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九章还看今朝(一) (第2/2页)
排在了最后。 可实际上呢? 钱财可以役鬼通神,排在那个位置上,都不损这一个阶层的人,半点权利和享受。 “臣也一样。” 范景文立刻打蛇随棍上。 应和着朱继祚的说法。 他就算是再有急智,此时此刻,也想不出比朱继祚更好的应对方式。 有了前两人的带头,剩下的人,也都说着同样的话。 “臣也一样。” “臣也一样。” “······” 崇祯回头看着整齐划一,‘政令通达’的臣子们,就连说的话,也是高度的统一。 就是想要挑选一个不一样的,也就在一开始朱继祚说的最多。 崇祯面无表情的看了一圈自己的臣子。 而臣子们则在他的视线之下,不自觉得低下了头。 “朕已经变法这么多年了,也换了好几拨朝臣了,原以为这一次的朝臣们,会和以前的朝臣们不太一样。” 崇祯缓缓的说道这里,摇了摇头。 嘴角微微翘起。 仿佛一丝讥讽,挂在了嘴边。 他是大明最有权势的皇帝没错,尽管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整个大明的未来,可有时候,也不得不照顾一下臣子们的想法。 很显然,没有多少臣子,会照顾皇上的想法。 只因,皇上的想法,会削减他们手中的利益,虽然不能明说,也也用另外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走吧,陪着朕好好的看看大明的江山,已经是什么样子了。” 崇祯刚刚也不过是一时有点失望,情不自禁的说出而来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说完之后,心中就有了一丝后悔。 身份和地位,已经让他不允许这么任性的胡说 八道了。 他已经决定,学着徐霞客的办法,带着自己的臣子们,用双脚好好的丈量一下整个大明的山河。 这样之后,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又或许是自己想多了。 离开了宝庆府。 一则流言就开始从这里向大明的各个角落迅速的传播,得益于大明官道的修建,马车的普及。 交通的便利。 像这样的流言,传播速度,可想而知。 “皇上又要办法了,不知道这一次是好是坏。” “你们难道没有听说吗?这次变法是要针对富人,和咱们这些打工挣钱的人,没有任何的一点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了?这是传说中的劫富济贫,你们到底听懂了没有?” “切···说的好像你很懂似得,你不会是犯了红眼病,见不得别人有钱吧?” “······我错了,就不该和一群有钱人,来聊这样的话题,告辞。” “······” 大明的各个角落里,都在聊着这种话题。 有人心中明白,这么做的巨大阻力,在皇上一开始,允许官员们经商这件事,就埋下了这样的祸患。 也有人心中思索着,这一次皇上的变法,怕是要没法继续下去了。 当然,对于商人们来说。 特别是小商人们来说,这就是一件大好事。 想要出头,不是朝廷不允许,也不是官吏们盘剥的太狠,实在是整个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被瓜分完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形成主流的经济学。 可在许多经商的人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个大概模糊的想法,那就是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商品,并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可却一定是最贵的。 而皇上,弄出来的增值税,那就是赚的越多,教的税就越多。 从而会让更多的大商人们,减少商品的利润,从而和他们形成另外一种竞争,从质量上让百姓们选择。 就是对于遗产税和房产税,所有人都颇有微词。 自家的东西,已经继承了好几代了,突然要被缴税,谁的心里都会有点膈应。 挣钱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能够传承下去,可现在突然被告知,要缴税了,虽然还没有开始实施,可从官府的一贯作风来看。 只是提前透漏了一点风声。 迟早的事情而已。 至于崇祯免除的徭役,免除的农税,许多人是提也不会提一句,仿佛那些都是应该的。 京师之中。 袁府的袁可立沉默良久,缓缓地在书房的书桌上,写下了一行字“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高弘图听闻这话,也是一个人独自在屋子里,喝了好几瓶酒。 口中念叨着:不愧是皇上,居然在向汉武帝,隋文帝看齐。 概因,汉武帝当年为了征讨匈奴,也做出过这样疯狂的事情,在那之后,就很少有皇帝赶着和么去做了。 而隋文帝的手段,就更加的厉害。 有这样想法的朝臣们有很多。 可对崇祯担心的人也不少,宫里的周皇后和张皇后,还有几个妃子们,也都是忐忑不已。 她们是希望皇上做成这件事的。 因为只有皇上成功了,她们的子女们才会跟着成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外乎如此。 也就没心没肺的几个孩子们,在游乐场玩的不亦乐乎。 乐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