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四章漂泊(二) (第1/2页)
,崇祯大明 悲伤过后。 在吕宋被治愈好了心情的张嫣和周皇后,忽然之间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特别是,在此期间,见证了一个小生命的降临。 瞬间就让心情好了许多。 “小家伙好乖巧啊,和朱慈炯小的时候,一模一样。” 张嫣抱着小孩子,喜笑颜开的逗弄着。 旁边站着的朱慈炯看得脸上肌rou,一抽一抽的,他不用怀疑,在他小的时候,张嫣皇后,肯定也是这么对他的。 “还是有区别的。” 对面的崇祯,一时半会,把自己的小孙子拿不到手上,只能仔细的看着,分辨着。 这个小家伙,要比朱慈炯更加的健康,更加的有活力。 出生的时候,响亮的哭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对对对,比朱慈炯小时候,要健壮的多。” 张嫣立刻改口。 她也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小孙子,应该会更加的健康。 往后还要靠着这个小家伙,开枝散叶呢。 身体必须要好。 哪怕是笨一点也可以接受。 而朱慈炯则是一脸的无奈,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那就不是自己的了。 有时候,他就在想,是不是自己的二哥去世了,自己的儿子才能够出生。 现在的还是,是不是自己的二哥转世。 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不断的涌现。 到了最后,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再不下手夺回自己的儿子,有很大的可能,会被自己的父母们给带走。 “这个···那个···小孩子是我的儿子。” 朱慈炯不得不开口说话。 “我知道,可也是我的孙子。” 好不容易上手的崇祯,可不愿意轻易的放下小孩子。 他抱过许多孙子,只有这个最特殊。 那就是在自己的三儿子去世之后,就突然来到了世上的孙子。 或许上天是有着一种眷顾的,让他这样的老人,失去了一个亲人,又多了一个亲人。 在吃过了小孩子的满月酒。 又过完了百日之后,崇祯他们一行人,才开始启程,往下一个封地行去。 海浪波涛起伏。 铁甲船也随着海浪,晃晃悠悠的前行。 文莱,崇祯只在一些奏疏,还有游记当中读到过。 随着大明旅游的兴起,有人喜欢榴莲大明的山川河流,也有人喜欢广阔的海洋,而出海就是唯一的途径。 就是花费多了许多而已。 “王冲自从一家人,搬到了文莱,有多久没有回到大明了?” 周皇后看着远处的海岸线,忽然问道。 问起王冲,实际上她是想起了王盈。 当年刚刚和阚玉树成亲,就一起跑了,害得当时道院的徐光启,差点追出来把这两人扣押起来。 实在是当时,在数算这一领域,能够达到他们两人高度的,还真的不多。 在道院发展到现如今,需要用到的数算,可是方方面面。 “有两年没见过他了,路程遥远,两年一次朝贡,也是和大明谈一些利益而已,做了文莱的诸侯王,他也就只得为了这一块封地打转了。” 崇祯回忆着最后一次见到王冲的模样,同样五十多岁的人。 沧桑洗去了他一身的稚嫩。 沉稳了许多,只是据说偶尔脾气有点暴躁。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人要伺候这么大的一个摊子,需要注入的本钱,可是个无底洞,若不大明需要的橡胶,可以在这里出货不少的话。 还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更多的利润点。 “哎···有家室,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皇上,是这么说的吧?” 周皇后说到这里,回头问着崇祯,这些稀奇古怪的话,都是崇祯偶尔会用出来,一开始意思是怎样的,没有体会的出来。 可用着用着,也就明了了其中的含义。 “是这么说的,以前是光脚的,现在穿上鞋子了,自然是不会像年轻时那么的随意。” 崇祯点了点头。 一个人的洒脱,有时候看的就是他身上有没有负担。 在王冲做卫武军上将军的时候,所有的花费,都有崇祯来拨款,他只需要训练士兵,给出一些任务就成。 可现在文莱是他的了。 他就必须建设好这个地方,以此作为自己家族,能够传承下去的重要祖地。 “也是,身上有了负担,才会知道什么叫做责任。” 身后的张嫣说到这里,想的则是崇祯在吕宋是的那种模样。 估计当年若不是崇祯坐上了皇位,绝对会是京师第一纨绔子弟吧。 不过,也只有这样的信王,才能够不会被皇帝所猜忌,从而善终。 ** 文莱的码头。 本来船只来往的繁华之地,今日却被清理出了一块很大的地方。 文莱的诸侯王,王冲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