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纣王陈萼 (第2/2页)
:“大王,这话莫要说与别人听。” 陈萼讶然:“怎么不能说给别人听?” “寡人是天下之主,寡人只有三个儿子,三个宫妃,天下都说我享尽艳福。” “可是依我看,西伯侯姬昌不知道睡了多少女人,才搞出九十九个儿子,将近一百。” “他才是真正享尽艳福之人啊。” “可是,大王……”姜皇后劝说道,“以臣子们观来,子嗣稀少便是上天不垂青,子嗣旺盛便是上天厚爱。” “由此推而想之,少子则是德薄,多子则是德厚,与好色与否无关……” 陈萼闻言,也是恍然:难怪西伯侯姬昌拥有将近一百个儿子,无人骂他好色,原来这是他被上天厚爱,贤德的证据! 将来雷震子拜他为父,凑齐百子,那更是一个大大的吉兆。 在古代社会这种条件下,生一百个儿子并且能够全部扶养长大,还真是难以想象的。 这老天爷得多么开眼照顾他一家? 并且姬昌的生养能力有多强,才能造就这种奇迹? 相比之下,西伯侯姬昌到底睡过多少女人,反而不是重要的事情。 从这时候开始,纣王和西伯侯的德薄、德厚对比,就已经开始了。 双方子嗣多少对比,一目了然。 “这么说,我要坐稳天下,还得首先先生下百八十个孩子?” 陈萼想到这里,忽然感觉自己或许破了一个谜题。 那就是纣王好端端的,怎么会发了情一样想要四方敬献女人——难道是他就是这个逻辑? 你们看我只有三个儿子,宫中三个宫妃都已经成熟,当我帝辛徳薄,坐不稳江山。 那我就收拢美女,生给你们看,我要生一大堆,证明我是有德之人。 这个逻辑可能是纣王最初的想法,至于之后如何昏庸无道,得罪女娲,狐狸精妲己惑乱江山,那就是另外的情况了。 虽然陈萼并不认为自己也应该这样做,也没有抚育更多后代的想法。 但是,并不妨碍他口中调笑:“看来寡人和三位爱妃都要努力一些,帮助寡人做一个有德之人。” “陛下!” 姜皇后和两个后妃都再度红了脸。 陈萼和她们赏了半天的花,也是渐渐知道了她们的闺名。 姜皇后叫做姜云蕊,黄妃叫做黄飞燕,杨妃叫做杨娴淑。 一天时间过去,华灯初上。 满脸通红的黄飞燕来到姜皇后宫中,陈萼和姜皇后正在用膳,见她到来后便让她入座。 黄飞燕见此一幕也有点怀疑自己是想错了,或许大王只是故意调笑一句。 等吃过饭后,她就明白了,不是调笑。 端午时候赏景,薄雾浓云,佳人乘龙舟。 呐喊助威,擂鼓不休。 正是划龙舟,争先恐后,水花打落一身也不休。 夜深人静,陈萼身边佳人已经歇息,他并没有歇息之意。 与她们相聚,也算是自己额外得趣,陈萼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奇奇怪怪的《封神演义》世界中,气运之力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和紫色雾气的要求。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设定,到头来力量层次还不如大罗金仙,那么陈萼这一趟可就有些不值得。 而且再消耗紫色雾气前往其他世界,只怕紫色雾气再听话也要抗议一下——再消耗下去,可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即便是这个世界再弱小,陈萼和紫色雾气也要补充一番,才能再度启程。 万一这个世界不弱小,圣人之事更不好直接打听。 这一晚,姜皇后和黄飞燕两人感觉格外荒唐且幸福。 第二天,姜皇后郑重告诫陈萼:身为大王,偶尔这么做一次,外人可能无法察觉。 若是经常这么做,那可就必定要酿出丑闻来,被天下人取笑。 她也是苦心劝诫,不想让帝辛励精图治的明君声名毁于一旦。 黄飞燕本来还感觉挺有趣刺激的,听到姜皇后这样说,也连忙跟着点头:“对对对,没错,就是这样……” 陈萼哪能看不出两人真正心中想法。 姜皇后是真心感觉不好,也感觉这样有些太过荒唐。 黄飞燕这个黄妃身上有股胆气和英气,是敢于尝试这种有趣之事的。 而且,她也没有姜皇后那种母仪天下的态度与架子。 口中应下姜皇后,陈萼和黄飞燕一起离开皇后宫中。 “飞燕,昨晚开心吗?” “还……可以吧?不过姜皇后说得对,大王还是要以名声为重……” 说着话,黄飞燕声音就发颤了。 “大王?” 陈萼轻轻说道:“找机会,带着你再找杨妃试一试。” 黄飞燕不知道自己应该高兴欣喜,还是这样,回想姜皇后的劝说,只好连忙低声道:“大王,这件事若是被人发现……” “那就不要被人发现,悄悄的,是不是更刺激?”陈萼手掌微微滑动,“去跟杨妃说一声,今晚去馨庆宫。” 黄飞燕心中又是激动又是不安。 不知她去和杨妃怎么说,反正当晚陈萼来到馨庆宫的时候,两位妃子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连衣衫与丝袜都备好了另外一套。 又是一夜无话。 陈萼接连几日,熟悉了宫中最常见的人后,也熟悉了宫外大臣和如今商汤朝廷开朝会的节奏。 最近一段时间,他找机会准备把闻太师叫来,问一问他的师父是不是截教中人,顺便问一问截教中人的真正能力。 透过闻仲,他应该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 还没等他找到机会,这一日便有内侍来禀报:“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作反,闻太师、黄将军等文武大臣皆在龙德殿外等候,请大王前去议事。” 陈萼到了龙德殿内,文武官员觐见。 太师闻仲、武成王黄飞虎、首相商容、亚相比干、微子启、箕子等一起上殿拜见。 见礼完毕后,闻仲上前禀报:“大王,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造反,为祸不小,臣请前去平乱。” 陈萼便开口询问:“太师,这袁福通是何人?” “我记得他在天下八百诸侯之中,为何造反为祸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