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七章动向(一) (第2/2页)
可商人们对这些诸侯的实力,不是很有信心。 而且,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明就流传着一句话,说是皇上要攻打更远处的两位皇子的封地。 在接着,太上皇就回来了。 孙铨的年纪也很大了,自从自己的父亲孙承宗走了之后。 朝堂上的许多大臣们,就很少有和他们孙家有关系了。 若是不当年最早加入顺天商会,怕是生意会更加的举步维艰。 商人们是最敏感的一群人,可以在任何的一个细微处,看到会对他们产生的危机。 除非是自己跳过贪心。 不然全身而退还是可以的。 都是从一个时代过来了,已经经过了最好的时代。 现在眼看着商人在大明快要走到头了,那么就要寻求出路了。 远走他乡,在很早之前肯定是不可能。 因为那时只有大明一个国家,现在则不同了,大明待不住了,还可以走出去,别的封地上也能够生活的很好。 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往更远处的国家居住。 不就是语言不通吗? 找几个语言学者给他们做翻译就会,还钱能够解决的事情,能是事情? 另有人不解的问道。 连续几家都退出了远征印-度的红利,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一次的远征是不是一个坑。 就像是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攻打高句丽一样。 人家杨广实在消耗世家的兵力,现在似乎也可以认为是在消耗诸侯王的兵力。 只要诸侯王的兵力损失太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不用想都能知道。 收回封地的权利只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是重新分封当朝的有功之臣。 都是聪明人,什么弯弯绕想不明白,只是无法明着说出去罢了。 骆家在大明,现在也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说话的正是骆养性的儿子--骆祚昌。 作为长子,没有走上朝堂,只是因为骆养性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蹚浑水。 少了崇祯作为皇帝,在骆养性的心里,任何人做皇帝,做臣子的都绝对不会安心。 不过,在骆养性走了之后。 他的第二个儿子--骆祚久,也就在骆祚昌的安排家,进行了科举,现在才堪堪做到一个小知县的位置上。 官场不是骆祚昌想象的那样简单。 努力了这么就,也就这个样子了。 他们骆家也感受的出来,不过是曾经作为太上皇的臣子,在不知不觉中被新皇给针对了而已。 每一次在晋升的时候,都是一句要磨练一段时间。 可人生有几个一段时间? 而起最近几年,就连生意都有了难做的感觉,不是他违法了,而是在许多时候,官府的订单没有了。 这还不算晚,三天两头的检查。 没有事情都要检查点事情出来。 若是送礼能够解决的话,他肯定二话不说,送出去一点钱财,可没有人敢接啊。 明摆着新皇在削弱他们骆家,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和皇上对着干? 就是内阁首辅,因为这些事情,劝诫了新皇好几次,都被新皇满不在乎的压了下去。 更不要说别人了。 其中一名后来居上的商会成员,蹙眉说道。 骆祚昌是见过阚玉树的。 对于这个大明最神奇的人,没有人不想得到他的一卦。 只可惜,到现在为止,没有多少人可以让阚玉树出手算上一卦,就是新皇也没有做到,这一点骆祚昌很肯定。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都在算计着财富的多少,那个地方最安全,却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神仙人物。 只要阚玉树还在王家。 那么王家就绝对不会走上绝路,只要跟着王家走,就绝对不会有错。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可就在刚刚,没有多少人想到。 一场商人们之间的聚会,在结束之后。 很快就有一封加密的卷宗,飞向了锦衣卫指挥的办公处所,接着转到了长安城中的皇宫之内。 于此同时。 也有另外一些地方,文臣武将们私下商议。 诸侯王们的商议。 也都详细的进入了朱慈烺的视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