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一章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 (第2/2页)
太子了,田妃的儿子朱慈照,也不能给的东西少了。 李长庚站在原地,微微低着头,心中却是波澜一片。 分封要开始了? 原来是这样的分封法,把周围的小国家,全部打趴下,换成自己的儿子来做国主。 办法是个好办法。 就怕皇上的儿子不够用。 心中闪过皇上的儿子不够用的时候,却又是一惊,难道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有机会不成? 他是想到了王冲上将军。 大明唯一的一个上将军,其中的那些权利,也都是莫名其妙的。 开府建牙不像。 做一番王似乎也不够格。 要是能够背靠大明,打下一个小国家,然后鸠占鹊巢,那么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只是这样做的话,对于大明的人口要求,也就更多的。 只希望,在五年之后,大明的人口能够翻一番,不然随着分封的开始,迁移出去的人口多了,大明的闲置土地多的,怕是都没有人前去种植。 “皇上,文臣方面,臣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武将也是需要早一点确立的。” 李长庚略一思索。 就明白了他以后的去向,说实话,要是真让他退下去的话,他是不甘心的,虽然年纪很大了。 可他认为,自己还能为了大明多干上几十年。 权利是个好东西,难怪以前的人不断的在争夺,做出的某些莫名其妙,没有下限的事情,总是那么的让人觉得脑子进水了。 实在是屁股决定了脑袋。 很多事,不由得他不那么去做。 不过相比大明的内阁首辅,还是差距太远了一点。 即便李长庚不想承认,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利,也不得不按照皇上的意 思做下去。 “武将就要从军队中选拔了,到时候看谁想要去高句丽,选一个沉稳的人出来就成。” 在将军方面,崇祯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大明有本事,能够独当一面的文官或许很少,可武将绝对管够。 “对了,只要你李长庚做的不错,往后你的子女,都可以有一人进入高句丽的中枢去做官,六部随你选,往后能不能够做到首辅的位置上,就要靠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崇祯深知,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吃草。 没有绝大的好处,也就没有人会背井离乡的,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治理一个穷苦的小国家。 只有缩水的那种世袭罔替,才是最能够吸引人的地方。 名利和一个家族的传承,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拒绝的了。 在崇祯说完此话之后,李长庚的呼吸就急促了几分。 “这件事,你自己心里有数,别往外传。” 崇祯口中说着让李长庚保密。 心里可不认为,李长庚能够守住这样的一个秘密,不让往外说的话,实际上就是要李长庚大嘴巴的往外传。 不然,他怎么可能一个人布局臣诺大的分封诸侯? 那可都是要人去治理的。 不是随便用手在地图上一划,然后喊一句这都是‘我的,我的,全部是我的’。 怕是到了最后,自己的子女们,到了封地。 也是手中无人可用。 送走了李长庚。 外面等候多时的晁刚和洪承畴,联袂走了进来。 “皇上安康” 不说万岁了,在平常的场合,只一句问安就成。 大明的变化,在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削减着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 “嗯,两位爱卿请坐。” 崇祯看着洪承畴和晁刚,他不是不想招来更多的大明将军,实在是路途遥远,其他人只能用书信的形式来阐述今天的小会议。 “现在建奴们快要被灭掉了,往后打下来的那一片地方,朕打算就叫做建州,不知诸位有什么看法?” 一个打下的新的土地,被更名为建州,那就说明,天下九州,多出来了一州。 而且也会因此,多出一位州将军。 洪承畴和晁刚两人对视一眼。 多一个州,也算是为了大明开疆扩土了,只是这个州,范围广阔,而且打下来的人,人员也很多。 李过现在已经是将军了,可到底是不如州将军的权利大。 另一边的刘文秀也是不逞多让。 虽然刘文秀有前去摘桃子的嫌疑,可任命谁为建州将军,也是一件很考验人的事情。 “建奴们的地盘,被称作为建州,也是确有其实。” 洪承畴站起身来,上前说道。 他是冀州将军,冀州本身的地盘已经很大了,若是不分割出去,怕是整个大明,就数他手中的权利最大。 不过,建州的建立之后。 他洪承畴心中也就放松一截。 “不知皇上,想要任命谁去做建州将军?” 洪承畴不敢问的话,晁刚来问。 军部的事情,就有军部来处理,这也是崇祯没有对李长庚提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