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孟辰第一!(求订阅) (第1/2页)
现场,五万名观众都在听着孟辰的歌曲。 不得不说,孟辰这首让他们很是感动。 “如果早点听到这首歌就好了,这样我就早点听mama的话。” “听mama的话,别让她受伤。” “细腻感人,真的,听mama的话吧,没有人比她更爱你。” “有些朋友就这样听mama的话,健康温柔地长大。” “一定要听mama的话哦!感觉回到了小时候,很温暖,这首歌大爱。” 不少人都对此评价着。 不得不说,仅仅是这首歌的前半段,就让观众们深爱不已。 他们甚至觉得这首歌简直就是在告诉大家母爱的伟大。 而孟辰紧接着唱着副歌的第二段。 “在你的未来 音乐是你的王牌 拿王牌谈个恋爱 唉我不想把你教坏 还是听mama的话吧 晚点再恋爱吧 我知道你未来的路 但妈比我更清楚~~~” 就在孟辰唱歌的同时,微博上已经开始关于热搜。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首歌的欣赏中。 林东也是第一时间评论着。 他这一次用了一个很不错的标题。 当他把这篇文章发出去后,越来越多人开始理解歌词的场景和含义。 他们纷纷加入赏析队伍中。 一位自称是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他在微博上发表着:“我能想象出一个场景,小男孩一个人独自辛苦练琴:时空回到辰哥小时候开始学琴的小琴房,他自言自语的饶舌,偶尔俏皮的童音,说着小小心灵的问号。 小时候单纯的听着mama的话,长大后才发现mama的道理,前半段鼓励小朋友要听mama的话认真努力学习,后段则表达对mama最深最浓的爱。” “整首歌浅显易懂的歌词里显露出辰哥孩子气的俏皮幽默,他独特的温馨风格,真挚的情感,也许才是他的歌曲能感动大家的原因。” 另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则感慨着:“歌词即强调了孩子是孩子的一面,毕竟孩子还没长大,还是弱者,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教育孩子要听mama的话。” “同时又肯定了孩子是强者的一面,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的行为不当也可能伤害到mama,只有听mama的话,长大后变成真正的强者才能保护mama,因为mama需要孩子的保护。” 铺天盖地的称赞让大家都觉得这首歌绝对是今晚的王者之歌!! 孟辰还在用着饶舌俏皮地唱着: “但妈比我更清楚 你会开始学其他同学 在书包写东写西 但我建议最好写mama 我会用功读书 用功读书 怎么会从我嘴巴说出 不想你输 所以要叫你用功读书~~~” 孟辰的歌声让大家都感动着。 那内心深处的情感被激起。 是的,如果说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什么。 那毫无疑问就是mama的爱。 无论是你穷困颠倒的时候,还是你事业不顺心的时候,mama都不会离开你。 因为mama这两个词,就代表着奉献。 代表着无私。 歌曲唱到最后,孟辰唱着最后一段副歌: “听mama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 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歌曲结束。 音乐的尾奏逐渐结束。 正在后台的Jess选手,听着助理翻译的歌词,她不由得感慨着:“孟辰这位选手实在太厉害了,我以后也要学会唱这首歌,然后唱给mama听。。” 夏冉熙更是没想到孟辰会唱这样饶舌歌曲。 而且这首歌写的很有意境,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与尊重! 夏冉熙听了这首歌,忽然心里感觉很是温暖! 有一种小孩子乖乖长大的感觉。 至于直播间里。 网友们更是和众多观众们一样的感受。 弹幕齐齐刷着各种关于母亲的话。 “老妈我爱你!” “我现在52岁,已经没有多少年能够好好听mama的话了,要珍惜啊!” “听哭了。” “听辰哥的歌曲,感觉真的好舒服啊。” “趁现在在家里,我一定要多陪陪她。” “我陪我妈去逛街,结果我妈说不去,要去打麻将......” 推特上。 外国的网友们看不懂汉字。 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孟辰唱的是什么。 直到有一个博主把孟辰的歌词都翻译着英文。 一时间,外国网友也都发出赞叹。 “想不到,孟辰这位选手竟然唱的这么好!” “是啊,我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 “感觉他是唯一一个能够和Jess抗衡的选手。” “看来今晚第一名不一定是Jess了。” 一时间,孟辰吸引粉丝无数。 甚至在国外一些华侨或者华人听到这首歌后,也都很是喜爱。 因为在他们眼里。 这个mama并不是仅仅只是指生他们养他们的母亲。 还有伟大的祖国。 祖国也是他们的mama。 所以听mama的话,是每个华侨、华人的愿望。 另一边。 此时舞台上的孟辰已经演唱完毕。 他走到舞台中间,深深鞠了一躬。 这时,观众们鼓着掌。 他们大声地喊叫着: “辰哥,再唱一遍!” “辰哥,再唱一遍!” “……” 大家的热情,甚至已经完全忘记了这是的决赛现场。 此时更像是孟辰的个人演唱会一般! 面对大家的喜爱,主持人苏茜上台了。 她微笑地看着大家说道:“首先很感谢孟辰今晚的演唱,很是精彩,大家觉得这首怎么样?” “好听!!” “非常好听!!” 支持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 苏茜也继续说道:“那接下来,我们就会进入第一阶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