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进退维谷 (第1/1页)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第一卷黄巾之乱第二十二章进退维谷刘擎倒是意外,刘协竟然来这么一出。 而且封赏之事,显然没有和丞相荀彧,或是三公四府商议,以至于刘擎都格外诧异。 封赏诏书一宣读,百官顿时炸开了锅,一时间议论纷纷,一字并肩王,这也算是开了封赏的先河了。 荀彧与田丰对视一眼,双方眼中都有意外,王允杨彪面面相觑,虽然他们投效了刘擎,但算不上是老牌嫡系,但是刘擎的主张和未来的打算,他们还是略知一二的。 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变卦了? 他们自然是不信,刘协可以自主下诏的,若是主公所为,这是改变思路的节奏? 亏他们还一直在推波助澜,帮着宣扬,难道这是弄巧成拙的节奏?一时间,他们也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静观其变。 刘擎想了想,听荀彧说,微服回来之后的刘协,性子沉稳了不少,经常主动询问灾情以及赈灾的情况,可见此行,还是有许多触动的。 刘擎应诏。 诏书来了,没有不应的道理,毕竟现在,刘协依然是皇帝。 其中蹊跷,也只能等回去再议了。 此事之后,朝中也没有再议什么事,不多时,便散朝了。 回到府中,刘擎召集荀彧郭嘉,田丰贾诩等人一同商议此事。 田丰率先开口, 贾诩接过话茬,回道: 刘擎稍加揣摩,似乎也恰如贾诩所说,刘协这是别无他法了。 郭嘉笑道: 刘擎轻笑一声,回道: 荀彧问,这个决定,并不难做,也不需要建议,可以说,完全凭心而动。 都已经万事俱备了,就好最后临门一脚,便成了。 刘擎看着众人,一个个笑面如花,像喝了蜜浆一般,但却没有说话。 看着一帮智力90 的人盯着自己笑,刘擎莫名觉得慌,特别郭嘉和贾诩,笑得最甚。 郭嘉笑得放肆,贾诩笑得闷sao。 刘擎转而望向贾诩,点名直问: 贾诩收敛笑意,拱手回道: 刘擎眉头一挑,表示不明白。 贾诩道。 刘擎依然不明白,这不是正中刘协下怀吗? 这时,郭嘉笑笑,对贾诩道: 那帮人精?经过郭嘉一点,刘擎好似明白了他在说什么。 如今刘擎身后,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目前走到这一步,接下来的路,就算他不走,滚滚大势也会推着他向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刘擎要成为的,正是大汉的天。 刘擎了然,旋即起身,对戏志才道:「志才,吩咐 下去,打点打点,准备回冀州做那什么……一字并肩王。」 田丰道。 田丰的性子,选择了直接的道路,还有一个因素,是他一直在亲自推动这件事,显然他是不愿意再等了。 要是回了冀州,谁知道后面又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田丰不知道的是,这天下,有人比他更急。 田丰因为一直在雒阳,对于樊城之盟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其中细节,参与其中的郭嘉和贾诩,比较清楚。 他们所说更急的人,便是刘焉和刘表。 他们是实打实的实权派,愿意与刘擎一道,改变这世道,而且镇压不法豪强的战斗,已经到了尾声,豪强乃是实力的基石,如今的荆州益州,可谓是自废武功的状态,刘表刘焉两人,岂能不急。 不过如此行事,有一个缺陷就是时间问题,荆州还好,益州成都山高路远,消息来回,便是半个月起步。 所以田丰的顾虑,也不无道理。 想到此处,刘擎又犹豫了起来。 荀攸不失时宜道: 刘擎反问一句,否认了荀攸的想法, 荀攸躬身。 没有议出个所以然来,刘擎便也没有了兴致去想舞乐之欢。 独坐书房之中,刘擎叹了口气,想做完美主义者,还是太难。 不过话说回来,说句难听的,又当又立的,不难才怪了。 ----------------- 颍川官道,大队人马徐徐前进,队伍前方一位银甲将军,手指北面,介绍着。 同行的,一袭深紫锦服的刘焉,轻轻撩过额前因为一路颠簸而飘散的发丝,感慨道: 刘表爽朗一笑,答道: 刘焉一边骑马徐行,一边回应。 刘表叹了一声,心中一旦做了决定,许多事做起来,便轻松不少。 刘焉一笑,旋即望向赵云张辽两位将军,道: 如今旱情大定,刘擎的声望已是巅峰状态,时机已经成熟,刘焉若是再等着,恐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张辽关切道。 他与刘焉相处了一段时间,对刘焉的情况,也比较清楚,刘焉的旧伤,还是比较严重的。 刘焉道。 此行雒阳,志在必得。 张辽与赵云对视一眼,只好点头同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