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第二 (第1/2页)
说起来,今年的颁奖时间都因为最近的特殊状况变的不确定,所以之前尔冬升也一度思考过,要不要把投票环节也做成线上:但是呢,金象奖一向都是现场讨论,现场投票的。 有很多东西,也真的要现场碰撞。 要那个气氛。 隔着屏幕的一顿battle,显然不符合大家以前的各种习惯,不利于讨论评选。 而且现在乡港这边的情况倒也不算严重,说起来也就是他们这些大会的组织者会比较重视,真要论到成员们本身,很多人也不是很在意。 都觉得和自己还是隔得很远的意思。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人走了一阵,转了个弯,就听见一阵隐隐约约的喧嚣声。 等到再走过几米,打开前方会议室的大门,顿时热闹的喧嚣声彻底传了出来,热热闹闹,议论纷纷,显然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自己开始预热了。 “基本就在这两部之间啦!” “我看未必,好多大佬都冇表态,估计都中意电影的ending,未必会投这一票。” “不中意结局,但票房好啊!” “那就是了呗,如果坚持不改,到最后只能在大陆之外的地方上映,那肯定是能拿奖了。现在么,票房和奖项几乎是很难兼容的。” “也未必,你听说最近那个叫韩升的后生仔了么?势头很猛啊…” 议论纷纷,聊天也是不断的。 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也是。 这里面分两部分,专业评审团和选民。 选民是从不同的工会里过来的,需要先申请做选民,然后得到推荐才可以当。 比如去年差不多1500个选民,这1500人统计出来的那个结果,就是提名名单了。然后,再从选民里抽签,选出110人做第一轮投票,再抽75人做第二轮的评审,都是按工会的一定比例抽人出来。 所以本身能来今天投票的人,本身就是有意愿来才申请的。又是从十来个人里面推荐出来,来到现场,可以说相当不容易: 很大意义上,这还是一种对身份的认可。 也就相当重视且兴奋。 而专业评审团呢,都是业内人士和媒体工作者组成。这些人会好一些,毕竟这么多年也都习惯了,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遇见什么新的波澜… 可能整个就会也有些动静。 “主席到了。” “尔导。” “小宝来了啊…” 看到尔冬升进来,众人纷纷和他打招呼。人群中还有不少是尔冬升的前辈,尔冬升自然也不会拖大,开始简单和大家问好。 然后上台先正式感谢:“辛苦各位这次能够拨冗前排参加投票,我也看到这里面有新面孔也有老朋友,所以我还是必须给大家介绍下具体规则…” 流程,还是要走到位的。 不过因为是私下投票,且人相当多,基本上也不用特别严肃。规则结束后,也就顺利开始了第一轮提名的选择: 之前是所有选民一起,选出今天的提名。 而今天这个投票的意义,就是要从所有的提名中,选择出前五作为正式对外公布的最终提名。 当然,如果碰到有两个分数相同的第五名,提名人数就变成六个;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分数相同的第五名,则都不计入,变成提名人数只有四个。 不过分数相同的几率,其实也不高。 所以暂且不用考虑这件事情,大家上来首先投的是最关键的一个奖项:最佳影片。 然后是导演,影帝影后这些重量奖项。 最后才是其他。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尽量都有一定的平衡,保证应该得到鼓励的电影能在此次有所斩获——当然,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大杀四方,大家也不会手软。 今年有没有呢? 至少目前来看,没有。大家彼此之间差别不是很大,可以说谁爆冷都有机会。 但总的来说,一号种子是《少年的你》,二号种子《花椒之味》,三号种子《麦路人》,四号种子《叔·叔》算是拿奖机会比较多的。 … “好,那大家都没问题的话,我们就进入下一项,最佳男主角的部分了。” 台上,尔冬升继续主持大局。 不过相当于一开始的精神还不错,这会两个奖项下来,大家各种争论之后,他也rou眼可见的有些皱眉: 倒不是累了什么的。 而是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就是该吵得更凶的部分了。毕竟电影整体好坏,大家综合来看的话,还有相互补齐的部分,整体来讲还好。 但是对于演员的选择来说… 那就比较单一了。 “大家手里第四页,就是我们目前的提名人选了。各位也是和刚才一样,可以对这些人选进行推荐或者反对,都可以,畅所欲言。” 就等着这句话呢。 这一届的最佳男主角呢,说实话,没有到特别竞争激烈的程度。 事实上,这也是常态了。 不然也不会经常都选出那些老面孔,不就也在某种方面上来讲,是因为竞争不够激烈么。 当然那也就是对于本土的演员来讲。 对于外来的,还是生面孔,年纪也不大资历不深的情况下… 那就难了。 “韩升,这个名字我倒是早就听过了。” 人群中,一个看起来有些面色严肃的中年人率先提了这个话题。 尔冬升精神一振,本来认为对方会接着小夸两句,因为早就听过的话应该会知道,对方这段时间的发展。谁料,这人画头话头一转:“但是我看了他的作品,这些年来,也就这次的《少年的你》勉强算得上是有点追求的电影。” 他这个切入角度,明显是命中了一些人。 立马就有人接话:“对的,他的前两部电影里,我只能看见更多的是整体对于票房的追求,包括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这样的影子。 第一部,《战狼2》,出场的时候我觉得这人有点意思,但是很快他的角色就变得有些刻板,转变也很生硬,完全没有角色的坚持。 第二部也是一样,我会觉得他在角色的选择上,会偏向那种明显的往相同的方向转变,也就是坏小孩经过一件事情就变得好了。我看不到角色的抗争,看不到他自己的意见,好像就多数人希望他变成什么样,他就变成什么样。” 换句话说,太没意思。 他们最爱看的,就是那些反抗,激荡,不走常人道路的角色。 甚至不是他们,很多电影节也是这种。 关注边缘群体,少数派,并且也自然是要拍出这种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