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隔岸观火(一) (第1/2页)
崇祯大明第六百四十九章隔岸观火英荷在在多佛海峡发生战争,影响很大。 这一年,别的国家都没有任何的举动,就是大明这么具有侵略性的大国家,也是毫无动静。 于是,英荷之争的结果,就很引人注目了。 远在大明京师的朱慈烺,想要具体的知道多佛海峡发生战争,按照现如今海上交通的速度,最快就得大半年时间。 可在澳洲的崇祯,就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了。 距离的缩短,知道的消息就越是快速,也越是具体。 七月八日两国正式宣战。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 他大胆地在海军作战中引进了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了海军战术。战争的伊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于指挥。并颁布了,整顿军纪。 另外,他还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 荷兰方面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决定于海军实力的对比,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极的战略,然而战略部署的不当却更使之陷入劣势的境地:荷兰在次要战场,即地中海战区投入了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 荷兰海军将领马顿·特罗普尽管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水兵的战斗素质也比较高,但各舰常常缺乏协调能力,加之装备、数量方面的欠缺,以致在军事方面仍处于劣势,使得英国的海上封锁奏了效。 崇祯乘坐着天鹅湖上的小船。 船头挂着一个提灯。 现在是白天,自然是用不上的。 船舷上,放着两根钓竿,钓竿上挂着铜铃,只要有鱼上钩了,就会响起来提醒钓鱼的人。 在这艘船的周围,还有着三艘小船不近不远的守着。 崇祯坐在船上的躺椅,一边品茶,一边看着手中的一些关于英荷之间的这次战争,详细的汇总。 高岩的秘碟们,连这么详细的消息,都打探的到。 很显然,这些秘碟的手段,已经快要赶得上大明的锦衣卫了。 崇祯不由的感叹道,不是只有大明的人,才会有人才。 其他的国家都是废物。 不外乎是这个时代的交通,并不如何便利,想要远征,花费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能够通过做生意,拿到自己的利益,也是符合这些国家大部分人权益的。 这也是和大明,没有更大的冲突原因。 在东方的利益,还不足以让这些人放弃一切,不管不顾的和大明作战,一个小小的荷兰公司,都差点让一开始还没有变法的大明,走不出沿海。 高桂英慵懒的端着茶杯,小口的喝着。 在崇祯没来之间,她的生活很单调,不是给自己的儿子做吃的,就是去军中训练一些女兵 。 「这一次的英荷战争可是了不得,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两三万名左右的水兵,七八千门大炮,交战更是频繁。 最早的作战是在普利茅斯海,荷兰水军将领德·鲁伊特和英国的水军将领乔治·艾斯丘打成了平手,不过对于荷兰人来说,平手就是胜利,现在乔治·艾斯丘已经由于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不善而被国内指责,失去了指挥官的职位。」 崇祯听着高桂英,一点点的把这次战役,说给崇祯来听。 作为最熟悉崇祯的人之一,高桂英是知道,崇祯并没有多少领兵打仗的能力。 大明之所以能够中兴,不过是崇祯的内政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让大明的军队,完全不需要顾及消耗。 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