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_第六百三十六章故人(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六章故人(二) (第1/2页)

    ,崇祯大明

    当夜。

    一封电报,就从文莱发到了一个叫做北苏门答腊岛的小岛上。

    而能如此的迅速,还是中途有着专门携带电报机的船只,一路上转过去的。

    只能说,在任何时代,有权有势的人,总会有种而许多常人所无法奢望的特权。

    棉兰是这个叫做北苏门答腊的首都。

    其中的民族很是复杂,有当地的土著,也有外来的移民。

    李定国在到达了这个岛上的时候,一开始还用的是怀柔的政策,可最后发现,这些混蛋都是蹬鼻子上眼,简直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到现在,一连好几次的战役。

    杀得是人头滚滚,瞬间闲置的房屋,就多的任凭风吹雨打。

    只是在这件事做完之后,孙传庭心中就有点后悔,早知道把这些都抓起来,送到大明,就是上好的奴隶。

    实在是当时他是没有忍住。

    在他的军队,开没有杀人的时候,这些印-度-尼西亚的人,就开始暴力的杀伤大明的移民。

    他能偶弄来一些移民容易吗?

    居然让这些混蛋,差点破坏了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封地。

    这天正在招待自己的未来亲家。

    管家忽然就走了进来。

    “国主,有文莱的急报。”

    李定国一怔,心中暗自嘀咕,这是有多不放心他,这才多久,就已经发出了三分电报了,简直是把钱不当钱。

    不过想到,人家王冲的封地,有经济来源,也有门路搞到大明最新的电报机,这种小花费,不在话下。

    “王夫人,看来你们要赶快赶回去了。”

    接到电报的李定国,仔细的看了几眼,生怕是看错了。

    良久才抬头对着卞玉京她们说道。

    “赶回去?难道王家的两位老人,身体快要不行了?”

    卞玉京脱口而出,两位老人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尽管在文莱被伺候的很好,可岁月不饶人。

    能够有七十多岁的高龄,在如今的整个大明,都是高寿了。

    在她们离开文莱的时候,都有过几次病危,要不是两位老人想要四世同堂,见到自己的重孙,怕是早就撒手人寰了。

    她们今日来找李定国,也就是赶快定下这件事,好给老两口一个交代。

    “想什么呢?是皇上的船,到了文莱了。”

    李定国估摸着,以后皇上肯定是要来到他这里看看的。

    不过,在此时此刻。

    他还真想立刻见到崇祯。

    上面没有一个给他指路的人,也没有了可以给他遮风挡雨的人,自己一个人想要治理好这块封地,感觉是力不从心。

    为此,他每一少麻烦刘文秀来给他参谋。

    毕竟在许多时候,还是要靠军队的势力,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局势当中,杀出一条血路。

    “真的?”

    卞玉京眼睛一亮,就是坐在一旁陪同的顾横波,也是紧张了一下。

    当年顾横波,为了和李长庚在一起,偷偷摸摸的不知道多提心吊胆,皇上应该是知道了他们的那点破事。

    不过是没有点明而已。

    尽管现如今,如愿以偿的成了李定国的夫人,现在也算是一位国主的夫人。

    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语。

    可在听到崇祯这个名字的时候,依然是有点胆战心惊。

    李定国也看到了顾横波的神色。

    “别怕,我早就给你说过,皇上又不吃人,这次咱们也一起去见见皇上,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了,可要好好的聚一聚。”

    顾横波迟疑了一下。

    她和卞玉京的身份,都不是很高,若不是在一开始就抓住了一个好机会,这样的好男人还真就轮不到她们。

    “要不要带上孩子们,也让他们去见见世面?”

    “行。”

    **

    崇祯可不知道李定国的想法。

    也不清楚,就因为王冲的一封电报,就让印-度尼西亚这块地方,已经被压制下去的一些势力,再次找到了搞事情的机会。

    文莱。

    清晨的薄雾,刚刚退去。

    阳光再次照耀在了这块土地上。

    在休息了一晚上,崇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了一下两位王家老人。

    说起来。

    为了两位老人能够适应文莱的这块地方,王冲可是下了大力气。

    不但请了大明最好的戏班子。

    还按照在大明时的院子,修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别院。

    两位老人没有住在皇宫之中。

    用他们的话说,这种地方是皇帝住的,他们住进去时间久了折寿。

    虽然只是迷信的说法。

    可王冲不能不在意。

    “两位老人,看起来气色还不错,看过大夫了没有?”

    崇祯在两位老人的房间里,并没有多待。

    年纪到了这种地步,年轻的时候,吃过了太多的苦,现如今能够躺着,神志清楚,就很是难得了。

    而且他看的出来,两位老人之间的相互关心,才是一直苟延残喘活到现在的根本原因。

    谁也不愿意丢下自己的另一半而去。

    就这么只能熬着。

    什么时候真的熬不住了,那才算结束。

    “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