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_第六百三十八章闲聊(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八章闲聊(二) (第2/2页)


    依旧会出现大问题的。

    “那要是继承人,在没有继位的时候,乖巧,听话,还很聪明,有作为,可在继承了王位之后,整个人变了又该怎么办?”

    王冲不得不小心。

    一个国家的覆灭,最为皇室成员是很惨的。

    一个封地的诸侯国要是覆灭了,其下场也绝对不会好上多少。

    所以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是慎重了再慎重。

    “那就要看整个国家,或者说封地的律法了,只要律法健全,实际上一样是可以约束皇帝和诸侯王的,除非是整个国家,或者是封地中的人,已经都不可信了。”

    崇祯无奈的说着最后的,已经病入膏肓的场景。

    到了那种地步,就是神仙来了,也而没有丝毫的办法。

    除了推倒重来。

    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不过着对于其他的在民间流浪的其他继承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然,这也要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要是整个国家或者是封地的人,都无法容忍这一支统治的后代。

    那么乖乖的做一个顺民,才是最好的选择,要是跳出来搞风搞雨的话,绝对会连累其他的人,也跟着倒霉。

    王冲若有所思。

    他殚精竭虑的想过不少的办法。

    都是从《孝经》,人之初性本善,以及孔融让梨等等,这些道德上的东西上,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约束子女。

    只能说,这些儒家的东西,在许多时候,还真的会让统治者觉得,好用。

    在大明已经式微的学派,到了海外,却又有人要拾起来的打算。

    无外乎就是怕自己的子女们,为了争权夺利,从而自相残杀。

    却没有想过,道德要是真的靠得住的话,那还会有那么多不道德的事情发生?

    只要利益够大,总会有人抛弃一切,都要达到自己的目标。

    可他都没有想过,可以用偏心这一种办法,从根本上杜绝其他子女窥视继承人的想法,断了念头之后。

    也就不会在想东想西。

    只会觉得,自己这个父亲,太过冷血无情,从来都不会正眼看自己一眼。

    “咔嚓”。

    崇祯自己动手,有打开了一个椰子,竹管放进去,吸得吸溜吸溜的。

    王冲抬头看去,之间崇祯,一脸的满足,享受着椰子汁带来的口感。

    回想起来,似乎崇祯当年在立下了太子之后,就是这么做的,恍然发现,在很早之前,崇祯就已经做出了一种表率。

    尽管当时,也想出了另外一种分封制的办法,来安置自己的子女。

    “皇上高瞻远瞩,臣佩服万分。”

    王冲在说这话的时候,心中却是诚心正意。

    只因他从来都没有看懂过崇祯。

    论聪明,他王冲自信不弱于人,别看有的人觉得,皇上权谋,文采等等,其他方面都弱的以他糊涂。

    可只有真正看懂皇上的人,从开都不敢小觑。

    谁也不确定,皇上在什么地方,留下了什么自己还没有看透彻的后手。

    就是老狐狸骆养性,做锦衣卫指挥那么多年,跟随皇上的时间越久,也就越是胆战心惊。

    别人更加不用说了。

    “高瞻远瞩什么?不过是将心比心罢了。”

    崇祯摇了摇头。

    一般喝着椰子汁,一边看着远处的海边。

    海鸥在太空中飞翔。

    海浪成一条线,扑倒岸边,再次投也不贵的往回走。

    更远处,广阔的海面上,船桅杆高高的竖起,有的迎风鼓荡着要离开海岸远行。

    也有的则是刚刚靠岸。

    “文莱,只要发展的好,还是很有作为的。”

    崇祯没有具体的说,发展那一方面。

    不过这对于王冲来说,一点都难不住。

    揣摩崇祯的想法,他还是有点心得的,刺客就在心中想着“港口”两个字。

    至于怎么发展,看一看大明的几个港口是怎么做的,只要修改一下,符合他们文莱就成。

    王冲少了心中的一些负担,整个精神要比刚刚见到崇祯的时候,要好的多。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

    放下了手中的大多数不是很重要的事务,就陪着崇祯和皇后,以及妃子们,踏遍了整个文莱。

    经济,文化。

    以及周围个各种出名的,不出名的景色。

    期间,崇祯还留下了他为数不多的墨宝,送给了王冲的父母,希望两位老人可以多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椿萱并茂”四个字。

    就挂在了王冲父母的房中,和宣读了王冲母亲的一品诰命夫人头衔的圣旨,一上一下的放在了一起。

    而在后世。

    这两样传承下来的宝物,大明朝廷就是用不知道多少的真金白银去换,哪怕是更好的条件去换。

    都遗憾的没有换到。

    只能说,崇祯继位的时间很长,可留下来的圣旨和墨宝实在是太少了一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