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60 风雨狂】 (第3/3页)
刻出了自己这层楼,直奔顶层而去。 燕天南虽然不知道风雨狂具体会在哪里做法。 但燕天南知道,这栋楼住满了人家,小区管理很严格,外人进来都要有人带路,并且要登记。 风雨狂不太可能走正常渠道进来。 至于适合做法的地方,要不然就是楼下,楼下是小区公园,就算是半夜,这种天气仍然时不时有人路过的。 这些地方都不适宜做法。 所以,风雨狂要么用什么手段,把哪家人搞走,在人家家里做法,而这户人家,大概就在这栋楼中的某一家。 风雨狂要么就在顶层天台! 所以,燕天南最先去查看的就是顶层天台! 到了天台,风雨狂果然在。 只见风雨狂穿着一身道士衣服,很像燕天南小时候看的林正英鬼片,九叔通常都是这一身,黄色的道袍,画着八卦的帽子,一手桃木剑,一手转轮,真像那么回事。 道袍是明代极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种便服,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无比把道袍当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饰之一。 道袍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镶嵌有白色的护领。 道袍可以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两侧开衩,接有暗摆,暗百打三个褶或不打褶,以系带系结,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 道袍在古代底层社会劳动者皆有穿着,并非儒生专用,亦非礼服,而是居家常服。 道袍的流行变化往往体现在暗摆的结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上。 道袍总的趋势是两袖不断增宽,大而长的袖子受到人们的青睐。 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 叶梦珠:“公私之服,予幼见前辈长垂及履,袖小不过尺许,其后衣渐短而袖渐大,短才过膝,裙拖袍外,袖至三尺,拱手而袖底及靴,揖则堆于靴上,表里皆然,履初深而口几及踊,后至极浅,不逾寸许。” 这里说衣短才过膝、拱手而袖底及靴,与清代的描写完全一致。 道袍在明代的时候非常流行。 几乎是读书人的“标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叫这种衣服叫道袍,因为读书人懂得的道理多。 随着流行变化,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鹙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 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 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 披即披风类衣物,如讲法师披于肩背的霞帔,褐即今所说的道袍。 风雨狂的法衣又称“天仙洞衣”。 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 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 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 风雨狂穿的是黄色的道袍,显然风雨狂还没有到很高的阶段,至少风雨狂还是比较谦虚的,或者这是他们师门的规矩吧。 风雨狂的法坛也非常考究,法坛有三米高,让燕天南需要仰视,上面供了什么东西,燕天南也看不太清楚。 但燕天南知道,道士开坛做法,一般以灯,香,花,水,果设供,做道场时还需加五供,茶,食,衣,宝,珠。 风雨狂搞这么大排场,肯定有这些东西。 另外法坛之下站着两个用长发遮挡住脸部,活像两个鬼的东西。 燕天南已经见识过一次,知道这是风雨狂的两个师妹,估计是给风雨狂护法用的。 “哈哈,弄这么大的排场,这门是锁上的,你们怎么进来的、”燕天南笑道。 燕天南自己上天台,肯定不用开锁,直接跳上来就是,二三十层高的楼,对于燕天南来说,小儿科。 燕天南甚至一步便可以跨上二百多层高的高楼顶端。 反正千米左右,燕天南随时随地可以上去。 风雨狂口中念念有词,看了一眼燕天南,并没有理会他。 燕天南大怒,老子都上来了,你还敢无视我? 你不就搞一个破法坛吗、 要是找不到你在哪里,还有点不好办,现在还知道你在哪里了,你还拽什么拽? 其实燕天南根本没有担心过找到风雨狂的事情。 以燕天南的听力超越常人千倍的能力,只要风雨狂出现在附近,他不可能一点动静听不到,藏在别人家里也没用。 燕天南便要飞身上去打倒风雨狂,打倒风雨狂,自然也就破了风雨狂的法。 燕天南自信,即便不动用功法,以他超越常人千倍的身体素质,物理攻击取胜,一样妥妥的。 随着燕天南飞身,两个风雨狂的师妹也动了,一左一右,一个化成一团火球,一个化成一团水球,向燕天南袭来。 燕天南被吓得大骇,也不知道对方用的是障眼法,还是真的有这么厉害的法术? 术法都已经到了能化形的地步了?能随意变化? 这还了得? 燕天南本能的在空中踩踏,接着微弱的风力,稍稍改变方向,勉强避过。 但饶是如此,依然感受到左边手臂的皮肤被烫了一下,有点疼痛! 而脚底的鞋子居然都结冰了,显然风雨狂的师妹化成的水球也不是一般的水球,有结冰效果。 真特么厉害到家了! “风雨狂,你好样的,你都能呼风唤雨了?”燕天南大声道。 这一下,风雨狂有了点反应,看了眼燕天南之后笑道:“羡慕吧?我师门为道法正宗,天下第一,想不想学?想学的话,现在磕头认师傅,还来得及,我可以替我师尊暂收你为记名弟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