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提头来见 (第2/3页)
事,谁爱听啊! 刘擎居住的地方,是原来的刺史府改的,风格与刘擎喜欢的没一个沾边,一个词形容就是粗犷,从董卓开始起的并州刺史,到张懿,到丁原,再又到董卓的并州牧,无一不是糙汉子。 不仅刺史府,整个晋阳城给人的感觉就是糙汉子,或者在扩大化一点,整个并州就是一个糙汉子。 董卓任命并州牧之后,一直奉命在三辅平乱,并州事务一概不管,皆由各郡自行处置,但报送州牧的文书却一封不落的送到了这里。 如今刺史府中,可真是文书堆积如山了。 说不重要吧,肯定不会,说很重要吧,并州已经这样了,还能如何呢! 望着堆积如山的文书,刘擎一阵头疼。 抓郭嘉的壮丁,还是算了,这种伏桉的工作不适合他,要是荀或在就好了,或者…… 将顾雍叫来晋阳吧,目下除了各郡太守,董昭负责冀州水利农事,而韩珩负责统筹募兵。 当然,刘擎也没让郭嘉闲着,并州情况,两人早已梳理过了,如今上党郡缺一个太守,西河郡的南匈奴单于之子于夫罗如何处置,以及被羌人占据的上郡朔方郡,何时出兵讨回来,讨回来之后,又如何守住。 这些地方之所以丢失,便是因为无人驻守,任人宰割,而若想长久守住这些地方,不仅要有险可守,而且耗费兵员,物资,军粮不计其数。 并州的资源虽然香,但并州的麻烦,也一样多。 “奉孝,并州占地如此广阔,上郡与朔方郡,出兵将羌人驱逐容易,但我军不可能一直驻守着,而羌人却可以来去如风,你可有主意?” “主公,治民的问题,还是请教文若比较好。” 郭嘉直接表示这不是专业对口的。 “主公召顾雍来晋阳之时,可命张绣护送,对付羌人,张绣应该很有办法。 “此主意甚好!就照此办!”刘擎漫无目的的翻阅着文书,将没有有效信息的文书丢在一旁,“另外,也不知此时,幽州冲突止息了没有,公孙瓒能受本王威胁吗?” 郭嘉笑了笑,回了句:“此事选择权,还真在公孙瓒手中,若其要走取死之道,那便没法子了。” “主公,其实幽州之局,还有个最佳方桉。” “哦?有最佳方桉,你为何不早说。” “因为臣知道主公不会选。” 刘擎意味深长的看了郭嘉一眼: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如何知道我不会选。 “说说看!”刘擎想挑战一下。 “主公真要听?” “废话!”刘擎将一本无效文书丢了过去,只不过丢到一半,便无力坠地。 郭嘉端正了身子,道:“刘虞与公孙瓒,二者各有所长,刘虞治郡有方,内外臣服,乃是文胜,而公孙瓒深谙弓马,兵强马壮,乃是武胜,治时文胜则赢,乱时武胜者赢,若放任两人相斗,必定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而且结局只有一个。” “什么?” “公孙瓒击败刘虞,同时,公孙瓒身败名裂。” 刘擎想了想,好像还真这么回事。 “故奉孝之最佳方桉,乃是待公孙瓒杀了刘虞,身败名裂之时,本王便师出有名,可以讨伐公孙瓒了?” “而且两人争的是一州之战,即便胜者,也必然损耗不小,疲惫不堪,主公此时出击,正切要害。” “啪啪啪!” 刘擎拍手叫好,不得不说,确实比刘擎如今采取的威慑方法强上许多,而且甚至可能一战平定幽州,自己将彻底掌控河水以北的“半壁江山”,然而,正如郭嘉所料,自己不会选择这样的方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改一改,变成领地易得,贤臣难求。 若刘擎真正举大军进攻幽州,无论是公孙瓒,还是所谓乌桓鲜卑,皆能摧枯拉朽般消灭,但幽州的问题,可能没有人能处理得比刘虞更好。 即便刘擎对鲜卑的处理方式,也是以威逼利诱,加上骞萦的联姻羁绊,才有如今稳定的局面。 而对付南匈奴,则更加简单粗暴,直接削地迁民,将之抹除,接下来对付羌人,若张绣没有更好的法子,刘擎也打算用驱逐加征服的办法,甚至打到外族的地盘上去。 寇可往我亦可往,听上去很振奋,可惜,也是暂时的。 “奉孝知我,大汉社稷,已置身风雨飘摇之中,像刘虞这般的能臣贤臣,死一个少一个,最终,尽剩下些狼子野心之辈,相互征伐,最后胜出者,便可取代汉室。” “主公欲扶大厦之将倾,用心良苦,郭嘉拜服。” “凡有志之士,有德之士,皆是我同道之人,公孙瓒若有逾越,本王绝不姑息,子龙的点钢枪,怕是好久没有饮血了。” 言罢,刘擎再度百无聊赖的翻起文书来,奉孝也翻了起来,沉默片刻之后,郭嘉突然道:“主公,此处有一封董卓私信。” 说着,郭嘉直接将信呈到了刘擎面前。 “董卓的信?” 刘擎接过一看,并没什么特别的,于是又递还给郭嘉,“命人送至雒阳董卓手中。” “主公,不一阅究竟?” “可笑,本王还觊觎董卓之事乎?若有所求,本王可直接对董卓开口。”刘擎不容置否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