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一家子吃货 (第1/1页)
太子解开心结,从自闭中走出来,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让诸多人失望的是,居然是魏王李泰为太子解开的心结! 不知多少文臣在痛心疾首。 要是太子真的走不出来,魏王可是排行第一的天然顺位继承人! 魏王竟然放弃了登临储位的最佳机会,何其可惜! 可是,从儒家经义来说,兄友弟恭,不正是他们应该推崇的么? 朝堂上却是松了口气。 哪怕现在李承乾的状态不佳,好歹会慢慢恢复过来,不存在动摇国本一说。 李世民因此心情舒畅多了,哪怕被长孙无忌喷了几天都老实受着。 东宫内满是喜极而泣的声音。 无论地位高低,东宫里的人都是依赖太子而生存,太子真无法脱困的话,他们的前途、甚至是性命都堪忧。 唐律能管得到大唐诸多地方,唯独管不到皇城! 在皇城,人命轻如草芥。 失去李承乾的庇护,他们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烛台上的烛光,往往照不到烛台的底座。 苏嫣然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心境,坐在承恩殿内只是后怕。 同时,还有恼怒。 都知道只有太子最亲近的人可能唤醒他,可陛下唤不醒,自已唤不醒,李厥唤不醒,只有魏王能唤醒,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已从头到尾,都没有走进太子心中? 要不是太子现在状态不对,要不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苏嫣然真想痛痛快快当一回泼妇,闹他个天翻地覆。 可是,不能啊! 身为人母,苏嫣然就必须考虑到李厥,即便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也得忍下去。 李承乾,你就作吧! …… 魏王府里,空地上,栗炭滋滋地燃烧着,烤架支起,芝麻油刷到烤架上,滴入火堆中,散逸的香气,能馋哭小孩子。 李欣就在旁边不停地咽口水。 五花rou、羊rou、鸡rou、豆腐、韭菜、菘菜…… 蒜蓉、葱白、茱萸、花椒油、精盐、味精调配的蘸水…… 虽然李泰平日懒散,但事关吃喝,李泰从不假手于人——当然,指的是正餐之外的。 “阿耶,五花rou!” “夫君,鸡rou!” 布里库提与李欣两个大小吃货叫嚷道。 李泰快逾闪电地挟着形状各异的rou片摆上烤架,一手执蘸了芝麻油的刷子迅速刷着,浓烟腾起,香味亦渐渐扑鼻而来。 凭这一手好手艺,就是不当魏王了,去当个小老百姓,养家还是莫得问题滴。 浓郁的香气中,魏王一家三口开始大快朵颐,吃得那叫一个欢快。 “阿耶,阿伯身体好了?” 吃得满嘴流油的李欣问道。 “没大碍了,慢慢调养就好。” 李泰叹了口气。 只有他知道,大兄究竟承担了何等的压力。 自阿娘过世之后,阿耶的性子越来越过火,大兄的脾气也刚烈,唉…… 布里库提挥舞着渐见壮硕的手臂,哈哈一笑:“太好了,大唐有太子扛着,额们过不了多久可以请回洛阳封地了。听说洛阳的美食也不少啊!” 得,一家子吃货! 魏王长史杜楚客拢着手进府,一脸无奈地看向脸上写满“胸无大志”的李泰,不知道该说甚么好。 “长史,来,这鸡窍软糯可口,最合你胃口了!” 好食者,食以待客也。 杜楚客有心置气,想想却没有理由。 “太子恢复健康,固然可喜可贺,大王难道不曾考虑过未来?” 接过烤鸡窍,杜楚客边吃边说。 “太子固然名正言顺,大王也是嫡子,大可以论一论继承权。大王有文人支持,有我杜陵杜家支持,未必无望。” 杜楚客是杜如晦的亲弟弟,出自京兆韦杜中的杜家,杜陵即后世西安三兆村南。 自汉以来,居住在以杜陵为中心的杜陵邑人口,鼎盛时在三十万上下。 相对而言,这已经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了。 “然后,登上储位,可以再如今日一般放纵否?”李泰表示,唯美食不可负。 杜楚客苦笑。 再如现在一般吃是没有问题,要动手烤,君子远庖厨。 “本王想好了,待大兄康健,本王请为河南尹,回封地洛阳,每日陪家人大快朵颐,兴起邀三五好友泛舟洛水,岂不快哉!” “国事有阿耶与大兄扛着,本王只需要享受人生,在需要的时候出一把力就是了。为甚要想不开,去扛那根本扛不动的重任?” “听说过蓝田侯怎么嫌弃皇位的吗?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睡着比名伎还晚,cao不完的心,赈不完的灾;虽号称富有四海,用钱却抠抠搜搜;虽号称天下至尊,却连点个人小爱好都被弹劾,好生无趣!” 个人小爱好被弹劾,却是魏征干的好事了。 杜楚客的眼睛一眯:“蓝田侯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妄议尊上!当弹劾之!” 铁路署的职位安排,王恶没有给杜楚客丝毫颜面,也就别怪杜楚客逮着机会要报复回去。 李泰似笑非笑的看了杜楚客一眼:“拉倒吧!他这话就是当着阿耶说的!” 杜楚客脸上火辣辣的,一向教养极好的他有种枉做小人的感觉。 腹诽皇帝、私下非议皇帝,其实很多人都这么干过,可谁生猛到当面嘲笑皇帝的? …… 皇宫中,侍寝的杨妃眉眼里有一丝抹不去的淡淡哀愁。 芳华渐逝,任凭保养得再好,仍旧不免被岁月刻下痕迹。 “爱妃是有甚心事?” 李·贤者·世民难得地关怀一下。 “恪儿远在天边的安州,愔儿赴岐州三年了,妾身想他们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把恪儿外放出去,是为了免受遗老遗少所累。愔儿,朕正要告诉你,岐州官吏的消息,愔儿对岐州官吏动辄拳打脚踢,无上位者之相,若再不悔改,朕少不了又要无情。” 杨妃叹了口气。 李世民对她的期望了如指掌,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放李恪入长安与李承乾争储。 一点希望也不能给。 至于李愔,封了蜀王、岐州刺史,纯粹是眼不见心不烦。 暴戾? 你暴得过李承乾不? 随子赴封国? 李世民死之前,不要有这种妄想。 李世民驾崩之后,新作国君是放归还是让殉葬,犹未可知。 帝王无情。 出身大隋皇室,杨妃对这些潜规则了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