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8章 我的规矩就是规矩!(万更求订) (第1/2页)
6月28号,星期四。 下午两点多,温良、汪婉瑜、李泽三人一同去到了丽思卡尔顿。 商务合作嘛,如果不好放在公司的,五星级酒店的私人会议室一般是首选。 这次虽然是温良做东,但刘迟平他们却更早抵达。 见到温良一行三人,刘迟平笑着起身迎了两步,向温良介绍着那些‘合适’的朋友。 “红杉沈南朋。” “今日徐辛。。” “高瓴张三石。” “……” 包括白鹅,一共四家,都算是举足轻重的大机构,这种机构基本都不是VC或PE能形容的。 也只有这样的机构才有资格介入现在的博浪。 一家成立时间不长,却完善了商业模式,拥有登顶了中文综合社交平台的超高估值公司。 这间私人会议室里温度适中,半点感受不到外面的热浪。 茶壶咕噜咕噜冒着热气,茶香已经飘了出来。 室内空气清新宜人。 粗略分成五方总计11个人正互相寒暄。 沈南朋面带微笑,语调和气的说着:“久闻温总大名,今天可算是见到了。” “沈总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温良笑着招呼,并与沈南朋握手。 “温总,温总好。” “泽总。” “汪总。” “……” 简单寒暄过后,大家这才分别落座。 温良热情的说了两句开场白。 感谢刘迟平云云。 又说了两句商业吹捧的话。 众人笑着附和。 阵阵笑声传出,大家都不会那么着急的切入主题。 …… 唯一的女投资人徐辛笑着提起话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来羊城了,从机场过来颇有一种日新月异的感觉啊。” 张三石接过话茬:“我倒是常来羊城,不过还是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跟几位朋友坐下来喝杯茶。” 沈南朋有点含糊的说了句:“是是,说起来我跟张总上次见面还是年前的事情了。” 刘迟平不慌不忙的接茬捧了句温良:“看来我们都得感谢温总,让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喝茶。” 其实白鹅的投资事务有具体负责人,也来了。 不过刘迟平是攒局的,又有一点给温良抬一手的意思,当然话锋上就会主动一些。 温良笑着应和:“得感谢刘总,让我有这样的机会与各位行业前辈面对面交流。” 说话的这会儿功夫,温良脑子的念头起码转了19道弯。 ‘四家意向机构估计都想独吞,只不过刘迟平清楚我不可能这么做。’ ‘如果不是有意表现,沈南朋跟张三石都想让对方最先出局。’ ‘红杉算国外的新钱,高瓴是国外的老钱。’ ‘张三石能撬动的资本可能高过沈南朋,不过沈南朋更专注创投,这方面资源丰富一些?’ ‘徐辛……算是凑数的?刘迟平不会无的放矢,是白鹅这时候想要通过徐辛的今日资本入股京东,所以借花献佛?’ 温良前世对资本机构的关注并不多,这次刘迟平有意没有提前透露太多信息,他也没做太多准备。 只是在来之前对国内活跃的资本机构有大概了解。 怎么说呢,今日资本不在温良的预料中。 一家现在总计才管理了几亿美元的资本,其实不太有资格上桌。 毕竟刨除既有投资,今日资本能动用的资金不多,上桌很难吃到多少。 要知道还是上月中旬,某国际资本对博浪的公允评估估值已经提高到了17~19亿美元。 这个月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自诩公允的大资本机构都不敢轻易出关于博浪的评估报告。 市场风云变幻,他们也需要较长时间去推敲出博浪的未来价值。 反正如果简单的对比新浪微博,现在给博浪估个40亿美元都算少。 总之,从走进这间私人会议室起,温良就打起了精神,他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做出合适的应对。 这种面对面的‘博弈’,每一秒钟都有无数可能性。 温良挣扎了这么久,总算有了点定规矩的能力,能利益最大化,那必然是要利益最大化的。 他最初的预设就是既要拿资本的钱发展博浪,又要能随时扔掉资本。 比较粗俗的形容是,温良需要资本成为博浪的‘夜壶’。 …… 刘迟平笑呵呵的说起了天气:“前两天羊城还是阴云密布,今天就云开雾散了,阳光明媚。” “天公作美。”温良接茬说。 徐辛望了眼窗外晴空万里:“南方正是梅雨季节,确实难得有这样好的天气啊。” “温总说得对,天公作美,哈哈。” “……” 看起来闲聊式的交流中,在座众人谈吐都比较斯文。 就如温良前两天与马珀利第一次会面时那种斯斯文文、吹吹捧捧的光景一样。 不会时不时蹦出来‘泥槽卧槽’这样的词。 不过这并不代表温良、马珀利包括在座这些人就不会说‘优雅的中国话’。 还是那句话,身价巨亿的大佬也是普通人,私底下唠嗑也是你踏马卧槽的。 只是今天都是初次见面,各有心思,相对来说没那么言辞‘尖锐’。 温良也在逐渐摸索刘迟平他们四方人马的实际关系。 他初步估计应该是‘竞争共赢’的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