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8章:连陛下都起身了 (第2/4页)
朱元璋道;“本来咱是打算下一道谕旨直达端门,让他们也跟着咱去你的玄甲卫看看,不过心中这么一想,这些文臣里的老家伙,身子骨比咱差远了。” “真要把人都弄过去,明日一批躺在床上下不来,那就没必要了,便也算了吧。” 朱英闻言,心里头有些微微诧异。 因为这很不朱元璋。 什么时候,老爷子也会关心文臣的死活了。 其实朱元璋这样的转变,和朱英有着很大的关系。 曾经的暴虐,杀人,是诸多方面引起的。 最开始的三大案,像是胡惟庸案,那是必然发生的结果,因为宰相的权力太大,隐约已经压过了皇权。 像是朱元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接受如此局面,自然是大杀特杀。 至于空印案,那是中层官员对于皇权的挑衅,朱元璋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郭桓案那就不用多说了,之所以牵连这么广,是朱元璋趁机扫荡大明全国贪污官员。 到了朱英这里,该杀的,其实已经杀得差不多了,该处理的,也基本上处理干净了。 只不过因为早前马皇后驾崩,太孙暴毙,所以这些年来,因为思念过度,导致性格比较极端,易怒,易爆。 加之政务之事,让精神时刻紧绷着,真就是一点就着。 又碰到太子朱标薨逝,可谓是中年丧妻,丧孙,老年又丧子。 朱英的出现,对于朱元璋来说,那真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最为疼爱的嫡长孙回来了,还这么优秀,处理政务,整治军事,充盈国库,方方面面都是非常之优秀,尤其是在国富这块,比自身都要强上太多。 这就让朱元璋原本紧绷的心神,逐渐开始放松下来,并且心里头有了新的寄托。 毫无疑问,朱元璋本身的身体底子,是非常足的。 历史上,哪怕是到了那样的程度,依然是活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 在大明这个年代,都是极为高寿了。 现在的朱元璋,在朱英的细心照顾下,加上精神状态的改变,身体自然更加的健康起来。 就前几天,后宫那边还传来消息,美人张玄妙,怀上了龙种。 今年十月,朱英再将添一个小叔叔,亦或者是小姑姑。 心性平和了,自然朱元璋就没那么严厉的心思,加上大孙对大臣们的体贴,端门早膳的举办,朱元璋也就因此有了些转变。 此时端门中,当听到陛下怜悯大臣体弱,无须跟随前去观看军演时。 许多老臣感激涕零,大呼谢陛下隆恩。 这些大臣们,许多都是经历过洪武朝堂的黑暗时期,在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黑暗后,这么一缕曙光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真正的感动。 龙撵出行,内有木炭火盆,极为暖和。 朱英抬手打开窗口玉帘,看了看外面骑马跟随的诸多都督,同知,佥事,还有那些卫所指挥使们,眼神闪动。 “大孙这是在咱们大明将军们的风采吗。”朱元璋笑问道。 朱英摇头道:“孙儿看到的,是诸位将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体现。”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不过很快就舒展开来。 旁边的刘和,整个身子一抖,心慌得很,赶忙给火盆里添加些许木炭。 皇家的木炭,都是由特别的树木制成,在燃烧时不仅没有异味,还有着淡淡如香薰般好闻的气味,有着凝神静气的功效。 尤其是最初燃烧的时候,香气尤为浓烈。 刘和自然不敢去打扰插嘴,也只能在这些小事上,下些功夫了。 主要是太孙殿下的话,太骇人了。 这话的意思,说是那些将军们,都老了,干不动了。 可那些将军们,可是和陛下同一个时代的,当陛下眉头一皱的时候,刘和的心都提了起来。 这岂不是含沙射影说陛下老了吗。 像陛下这般雄才大略的人,怎么可能服老,这是大忌讳啊。 朱英的有感而发,似乎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危机,然而这危机在朱元璋一笑之下,荡然无存。 若是别人,自然是剥皮充草,若是大孙嘛,当然是呵呵一笑啦。 “大孙可是有什么别的想法。”朱元璋没有丝毫在乎的问道。 朱英坦然回道:“孙儿觉得,军队想要保持高效的作战能力,主要的方向,还是要往年轻化去发展。” “俗话说得好,乱拳打死老师傅,人的体能,在四十多岁的巅峰值后,便就会开始逐渐的后退,即便是作战经验丰富,但个人的体力已经难以维持。” “而将军们在年纪大了之后,最为主要的,便就是宝贵的战场经验,孙儿的军学堂,至今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所以想着,便让这些年岁稍大的将军们,以半退伍的形式,不再劳累奔波,而是将毕生经验,通过教学的方式,去传递给新一代的将士们。” “如此一来,咱们大明的将士,更替传承,长久不衰,即能保持高效的战力,也能有着丰富的经验。” 三大学堂,成立已久。 然实则一直没有真正的去发展过,就像只有一个名义。 像是农学堂,几乎就是朱橚一个人在撑着,匠学堂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在弄火绳枪有关事宜。 军学堂只在玄甲卫这边有所进展,算是正在不断的完善体系。 而这次,朱英也是想着借着这个机会,一来是给更多年轻的将士们提供新的上升渠道。 勋贵们占据高位,几乎堵死了中下层的晋升渠道,这是不健康的,很多将士们心里头没了动力。 二来,就像方才所言,年轻化的将士,在有着足够学习下,可以更加快速的成长,成为大明新生一代的顶梁柱。 “好一个武将传承。”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