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9章 微观尺度下的制造技术和发布会现场 (第2/3页)
研发过大量的生物机器人,现在几乎遍及全球各地,外人很难发现这些生物机器人和自然生物有什么区别。 只是他这次拿出来的技术,和之前的生物机器人技术,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不能具备遗传性。 虽然遗传性特征,更加有利于降低成本,研发部门只需要研发一套遗传物质,就能实现从零到无数的过程,过程也要简单很多。 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难以控制,能够一直处于掌控之中倒还罢了,一旦失控,就难以收拾。 相比安全而言,多花点成本并不是不可接受,他不想自己放出一头怪兽,因为一次失控,导致地球文明全军覆没。 其次不具备明显的本地生物特征,这也是他不选择拿出目前的生物技术的原因,因为他一旦拿出来,被外界知道了,全世界都要瑟瑟发抖。 没有必要弄得全球噤若寒蝉,也没有必要暴露自己潜在的能力,所以外在表现必须要和生物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人工蜜蜂,虽然外形像蜜蜂,但是拿在手里仔细瞧,可以发现不具备碳基生命特征,而是其他机械结构而已,不过只是更加细微也更加精妙。 这样大家就很容易区分出来人工蜜蜂和自然界蜜蜂之间的区别,只要有明显的区分,大家就不会惊慌和顾虑。 然后就是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将类似遗传密码转变为类生物产品,原因倒不是他没技术解决,而是这么做更好控制。 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做到,就意味着技术很难泛滥,就算掌握了这类遗传密码的设计和编辑技术,也无法在外面生产出来。 任何时候,技术的可控性和安全性,都是必须要关注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必须要保证这两点,缺少这两点,就算不上成熟的技术。 沿着这个思路,仿佛打开了制造业的另一扇大门,不过他之前积累的生物机器人技术,有点跟不上了。 之前他主要研究的是碳基生物机器人,现在想要研究以其他材料为基础的类生物机器人,需要的技术要求更高。 确定好目标,叶子书临时更改了自己的计划表,准备这段时间花费精力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研究上,想要在年底前,将此事搞定。 6月1日晚上八点,为了表示这次发布会很重要,裴晴让自己的替身当这次发布会的主持,亲自介绍这次发布会的产品。 裴晴不主持每年的发布会已经很多年了,她的替身机器人也只主持了一次,后面交给宣发部门来负责。 所以当记者们看到“裴晴”亲自主持产品发布会,也表示很惊讶,可见太极集团对抗衰老药的重视程度。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huanyuanapp.】 发布会开场并没有直接讲抗衰老药,而是介绍了太极集团研发的几款病毒治疗药物,在病毒治疗领域,具有技术领先性。 要知道病毒治疗难度极高,一般都是预防为主,而治疗也基本上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利用人体自身免疫来达到消灭体内病毒的目的。 这次他们推出的几款常见病毒疾病治疗药物,并不依赖病人的身体免疫系统,而是通过药物本身达到消灭病毒的目的。 这才是这几款药的价值所在,因为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来消灭病毒,看似很省力,实际上往往并不能达到目的。 至少两种情况下,作用不会很大,第一种就是身体虚弱的病人,越是依赖自身免疫力,可能导致身体越是虚弱。 而且对引发较大反应的病毒疾病,光是依靠身体抵抗力,还是有失败的风险,特别是面对大型传染性病毒,哪怕概率再低,也会损失惨重。 第二种就是能够躲避身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典型的就是hIV病毒,这种情况下依赖自身免疫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这次发布的几款病毒治疗药物,都属于光谱药物,能够对病毒以及变种进行治疗,采用的是多特征免疫蛋白技术实现的。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效果非常好,这也标志着太极集团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特征免疫蛋白设计和生产技术。 别看只是发布了几款病毒治疗药物,背后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意味着今后绝大部分病毒,都可以采用这类技术实现针对性药物的生产。 自从有了生物系统开始,病毒就和生物相伴而生,病毒有可能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进化,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如何帮助人类抵抗和解决病毒,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太极集团在这方面显然走在了世界前列。 而且使用该方法生产的病毒治疗药物,不仅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病毒,而且还能让人获得自然免疫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能获得自然免疫力,只是简单的清楚,意味着二次感染的风险很大,治疗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裴晴”在发布会上,不清楚这些记者能不能理解这背后的意义,所以将这几款病毒治疗药物的意义给详细讲解了一番。 这次拿出来的几款病毒治疗药物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针对免疫系统病毒的治疗药物,例如hIV,以前提供了疫苗,这次则是直接治疗药物。 有针对脑部病毒引发的脑炎疾病的治疗药物,也有针对神经系统病毒引发的神经疾病,这个和叶子书之前拿出来的治疗神经疾病的药物不太一样。 引发神经疾病的病因很多,叶子书恰恰没有提供病毒引发的神经疾病,因为那时候太极集团已经有类似的研究项目,他也懒得插手。 只是没想到,他们的项目进展非常顺利,距离现在也才两三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基础性研究工作,并且拿出了集中代表性的治疗药物。 别看病毒千千万,只要掌握了基础性的技术,今后遇到具体的病毒,只需要做好病毒分析,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很容易就能获得信息的信息。 等拿到病毒的致病机理数据之后,就能很快通过免疫蛋白设计技术,将免疫蛋白设计出来,然后进行实验室效果和副作用测试,通过之后就能立即投入生产。 这种技术和疫苗相比,无疑要有效很多,疫苗是防患于未然,但是真的了,反而束手无策,特别是具备超级感染性的病毒,会引发社会恐慌。 如果有一款特效药,只要使用就能治好,社会性恐慌就不存在,等这些记者理解了这背后的意义,自然不吝啬他们的掌声。 当然,光有免疫蛋白设计和生产技术还不行,有些病毒还会引发并发症状,这是他们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 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