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昏君_第七十六章:这次就全部弃选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这次就全部弃选吧 (第2/2页)

给皇太极制造麻烦。

    本来朱辰这个旨意其实是下给东江毛文龙的。

    虽然毛文龙不直接接受王之臣的统帅,但是毛文龙再怎么说也是王之臣名义上的属下。

    朱辰单独给毛文龙下旨督战,却不理会王之臣。

    那让辽东的大军怎么想。

    结果没想到,现在这道圣旨反而被王之臣给利用了。

    这让朱辰是有苦说不出。

    而且朱辰也得到了锦衣卫的奏报。皇太极此时已经撤军,正在率大军赶回辽东。

    这也让本来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林丹汗逃过了一劫。

    本来原本的历史上,林丹汗此次会被彻底消灭。而整个蒙古也会彻底倒向后金。

    现在因为王之臣的肆意妄为,让历史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改变。

    这也让朱辰莫名有了些安慰。

    之前朱辰虽然布局了很多,但是对真正的大事却是没产生多大的影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虽然在陕西有孙传庭和洪承畴这两个猛人坐镇。

    但是陕西的乱局却是愈演愈烈。

    根据洪承畴的奏报,陕北农民王嘉胤乘势作乱。洪承畴正在调兵遣将,打算消灭王嘉胤。

    洪承畴不知道王嘉胤是谁,只以为王嘉胤和在白水作乱的王二差不多。

    但是朱辰可是清楚的记得王嘉胤的名字。

    可能王嘉胤自己能力不怎么样,但是王嘉胤手下却聚拢着一帮猛人。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这一个个都是曾经在明末搅风搅雨的绝世猛人。

    这让朱辰一时间都以为历史大势完全无法扭转。

    现在好在局面终于出现了转变。

    “皇上?现在怎么办?”

    开口询问的是李国普。

    朱辰此时也是无比的头疼。

    现在整个大明朝真正能战的统帅可以说根本没有。

    这就是以文驭武的后遗症。

    要找冲锋陷阵的武将是很多。但是要能统筹帷幄的帅才,却实在是太少了。

    袁崇焕算一个,但是私心却实在太重。

    朱辰知道,启用袁崇焕只能作茧自缚。最后将整个辽东搞成一团糟。

    至于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还缺乏历练。

    或许这两个对付陕西的叛乱还绰绰有余,但是对上后金大军。

    这两个现在明显还不是对手。

    而且陕西也需要人坐镇。

    因为朱辰知道,最后毁灭大明江山的不是后金,而是陕西的乱军。

    “传旨,封孙承宗为蓟镇督师。”

    现在辽东的局势恨不明朗,而且大概率要出事。

    想要撤换王之臣已经来不及了。

    而且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到时候整个辽东或许会更混乱危险。

    现在朱辰只能寄希望孙承宗了。

    孙承宗要不是年纪大了,绝对比袁崇焕要靠谱。

    虽然朱辰不喜欢孙承宗提出的战略,但是这个战略用在蓟镇却是没任何问题的。

    因为蓟镇更加靠近京城,没有那么长的运输线。

    而且也没在后金大军的攻击范围内。

    朱辰这是做最坏的打算。一旦王之臣将事情搞砸了。让皇太极破关而入。起码还有蓟镇能挡一挡。

    虽然山海关固若金汤,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攻破过。

    但是朱辰也不敢掉以轻心。

    而且还有一点,喜峰口就在蓟镇的辖区。

    历史上皇太极收服蒙古各部之后,第二年就从喜峰口破关而入,肆虐整个华北。兵锋更是直指京城。

    可以说大明内部的混乱愈演愈烈,和后金几次破关而入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那些乱军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来自于几次勤王大军。

    这些勤王大军本来是奉命来救援的,但是却因为缺乏粮草和军饷,一路抢掠,最后更是直接造反,成为了乱军的一部分。

    朱辰坚决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可惜,此时朱辰手里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

    “黄首辅,武举的事情可有定论?”

    上次武举考试,因为朱辰册封了王来聘为状元,徐彦琦为榜眼。引起了文官集团的反弹。

    这些人更是选择了牺牲兵部右侍郎刘诏为代价,也要将这次武举考试给搅黄。

    当时朱辰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选择了默认。

    今天朱辰忽然重提此事,让黄立机忽然有一种很不详的预感。

    “皇上,最近朝堂事务繁多,此事还在商议之中。”

    黄立机不知道朱辰想要做什么,又不敢和朱辰直接唱反调。所以本能的就选择了拖延的战术。

    反正只要什么事情放在朝堂上去商议。

    那就真的是遥遥无期了、这真的是想商量多久就能商量多久。

    朱辰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有什么好商量的,全都不中用,连跑个步都能全部晕倒,这次就全部弃选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