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 三陈想到了林辰 (第1/1页)
伴随着争吵声,徐州集团的缺点,就此暴露无遗。 他们只能扩张,而不能缩减。 一旦缩减,便代表着无数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团结也就不存在了。 可问题在于,他们想扩张也是不可能的。 徐州集团打败了一次袁绍,确实不假。 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可以一直胜下去。 清醒者,如陈宫、陈登、陈群这三陈,自然都知道袁绍的强大之处。 他们很清楚,那一次胜利,与其说是臧洪、臧霸等人的军事手段,还不如说是袁绍放了他们一马。 毕竟,如果那一次来的是张郃、高干、高览这等人,再搭配逢纪、郭图、田丰、沮授当中的随便一个,他们便不可能胜的那么简单。 但这些事,臧霸、昌豨这等人是不会去想的。 他们自始至终都只会在意眼前的利益。 就像是历史上,昌豨数次反叛曹cao,臧霸倒是没反叛,可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过自身的权利。 于是乎,像是这种暂时退却一步的政略,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很简单…… 比如曹cao一方,荀彧就该代表曹cao暂退一步,让出了襄城以南的大部分区域。 但在徐州这一方势力当中,这种事却不是那么轻易达成的。 “不可能让!” “泰山郡,自建安年起,便已被臧将军所雄踞,要让的话,我们只能退盟!” “没错,不能让!” “大不了和袁绍再打一次。” “他也没多厉害,真若其所向披靡,之前就不会败!” …… 听着这些人的争吵声,三陈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由得便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他们都愣了一下。 随后,聪明人之间都会的技能——眼神交流,便被他们同时用了出来。 “诸位且稍安勿躁,听群一言!” 不知多久过后,话语权不算太大的陈群开口了。 好在,这些人虽然不愿出让手中的利益,但他们还是有点脑子的,知道不能太过逼迫,否则很可能会被断了钱粮。 因此,在陈群开口后,他们便都做出了洗耳恭听的态度。 陈群深吸了口气,道:“袁绍势力极大,眼下而言,我们还不能和他真正的做过一场,因此我们要暂时退让……” 他的话刚说了一半,昌豨、臧霸等人的代表立刻站了起来。 “不可能!” “别的都可以商量,泰山郡,绝对不能让!” “没错!”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陈群无奈地向下压了压,在众人平静后,无奈地道:“群,亦没有说过要让泰山郡啊?诸位如此激动,却是为何?” “那你说。”臧霸的代表看了看四周,点头道。 “以群之见,而今天下形势风起云涌,龙争虎斗……” “诸位身后,也都各自代表着一方势力。” “就这么把利益让出去,显然是不行的。” “可袁绍势力又这般庞大,我们又能如何呢?” “群这里,倒是有一个想法,诸位且听听,若是觉得可行,便如此做,若是觉得不行,便当群没说过。” 陈群有了说话的机会,连忙便把意思表达了出来。 “好,那你说说。” “对,说说,若是不行,再说其他。” 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思索过后,最终纷纷赞同了这一提议。 “呼……” 陈群趁此间隙,和陈宫、陈登二人对视了一眼,故意呼了口气后,这才继续。 “群,有三计。” 众人瞪大了眼睛。 他们之前一个办法都想不到,这人居然拿出来了三个?这…… 本就想听听陈群意见的反对者,这一刻更加愿意给他提供机会了。 “下策,吾等归属袁绍……”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看到众人又要开口,陈群双手向下压了压:“我们就算是归属,也只是名义上而已,实际上则是听调不听宣。” 反对者本来想说的话,又都咽了回去。 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计划还算不错。 既不用打仗,又能保证利益,最多就是名义上归顺而已,也没啥。 “中策,吾等归属曹cao……当然,也还是名义上,眼下曹cao新败于刘备,正是四方人心不定之时,若我们归附,他必然会给予极大的自由!” 众人纷纷点头。 “上策……” 陈群笑了笑,将最后一个想法抛了出来:“吾等响应刘备援天子盟,如此一来,从名义上而言,袁绍便没了进攻我们的底气。” “而诸位也当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之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假,可是……” 有人开口道:“可是,为何此乃上策?” “原因在于……” 陈群微微一笑,道:“刘备其势虽大,但其地却不与吾等接壤,而且结盟也只是名义上而已,我们甚至都不用派出兵马,此难道还不是上策吗?” 当然,实际上肯定不会像他说的这么简单。 他们三人之所以做出这么一个决断,其实是因为一个人…… 林辰! 徐州这个缝合怪,几乎就是从林辰随意地一个政略当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要说解决缝合怪的问题,他们觉得问林辰的话,应该是最简单的。 可林辰绝对不会随意帮他们出主意。 大人的世界,从来都不单纯。 没有付出,人家凭什么给他回馈? 而现在,他们名义上归属刘备的话,便会让刘备的势力更大,名声也更大…… 自然,他们势力内存在的问题,也就可以适当地问问林辰的意见了。 这就是他们的想法了。 当然。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是他们自认手段、能力都不如林辰。 他们只不过是觉得林辰看的够远罢了。 “此议,我亦是赞同的!” 众人都没开口时,陈宫敲了敲桌子,道:“刘备,仁义之辈也,必不会贪图吾等势力。” “然也!” 陈登也随之点头道:“当初陶公三让徐州之事,天下谁人不知?恐怕整个天下,也就只有刘备能见利而不动了。” “我得回去问问将军……” “确实,臧将军眼下还不知此事,是该问问他的意见。” “我也要问……” 这下子,反对者倒是没有直接站出来了。 他们纷纷准备将这一问题甩回去。 毕竟,三陈的提议绝不算差,但他们却又没有拍板的权利,只能问过再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