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六章却将万字平戎策(二) (第2/2页)
小小的建奴,都吃力的使出了吃奶的劲。 若不是有了道院。 有了火器的话。 胜负还真的很难说。 崇祯拿过卷宗,仔细的看了看,心中长叹一声:难怪这个国家,在后来会这么厉害,人家一开始就已经抛弃了儒学这一学派,专心的学习了海外的另外一些可以使自己强大的知识了。 虽然目前看来,还只是初级阶段。 可人才都是一步步积累的,只需要继完善下去,想不强大都难,不像他,可以用开挂的方式,来瞬间提高大明的经济,军事,乃至于科技。 所以,扶桑更加要打。 还需不需尽快作出决定,免得拖得久了,出现了其他的意外变故。 从而给而来扶桑更长久的发展机遇。 “咱们要抓紧时间了,扶桑一直都在缓慢的变强,谁也不知道,这个小国家,什么时候忽然就超越了大明。” 崇祯一拍桌子。 讨论了这么久的时间。 都只是在谈论各方的优劣,出兵也只有几个方向,初期能够形成战斗力的,也只有水军。 登陆作战才是在考验攻坚和后勤力量的事务。 “李定国,晁刚,通知下去,南越已经打下来之后,暂停继续征讨其他的国家,咱们现在的对手,就只有扶桑,只有打下了这块地图,大明才可以放心,去更远的地方开疆扩土。” 崇祯已经决定不再等了。 刚刚的商讨,已经说出了三个可行的方案。 崇祯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就是,握紧拳头,打击在一个地方,从而站稳脚根向四面开花式扩张。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只需要顾忌一处。 免得进攻的路线多了,顾此失彼,反而让自己被扶桑的人,各个击破。 至于建州,梁州这些地方,崇祯知道李过和卢象升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多加干涉。 也就已经快要不声不响的打到鄂尔浑河上游的洪承畴,就不得不让他放缓进攻的脚步了。 “晁刚,给洪承畴去封信,就说暂缓继续扩张,稳住当前的局势,现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和孙传庭商量一下,进攻扶桑国的路线。” 晁刚心中琢磨了一下。 立刻就明白,这是想要从两个方向出击。 一个是从朱慈烜的封国出发,进攻扶桑的广岛。 另一路应该就是从衮州的登莱出发,进攻长崎。 拳头有两个,那么就都打出去好了。 全力以赴的战斗,总要好过小打小闹,最后却落得一地鸡毛。 “对了,物资的储备,也分成两处,一处就在朱慈烜的封国,另一处就放在衮州。” 崇祯三两下,就总结了好几个人的方案。 他没有选择从福建,浙江调兵,那些地方,清理之后,时间还不长,正是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要防备海上的荷兰人,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等,能够到达大明经商的这些混蛋。 别看现如今,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在做生意。 可私底下的小动作,从来都没有断过。 若是洞悉了大明的决策,很可能联合扶桑,给大明造成更大的压力。 战争大的就是钱。 若是一直亏本的话,谁也坚持不下来。 “这次还真要感谢郑芝龙郑家主,对于向扶桑输送探子的人员,骆养性也做的不错。” 说完了正事,崇祯也不介意夸奖一下,办事得力的几位大臣。 尽管郑芝龙现在身上还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海防游击。 李定国一边做着记录,一边琢磨着该从那个地方着手,运输了物资,从而不让当地的经济发生不可逆的回落。 战争一样是刺激大明经济的重要源泉。 若是利用的好的话。 大明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再提高一点。 另一边的晁刚,也需要继续募兵,特别是水军这一方面,双城卫的港口已经建设好了。 就等着一位水军将军的战舰入驻其中。 大明现在的人才缺口依旧很大。 而从地图上看,从双城卫出发的话,距离或许会更近一点。 一场会议结束。 在金秋十月的季节里。 大明再次有了新的动作,只是这一次不管各方面不断的猜测,大明的报刊上,都绝对找不到整件事情的经过。 打南越的时候,宣传的力度很大。 可打扶桑的时候,崇祯就不得不谨慎一二。 整个大明的物价,没有什么明显的波动,物流转运配合着李定国的指挥,大明的许多百姓们忽然发现,自己做工一天所得的工钱居然上涨了。 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之下。 这就然许多人,多了更多的生活选择。 于是在朝廷加大募兵的时候,想要进入军队的年轻人,也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疏忽只要进去,就能够拿到数不清的军功。 光宗耀祖。 也不再仅限于科举这一条路子了。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