而桥面却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设的。 可眼前的这一座桥,和卢沟桥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用料的不同,和设计的手法,以及建造的时间长端,跨度的长短和桥面的宽阔程度,都超出了一倍有余。 刘香瞧着桥头上的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无定桥’三个大字。 桥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有脚步匆忙的,也有闲的无聊的人,站在桥头上吹风,观望着永定河上下的景色。 大雪落在河面,很快就消失不见。 闲的无聊的人,有人穿着棉衣,也有人一身单薄的衣衫,只要风度,完全不需要温度。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吃饱了肚子,不知道都在追求什么?” 寒冷之中,在外面吹冷风,可是会让自己的肚子,饿的更快。 不懂的节省体力,在以前,可是会被轻易的冻死在冬天里。 刘香尽管觉得,这里的风景很不错,可也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走上了大桥,沿着桥的边缘,一边往前走,一边观望着风雪之中的永定河。 没有了滔滔不绝的河水,反而是风雪肆掠,冷风不断的关进他的衣领,让他不自觉的紧了紧领口处。 他的衣服里面可是有着一层厚厚的羊毛褂子,可依然是感到了这个冬季的寒冷。 正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风声呼啸,听的不是很真切。 “不可能是老大吧,老大现在应该在海上才对。” “我看这挺像,不如你我前去看看?站在这里吹冷风,滋味可不好受。” “还不是你,说是学了一点学问,要做一名儒雅的读书人,还说读书人都死要御风而行······” “好了,都不要说了,要是前面的真是老大,被老大发现咱们在犯傻,肯定会让咱们不好过的。” 因为说话的人多了。 刘香隐约中,听到说话的人,声音居然很熟悉。 随即停下了脚步,望向了说话的方向。 那是桥的另一边。 很快,就看到了几个熟识的面孔,走了过来。 刘香心中无语,他刚刚还在心里暗自咒骂,都是一群吃饱了饭,就真不知道自己曾经过得苦日子了。 没想过自己的这些兄弟们也会这么做。 “还真是老大。” 五人走来,面面相觑。 低声叫了一声,尴尬的站在原地,不知道说什么好,自己犯二,还刚好被人给抓住了,就凭这一点,要是传回了船队当中。 可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 “走,带我到你们家去。” 刘香黑着脸。 心中第一次怀疑,送自己的这些兄弟们,到固安县来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 固安县。 一处新修建的村庄。 整齐有序的排列在村子里的房屋,看起来形式不一,可用料都是最新的那种水泥。 干净整洁,重要的是结实,还很宽敞。 一处大院子里。 支起了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各种rou片和可以找得到的蔬菜,其中以土豆和豆芽,豆腐,还有萝卜居多。 另外一处就是一个铜锅。 “这是大明在冬天最好的吃食--火锅,大哥你尝一下。” 赵狗子烫好了一片鱼rou。 鲜红的辣椒油,让煮的有点泛白的鱼rou片,多了一种颜色。 赵狗子的殷勤,是有原因的,这一次上无定桥去吹冷风,就只他的注意,在固安县安顿了下来之后。 他就开始学习。 不但学大明律,还学习一切他能够学的懂得,为此还出钱上了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就数他的年纪最大。 本来这次寒假。 就是想要出来装一些斯文人,毕竟这是他向往已久的。 以前的几天,都没有什么,可今天运气就到头了,遇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